锦歌

2013-04-29 00:44
闽南风 2013年5期
关键词:陈三歌仔戏月琴

漳州锦歌又称歌仔、什锦歌仔,是闽南最古老的民间曲艺之一,源于唐朝,至宋明时期已较为定型完整。锦歌流行于漳州、厦门等闽南地区和台湾以及东南亚闽南语系的华侨聚居地区。锦歌属曲牌联缀体的曲艺形式,以方言演唱,可分为亭字派、堂字派、月琴派。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把锦歌也带到了台湾。台湾歌仔戏曲调即源自漳州锦歌。

漳州锦歌以方言演唱,曲调流畅朴实,内容通俗健康。

依照演唱风格,锦歌可分为三大流派:城镇的“亭”字派为代表有八乐吟、乐吟亭、集弦阁、盛音园、进德社;农村的“堂”字派为代表有庆丰堂、庆贤堂、乐音堂、锦云堂、一德堂、攀和堂;“月琴”派有长泰、华安、平和以及盲人的走唱(乞食调)和云霄的“四管齐”。亭字派唱腔比较幽雅、细腻,讲究咬宇归音,韵味十足。堂字派唱腔朴实、粗犷。月琴派以一把月琴自弹自唱,属原始的走唱形式。

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把锦歌也带到了台湾,与当地的民歌小调相结合.形成了歌仔,以“歌仔”为主要音乐,结合人物表演,这就是歌仔戏的由来,有专家认为台湾歌仔戏源自漳州锦歌。目前仍在台湾流传的锦歌有《牛犁歌》、《病囡歌》、《天黑黑》。民国十八年(1929)漳州锦歌艺人陈丽水、林廷、赖耀山、王清吉、朱亚、钟青、陈不得、陈胶掠等应邀到南洋诸岛,以艺会友,并在新加坡兴登堡百代公司灌制唱片40多张,有《陈三磨镜》、《审陈三》、《安童闹》、《无影歌》、《赌钱歌》、《大伯公歌》、 《尪姨》等,曾风靡一时。

漳州锦歌植根于民间大众之中,曲调优美流畅,唱词通俗易懂,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影响范围。

猜你喜欢
陈三歌仔戏月琴
悦己
论月琴的发展和演奏技法
闽南地区歌仔戏剧团运营机制研究
曾宝珠歌仔戏个人专场上演
借钱
特聪明的狗
厉害的狗
新媒体与闽南地区歌仔戏的传播
传统戏曲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之道
——以闽南歌仔戏为例
油纸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