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创新系统建构的晋江市产业再发展

2013-04-29 00:44:03何秀玲
经济视角·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晋江产业

何秀玲

摘 要:面对国内外发达省市纷纷加快产业转型的步伐,作为全国百强县市的晋江必须重新思考其产业发展,尤其是如何建构区域创新系统,让晋江市产业形成互补互利的创新产业链,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进而带动晋江市产业的再腾飞。本文从区域创新系统的产业集群、创新主体、制度配合、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四个维度出发,讨论晋江市产业如何再发展。

关键词:晋江;区域创新系统;产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5.0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5-23-03

第一位对创新系统概念做出阐述的是Lundvall,他认为创新系统是研发实验室、技术研究机构与其生产系统之间的关系。而Cook则首次对区域创新系统作出解释,认为其是在地理上相互分工合作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等形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Bracrzyk则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由知识的供给面与需求面所组成的,供给面包括知识创造的来源机构和负责训练、培育高素质劳动力的教育机构;需求方面包括生产系统、企业以及发展运用科学技术的产出组织。本文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与区域的结合,是对特定区域的创新问题做出的解答,主要由企业、政府、研究开发机构、中介结构等组成。

一、加强空间整合,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集群创新

地理位置相邻可以促进企业内外部的互动,有助于企业间的知识交流。所以空间整合对于区域内知识的交流运用尤为重要,而空间的整合,是以产业集群为最有利于知识流动和应用的环境建置。产业集群存在着知识的流动、扩散,同时集群内企业分工明确,价值链环环相扣使得产业集群成为创新的理想之地, 也便成为区域创新系统的基础。国际实践证明,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是在一个或几个集群形成之后,对集群采取一系列推动、治理和创新政策而形成的,所以推动产业集群的创新是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有效路径。

工业园区扮演的是一个产业集群的角色,所以产业集群的创新很大程度上是工业园区的创新。晋江市现有11个工业园区,这些工业区除了晋江市科技工业园区、东石高新产业园、泉州出口加工区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创意创业创新园及洪山文化创意园以创意产业为主外,其他大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虽近几年有新设的园区,但仍然只是将传统制造业简单聚集在一起而已,呈现一种“形聚而神不聚”的状态。改革开放初期发达国家为缓解制造污染、降低用工成本而努力的搜寻最合理的生产区域,晋江市由于其历史条件、地理位置优越而获得了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历史机遇,从而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重要制造基地。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国际产业纷纷转入新一轮的转型,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资源紧缺使得晋江传统产业正逐步丧失优势,产业转型迫在眉睫,而转型的首要一步是利用工业园区作产业上的串联与创新,调整工业园区的产业形态来加强产业廊带的科技整合以及建构区域组织的创新学习机制从而带动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晋江市产业再发展分主力产业和新兴产业两步走。在主力产业方面,是既有的制鞋、纺织服装、陶瓷建材、食品饮料、纸制品等传统产业,虽其辉煌发展伴随着地方环境污染,但若外移必然冲击上下游产业。因此,须得对传统产业竭尽所能的改善和转型创新。以高科技、清洁化的生产方式降低污染,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升生产工艺技术水平。此外,龙头企业应深化产业链分工协作,分离出非核心制造部分,集中力量进行产品研发、品牌提升,进而带动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新兴产业方面,结合市政府最近提出的“智造名城”及“陆地港”等基础设施与五店市、三创园、洪山文创园等地方产业的特色,加上市政府在制度和政策上的协助,积极朝向海洋生物、光电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包装印刷及文创产业等新兴产业方向发展。这些产业集群可以通过交通基础建设如围头港、石湖港、福厦高铁、沈海高速、晋江机场、晋江国际陆地港的串联,加强空间整合,强调信息、资金、人力、物流的集合,使产业集群紧密连结,形成产业创新廊带。

二、培育创新主体间的合作机制,促进主体间的互动

区域创新系统的完善,除了产业集群的规划外,还需要企业、研究开发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协作。一方面,政府通过强化和谐信任的氛围,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借由互补的资源达到最大的收益,促进相同产业以及不同产业之间形成研发联盟;另一方面,政府要通过政策手段鼓励企业与学研机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企业充分利用研发机构的技术创新优势弥补自身创新能力的不足及降低创新的风险。此两种合作模式同时也是企业寻求以创新促发展以及解决技术问题的最佳途径。

晋江市的制鞋产业已形成产业集群,但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却是浅显的,呈现出“形聚而神不聚”的状态。如果企业、大学、研发机构等主体积极合作,一方面不仅能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公司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在职进修促进知识的有效流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培育创新主体的合作机制是区域创新系统形成的必要条件。以晋江市制鞋业产业为例,最初的生产集聚是由本地的供应商、制造商等节点构成,并以血缘维系互动的关系,彼此维持着竞争且合作的关系。对内时而互挖墙脚、时而产品价格大战,对外则单打独斗。然而正是由于地理位置的相邻,刺激了业务的往来量,也通过人员与技术的流动形成了以安踏、特步等龙头企业结合小型制造商、供应商而成的“创新成果应用子系统”。而企业、研发机构、高等院校等所形成的“创新成果的产生与扩散子系统”则是借由最初的企业研发联盟的成立,协助制鞋业产业开发新产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这样的区域创新系统透过制鞋业研究开发机构的成果、政府的资源及华侨大学等高等院校,组成上中下游整合性的“鞋业开发联盟”,提升制鞋业产业的整体发展绩效。

创新系统强调知识、技术的流动,其完善发展是企业、政府、研发机构、中介组织等单位不断互动的结果。晋江市虽拥有一定的高等院校、基础设施等相关产业资源,但相对于厦门、福州甚至长三角、珠三角而言,仍缺乏具国际性、规模性的研发机构。而且到目前为止,晋江体育用品行业只有唯一一家“安踏运动科学实验室”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因此,晋江市政府或可以争取相关研究单位的入驻或争取认证制度,并依据晋江特有的制鞋产业争取国家级研发中心的设立,这样不仅能吸引大量高层次人才,还可以建构更强大的区域创新系统。

三、建构有力的制度配合,保障产业再发展环境

区域创新系统除了产业集群的构建、创新主体的合作外,制度的配合也是不可或缺,从而能达到促进创新成果的产生与扩散、创新成果产业化等发展过程。安踏董事长丁世忠认为,目前晋江企业亟需资金、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的支持。

首先是财政金融的支持。企业要进行研发创新,资金的投入及先进设备的引进是关键,政府可以通过财政金融的补助措施,让企业可以在法律的保障下取得低利率的资金。此外,晋江市企业虽多,但多属中小企业,也因其规模较小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贷款,晋江市政府应积极通过“服务中小企业”的机制,建构各种有效的资金融通辅导,提供各项政策性的优惠借贷。同时,对于传统产业,晋江市政府应积极辅导其转型以吸引创新投资公司的投入从而一定程度上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其次是人才制度的支持。晋江市产业的创新转型不可缺少高层次人才的投入,一方面,政府在利用相关优惠条件增派“外援”引入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应积极推进产学合作,扩大高等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机会,使临近的高等院校培养出符合本地相关产业的高等人才;另一方面,在积极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同时,政府应鼓励华侨大学、仰恩大学等较具师资力量的高等学府建立与本地产业相适应的人才培训体系,并通过设立科技成果研发奖、产品设计奖、新科技发明奖等方式激励在创新研发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才,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研发创新的动力,还有助于研发人才的进驻。

再次是招商制度的支持。近年来人民币不断升值、劳动者薪资不断上涨的国际经贸环境使得晋江市出口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让跨国企业开始犹豫。因此,市政府除了制定跨国企业引进政策外,也可以与本地的工商协会、加工出口区等单位联合招商。借着海峡两岸的交流日益密切及EFCA的签订,通过放宽限制、简化审批手续、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台商来晋投资,并制定技术合作的相关规范,通过与外资企业的合作提升本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最后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支持。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奖励不仅是激励创新者持续创新的动力,也是企业进行转型创新的催化剂。政府除了要进行严谨的专利发明的审批,也要制定知识产权相关的奖励政策。

四、打造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便捷产业升级创新

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应打造为集实体窗口与虚拟数据库为一体的系统。一方面,形成有效率的窗口,对企业进行点对点辅导,不仅是单方面的科技信息,也可以是借贷或融资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考虑到网络媒介是传播信息最便捷的渠道,可以建立一套集投资环境、市场状况、产品销售、知识产权、专利、技术标准等信息为一体的数据库,针对不同的产业设置不同种类的数据库,以协助企业获取全球经济、相关企业的信息。透过信息网络,企业可以方便有效的获取跨区域、跨产业的各种关于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各种信息,使企业清晰的确定技术的发展趋势及产品的竞争态势。

晋江市区域创新系统的完善须借助政府与市场的协力合作,特别是在服务平台还不完善的今天,政府的参与是必要的,所以其中责任的认定也便显得困难。因此,必须构建一套负责机制,由晋江市各个经办部门组成,研究相关开发平台,每个月定期碰头,共同推动具体的行动方案,并建立考核机制评估成效。

参考文献:

[1] Lundvall.Product innovation and users-producer interation[M].Aalborg: Aalborg University Press,1985.

[2] Cook.Reginal innovation systems-competitive regulation in the new europe[J].Geoforum,1992(23):365-382.

[3] Braczyk.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M].London: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Press,1998

[4] Maskell&Malmberg.Localized learning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J].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1999(23):167-185.

[5] 宋之杰、金婷.基于产业集群的河北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思路探析[J].燕山大学学报,2010,(01).

[6] Asheim&Isaksen.Reginal innovation systems:The integration of local “sticky”and global “Ubiquitious”knowledge[J].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2,(01):77-86.

[7] Todtling&Trippl.One size fits all?Towards a differentiated regional innovation policy approach[J].Researcha Policy,2005,(08):1203-1219.

猜你喜欢
晋江产业
晚霞如歌正飞扬
——福建晋江老年大学之歌
“晋江经验”之探啧:梳理及评析
在晋江发现“她力量”
海峡姐妹(2018年8期)2018-09-08 07:58:44
晋江奇迹,其他老区也要做到、也能做到
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48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海峡姐妹(2017年8期)2017-09-08 12:16:45
“晋江经验”十五年 爱拼才会赢
“一带一路”战略下台湾产业转型初探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探究
祥云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