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飞等
摘要:本文以大学生的视角,对武汉市部分高校本科生进行“推免夏令营”的认识和看法进行抽样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推免夏令营”形成的社会背景和发展现状,剖析了“推免夏令营”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在此基础上,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选拔方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推免夏令营;人才选拔;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9-0137-05
纵观全球,教育兴,则国家兴。国家的兴盛需要创新型人才,而拔尖创新人才和学科领军人物的培养更多地依赖于本国研究生教育。因此,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提供优质智力支持和人才基础的重任。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界都为此积极献策,改革开放以来的研究生推荐免试制度便是选拔创新人才的一个创举。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研究生推免制度有了新的发展,研究生推免夏令营就是推免制度在近几年出现的新方向。从世界范围上看,这一制度并不十分新鲜,国外早已有实践的经验。美国的AP项目(进阶课程)便与我国的“推免夏令营”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美国AP项目侧重于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而我国的推免夏令营则注重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衔接。
研究生推免制度的深入实施,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研究生推免政策可以从侧面反映这种推动作用。自1985年我国开始实施推免制度以来,从刚开始的极少数科研院校到后来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一本院校都执行了推免政策,由此可以看出,推免政策有一个很明显的走向——范围逐步扩大,权限不断提高。这说明,通过实践中推免,高校的确招到了一批优秀的学生,研究生队伍的质量的确有了提高,因而相关部委才放宽推免政策的范围和权限,推免夏令营便是这种趋势的一个新的发展。
一、“推免夏令营”现状分析
1.推免夏令营概述
推免夏令营是近年来各大高校进行研究生招生的一种新形式,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的重点学科纷纷开办推免夏令营,同时在其它重点高校进行大力宣传,以期发现最优秀的、最具科研潜质的学生。现阶段的推免夏令营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推免夏令营是传统推免制度的改良形式。推免夏令营利用暑假中一周左右的时间,与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接触,通过学术交流会等形式的各种考核,来全面测定学生是否适合本校以及本学院的培养模式。推免夏令营改善了以往仅靠9月、10月组织推免面试的弊端,避免了面试参加人多、师生接触较短暂、录取过程较仓促的缺陷。推免夏令营的出现,能够让高校自主地选择一些具有创新意识和学术思维的学生,克服了以前仅以分数论英雄的弊端。
(2)推免夏令营是大学生读研的有效途径。目前,许多非211高校都有保研政策。据了解,大三学生报名参加各大院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的热情较高。大三学生面临着是考研还是就业的选择,那些希望进一步从事科研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学生,就会更多地选择考研深造这条路。然而,现在的考研报考人数众多,竞争日益激烈,那些重点学校、热门专业的竞争则更为严重。所以,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就会选择保研这条路,而“推免夏令营”就是其中一种较有效、直接的方式。
(3)推免夏令营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从许多高校近年来的推免生质量来看,推免夏令营作为全国研究生统考方式的一个有效补充方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第一,有利于选拔创新型人才,提高研究生质量。第二,让高校自主地选择符合深造要求的学生,有利于高校吸取更多的优秀人才。第三,给学生更多选择学校的机会,缓解了“内保”和“外推”的矛盾。
2.学生态度
由上图可知,有50.41%的人对保研夏令营所持态度一般,有28.46%的人认为保研夏令营很好,这两者占了将近80%。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保研夏令营的态度各异,观点不同。
(1)认为“推免夏令营”很好,值得参加。在考研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保研的道路。与“保外”相比,保研夏令营有着巨大优势,它放宽了对学生成绩的要求,更注重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通过为期一周的全面考察,高校再选拔出综合素质最优秀的学生,这种方法显然更科学,更受学生的欢迎。
(2)认为“推免夏令营”增大了考研难度,破坏了考试公平。志在考研或申请推免失败的学生都纷纷表示了对“推免夏令营”的看法:“夏令营招生越多说明实际考上的人数就越少,确实加大了参加考试学生考取研究生的难度。”这种趋势,正是广大备研的学生不愿看到的。
谈到考试公平,有些学生也对夏令营中的一些现象提出了疑问:有些学校的保研结果并没有在校研究生招生网站上公布。与此同时,夏令营中的活动虽然充实,获益颇丰但选拔标准多元、不明确,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让考生觉得其中有暗箱操作的可能。
(3)对“推免夏令营”一无所知。在调查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推免夏令营”一无所知,但听了介绍后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教育选拔机制的改革有着很高的期望,也从侧面反映了“推免夏令营”作为新生事物对外的宣传力度不够,这样就导致了优秀人才的流失。
3.学校目的
高校学生是推免夏令营的主要参与者,而各大高校是推免夏令营的主要执行者,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推免夏令营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解决传统推免制度的弊端,提高招生质量。作为研究生推免制度发展的最新方向,推免夏令营的目标是解决传统研究生推免制度的弊端。推免夏令营的许多措施并不着眼于学生的成绩,而更多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实力与科研能力,从中挑选真正具备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
(2)破除由于地区教育水平不均衡而造成的生源流失。这一点主要针对西部地区的重点院校著名高校。由于中国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由此带来东部和西部的高等教育水平有明显差异,西部优秀生源流失、优秀生源数量偏少、生源质量整体不高等问题,已成为制约西部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个重要因素。故而西部高校的推免夏令营更多地带有宣传学校、提高学校知名度和解决优秀生源招生难这一问题的目的。
二、“推免夏令营”存在的问题
推免夏令营作为一种人才选拔的新机制,能够为高校选拔出一批具有学术发展潜力的人才,但同时,“推免夏令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问题。
1.许多高校举办的“推免夏令营”选拔机制不够透明,社会认知度不高
许多高校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体系来指导和监督夏令营招生,而且对于学生的选拔没有订立具体的标准。同时,许多高校的录取信息并没有向社会公开,学校也没有出示具体评价依据,造成了不少学者和社会人士对这一体制运行的担忧。
2.“推免夏令营”持续的时间太短,夏令营的具体内容安排得不够合理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保研夏令营持续时间为一周左右,时间过短,不利于学生调整状态,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也不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考核。现在许多夏令营细节处理得不够好,没有充分利用好本校的智力资源,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据了解,不少外地学生刚下火车就要开营,许多学生不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并没有发挥出真正水平。而学校由于时间紧,许多课外活动安排不够合理,给营员造成疲劳感。
由上图可知,许多有心参加“推免夏令营”的学生并不完全是为了保研而来,他们更看重的是夏令营的学习质量。
3.“推免夏令营”中存在着教育公平问题
首先,许多名校的夏令营在接受学生报名时,有不合理的限制。据了解,许多高校的夏令营要求学生是来自211或985大学。这样,许多非211高校的学生被拒之门外。这样不合理的限制,不仅不利于高校高质量人才的选拔,也剥夺了非211高校的学生通过夏令营保研的机会。
其次,部分“推免夏令营”的收费过高,给家庭情况不是很好的优秀学生设立了经济障碍。据统计,部分高校为期一周的夏令营平均花费是3000元左右,当然香港的更高,从而给家庭情况不好的学生增添了很大的负担。
从如上图表可以看出,总共有42.98%的学生认为能够承受1000元以下和1000~2000之间的报名费,只有14.05%的学生认为能够承受2000元以上的费用。为期半个月的夏令营,85%以上的学生尚且不能承受2000元的报名费,可想而知,如果为期一周的夏令营要花费3000元左右,那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因为经济问题与推免夏令营擦肩而过了。
再次,高校通过“推免夏令营”提前录取学生,占用了部分研究生录取名额,给那些准备研究生考试的学生增加了考研困难,增加了很多压力。
由以上数据我们发现,对于推免是否会对那些参加普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生造成不公平的问题,学生中分歧较大,但是认为是不公平的学生比例最大,占了36%。
4.“推免夏令营”范围小,学科限制较大,学科之间不平衡
上图(资料来源:中国研究生招生网、北大、清华、复旦等25所高校招生资料)是部分高校的推荐夏令营的相关统计数据。从图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对单个学校而言,开设推免夏令营的学院占全校学院总数的比值一般不超过30%,这说明推免夏令营没有广泛推行不够普遍,许多学科并没有类似的活动;从学科分类上来看,各学校的推免夏令营多侧重于理工类(包括医学)、经管类学科,其它学科要么所占的比例极小,要么没有推免夏令营。以上数据说明,推免夏令营存在范围小、学科限制大的短板,这也使得许多学生失去了这样一条读研的道路。
同时据相关资料表明,许多高校的“推免夏令营”是不接受跨专业的学生申请的,这就让许多有跨专业意愿的学生失去了这个宝贵的机会。仅仅以专业来限制报名资格是很不科学的,毕竟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才最重要。不能否认,许多跨专业学生的专业实力很强,而且他们具有两个专业的知识,更具有学术思维和创新思维。
5.“推免夏令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等的问题
据调查,许多被调查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有“推免夏令营”,大多数人对推免夏令营知之甚少。而且,大城市来的大学生对此的了解程度普遍高于来自农村和小城镇的大学生,而211或985高校学生对此的了解程度普遍高于非211学校的学生。
由上图看出,61.98%的受访学生没听过“推免夏令营”,而在剩余38.02%听过的学生中只有1.65%对其很了解。数据说明,大学生群体中只有极少数人对“推免夏令营”有很深入的认识。上图清楚地显示了“推免夏令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等问题。在这样一个信息失衡的环境里,大多数学生处于“不知不觉”的状态,无意中就与保研夏令营擦肩而过。
三、提高“推免夏令营”实效的对策
作为一种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推免夏令营”已经成为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然而,如何把夏令营的“蛋糕”做大,并把其均匀地分配给每一个有能力得到的参与者,达到选拔顶尖创新型人才的目的,正是摆在社会面前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1.建立健全“推免夏令营”选拔机制
如前所述,虽然各校的“推免夏令营”赢得了不少赞誉,但作为新生事物不免还有一些制度缺陷。比如有些学校的录取信息并未对外界公开,不免让人质疑。因此,只有建立完整的“推免夏令营”选拔机制,订立客观、科学、公正的选拔标准,使选拔工作标准化、透明化,及时向外界公布选拔结果,才能真正达到选拔创新型人才的预期目的。不仅如此,在筛选众多符合夏令营申请资格的优秀大学生时,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也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标准,秉承平等择优的原则,为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
2.合理安排考核的内容与时间
随着“推免夏令营”在众多高校的兴起,夏令营内容的丰富程度也日益受到关注。在紧张而短暂的一周时间里,高校很难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延长时间至2~3周,既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充分了解,也有利于学生适应环境,为展现自己的全部能力做充足的准备。夏令营的考察内容需要更加丰富,更加合理,单一的选拔内容和标准已经无法精准地选择社会需要的人才,只有设计丰富的内容,才能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而延长夏令营时间也为丰富内容提供了可能。这样一来,高校便能更加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考察,进而选择更适合本校发展模式的推免研究生制度。
3.扩大“推免夏令营”的招生范围,放宽报名条件的限制
“推免夏令营”的目的是选拔拔尖创新人才,因此学生个人的综合实力才是最重要的。高校不应该在学生所在学校的层次上设限。大学是有思想者的天堂,任何有思想的青年都有可能在这里发生巨变,这些有思想、敢创新的青年不应因其所在高校的名气小而被拒绝。所以,高校应放宽报名的条件限制,参加夏令营的学生不仅可以来自211或985大学,还可以来自普通一本、甚至二本三本学校。同时,选拔的范围可适当向内陆延伸,为中西部地区学生增加“走出去”的机会,让所有学生能够平等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这样,不仅可以为更多的非211高校的学生提供夏令营保研的机会,更有利于高校高质量人才的选拔。
4.拓展“夏令营”的学科范围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推免夏令营”只在某一部分专业上展开夏令营活动,大多数专业还是采用传统的研究生考试方式选拔学生,这就使得高校的研究生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学科之间人才的培养出现不平衡状态。这样,既不利于高校各个学科之间的共同发展,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更不能满足社会对各个领域人才的需求。因此,扩展夏令营的学科范围,有利于国家的均衡发展,是极其必要的。
5.加强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的“推免夏令营”是由一个学校单独承办的,智力资源、教学设施有限,夏令营的内容很容易走向单一化。笔者建议,“推免夏令营”可以由两个或者多个学校一起举办,同时鼓励科研机构为高校的本科生提供科研设备和指导,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了解到本校之外其它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情况,为以后选择导师和研究方向积累信息。
参考文献:
[1]张藜.中国科学院教育发展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陈睿.对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历史回顾[J].中国考试,2006,(4).
[3]刘献君.论高等学校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4]教育部高校学生司.1997~200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工作文件选编[Z].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5]吴俊川.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3,(9).
[6]王天凤.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中制度的规范与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7]李松.推荐免试研究生:人才选拔的重要途径[J].江苏高教,2006,(2).
[8]司国海,天凤.优化机制,完善硕士研究生的推荐免试工作[J].石油教育,2000,(2).
[9]龚桢梽,周莉.研究生推免制度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中国研究生,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