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山有灵,桃李不言

2013-04-29 00:44博峰
大学招生指南 2013年5期
关键词:乐团办学民族

博峰

穿越是一种选择

湖南,张家界一中礼堂,田琳对在场的领导和同事表态说:“作为一名一中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始终牵挂着他一中的发展。”这里的一中是田琳教学管理的第一块实验田,在他走马上任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的时候,仍不忘他走出来的那片山水。2010年张家界第一中学和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结为友好学校,这无疑又是田琳的一项教育创举,此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便有了领略北京教育风范的机会。

时光倒流五年,2005年,北京,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礼堂,田琳也是对在座的领导和同事表态:“未来几年,附中人要精诚团结、共同努力,安安静静、干干净净,扎扎实实、踏踏实实的办学、教书、读书。”田琳通过全国公选,成为中央民族大学这所他魂牵梦绕的学府的第38任校长。他坦言:“我的办学追求,就是要让学校有名气,教师有地位,学生有出息。”

回忆起公选的日子,田琳显得踌躇满志,一轮轮面试、一道道考题在他面前似乎都成为汇报自己工作的演讲稿。“高中需要有见识和魄力的校长为学生们服务,公开选拔是目前我认为能够把优秀人才选拔到工作岗位上的最好办法,这样做公开、透明、公正。”

当上民大附中的校长后,田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曾为“京城八校”之一的民大附中,如何才能重新焕发青春?他写了一篇题为《怨天尤人,不如奋起直追》的调查报告,明确提出将办学自主权回归附中,然后整章建制、以法办学。就这样,田琳穿越在教育的二元对立中,穿越在历史的辉煌与今天的复兴中,选择着民大附中的定位与未来。

板凳坐得十年冷

2012年,民大附中迎来了百年校庆。因为连续多年的骄人成绩,以及在培养民族人才上所取得的不凡业绩,民大附中再次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和媒体追捧的热点。很多人说:“因为有了田琳,民大附中的办学实力才凸显出来”。

在多数人眼中,民大附中仍然低调而神秘,在中央民族大学与中协宾馆之间,这个“看上去不起眼”的学校甚至很容易被“路过”。可当你真正走近它,伫立在温家宝总理题词“祝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石刻前,再凝神广场中间矗立着的气韵生动的“和”字雕塑,那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氛围就会迎面扑来。穿过颇有气势的学校正门,赫然入目的是校史宣传栏,民大附中从民国迄今绵延近百年的历史就被定格在这十多米的距离中。曾经人们常常谈论民大附中辉煌的红色历史,直到2010年,作为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学校,民大附中才像一匹“黑马”一样脱颖而出。

民大附中校长田琳的办公室就在教学楼的二楼,和其他校长办公室不同,他的办公室的左右两边都是学生教室。走廊上“敬、净、静”的行为准则,十分醒目。短短几小时的接触,这位有着一身浓郁学者气质、谦和从容爱微笑的附中校长给人的感觉也如其行为准则:人净心净、宁静致远。

“板凳坐得十年冷,办学要看十年后”,田琳说,“当人们迫于世俗压力而不得不应对升学率及各种统计数据时,还要始终坚持对育人的高品质追求。我们的办学更要给各民族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出人才、出经验、出思想。”

在田琳的带领下,民大附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并获得了国内外顶级高校的认可。除了北大校长实名制推荐学校和清华领军计划优质生源基地校,民大附中还是人大校长直通车计划学校,复旦“望道计划”的校长直推生资格学校,以及台湾辅仁大学校长实名推荐学校,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推荐学生资格学校,并纳入国家级特色高中建设校行列。

民族幸福花

田琳的担子很重,压力也很大,但他对这份独特工作充满了热爱,对学校的发展也有着自己的思考。“民族教育的特殊使命,就是传承民族文化,特色办学育人。为每一位民族学生一生发展负责任,为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尽责任、育人才、做贡献。”

田琳常说,对于民大附中而言,它不仅肩负着普通中学教书育人的责任,更承担着让各族学子学会多民族相处,为各民族培养后备人才的神圣使命。他认为,民族中学的办学育人活动,在常规中学教育之外,还必须肩负民族团结教育、民族人才后备培养等任务,即要响亮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在田琳的设计下,民大附中已构建了民族教育三大板块工作,即升华民族教育的灵魂,凸现民族教育的特质和实现民族教育的目的。以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改探索中,民大附中走出了特色鲜明的“民附社会大课堂”新模式新道路。

田校长说:“民大附中社会大课堂是开放式的,每周六的下午雷打不动,学校领导和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北京市乃至京外各种纪念馆、博物馆、科技馆、特色主题公园、名胜古迹等,或参观,或游览,或实践,或访问,看北京、看首都、看祖国、看世界和看社会。”这在许多学校是不易实现的,但民大附中的社会大课堂做出了精彩,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被喜称为“民附周游”,得到了家长的肯定和社会的关注。

校长寄语:在民大附中成长

文/田琳

悠悠岁月,民大附中走过了近百年风雨历程,薪火相传40载,名师执教,人才辈出,万名民族莘莘学子,朝勤夕惕、同窗争进、修仁讲让、学术精良。

忘不了李大钊、赵世炎、邓中夏在这里培养了第一批少数民族共产党员,民族革命点点星火,从这里燃成燎原之势。忘不了多松年、李裕智、贾力更、荣耀先四烈士投身革命,英勇斗争,为国捐躯。先辈的伟大精神照耀着代代附中人前赴后继,为民族的解放、民族的进步和发展鞠躬尽瘁。还记得开国大典时吾校学子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脱口而出:“蒙藏学校万岁!”宏亮之声一直回荡在学校上空。还记得国家副主席乌兰夫、伟大诗人郭小川、传记文学家巴彦布等一群群求知少年的朗朗书声,以及他们成材后对母校的拳拳之心。

往事如烟,近百年的时间让学校沉淀了厚厚的文化底蕴,岁月轮回、继往开来,揭开了附中发展新的史页,民族人才的培养赋予附中新的历史使命。新教学楼拔地而起,新政策应运而生,新设施配套而至,新教师公选而出,新学生竞争而来……这一切孕育着新文化、新思想、新理念、新目标的诞生。

“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是我们的办学宗旨,“关怀和帮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全面进步”是我们的办学理念,“创建示范高中,办好全国少数民族优质高中学校”是我们的办学目标,“老师不老,是因为有众多的学生在延续他们的生命,优秀的教师将长生不老”是我们的办学追求。

民大附中的学生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把附中当作家园,视老师为父母亲人,待同学如兄弟姐妹。因此,“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是我们的态度,让学生感到“学校是家园、乐园和学园”是我们的责任,“教师是学生的导师、朋友、知音”是我们的角色定位。

我希望民大附中的学生都有出息,能够培养出来“对民族的建设和发展有影响、有作为、有贡献的接班人”,我们的办学目的也便达到了。

管窥学生活动交响管乐团:志在远方

2008年底,民大附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塑造全面发展的民族人才,创立了学校的第一个学生音乐团体——民大附中交响管乐团。

自成立以来,交响管乐团坚持每周四次授课,不仅使特长生和以前有音乐基础的同学技术更加成熟,而且将许多以前没有接触过音乐的同学引入了音乐殿堂。他们在高水平的外聘教师的指导下,进步神速。2009年,管乐团第一次在全校师生面前演出。曲目《Stop the Calvary》以及《From Russia with love》给所有观众以极大的震撼,交响管乐团首演告捷。

2010年首届夏季音乐会,在都仑乐队的邀请下,管乐团中技术优良的部分学生表演了“管乐串烧”节目,将西方的古典音乐风格与现代音乐风格紧密融合在了一起。“一二·九”合唱节,在全校师生的久久期待中,管乐团全体成员再次演出。经著名音乐家改编的民大附中校歌《志在远方》久久回荡在礼堂中,田琳校长和布仁书记的歌唱深深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保卫黄河》激烈而震撼,将全体同学带入了抗日世界中。这次演出大大提高了管乐团的知名度,并使之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0年12月29日,交响管乐团参加了“北京市第十四届学生艺术节”的管乐比赛,并取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在随后的元旦联欢会管乐团成员身着风格各异的民族服装,出现在了舞台上。《Stop the Calvary》《From Russia with love》《志在远方》《玫瑰狂想曲》四首颇具难度的乐曲,赢得了各位师生的喝彩声,也提升了同学的音乐素养,丰富了音乐文化生活。

都仑乐队:离开地球表面

除了交响管乐队,民大附中还创立了都仑乐队,此举点燃了民附学生的音乐激情,同时也迈出了文化生活的重要一步。

自2009年成立以来,都仑乐队不仅承办了大型晚会及演出中的伴奏与演唱,还承办校内体育比赛的啦啦队工作,参与其它学校乐队的交流活动;在2010年元旦联欢会上,乐团首次登台亮相,演唱了经典摇滚歌曲《相信自己》以及富有民族风情的歌曲《月亮之上》;在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的篮球俱乐部赛中,乐队承担了“师帅”队的啦啦队任务,表现优异;策划并组织了首届夏季校园音乐会,承担了大部分歌曲的伴奏和演唱,并邀请交响管乐团、啦啦队和街舞社参与,演出歌曲:《终结孤单》《奔跑》《死而无憾》《天涯》《爱不爱我》《醉清风》《Stan》等经典歌曲。

在原创歌曲的创作的同时,在 2011年元旦联欢会上首次与老师同学们见面,获得了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离开地球表面》作为开场歌曲点燃了全场的热情,原创歌曲《我眼中的你》以安静的音符如暖玉般点起了人们心中的涟漪,接下来专门为乐队生活而写的一首队歌由踌躇满志到狂野奔放为同学们诉说了乐队成立以来的点点滴滴,最后一首经典歌曲《真的爱你》将会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社会大课堂:拥抱首都

以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改探索中,民大附中走出了特色鲜明的“民附社会大课堂”新模式新道路。特别是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后,民大附中更是结合北京精神,使同学们更加认识到北京精神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

校长田琳说:“民族社会大课堂开发实施两年来,我们曾带领学生登上过中央电视塔,会当凌绝顶,一览京城景,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的强大与自豪;我们也曾走进圆明园,在残垣废墟前,深切地体会到什么是‘落后就要挨打;在国家大剧院,我们徜徉于辉煌的艺术殿堂之中;在中华民族园,我们被多彩的民族风情陶醉;在天文馆里,我们探索宇宙的奥秘;在地质馆中,我们欣赏神奇的石头;居庸关长城上,留下了我们人人争做中华好汉的坚实足迹;在卢沟桥石狮旁,我们的热血一起奔涌,一起澎湃……”

New LF广播站:让你感受新生活

New LF广播站始建于2007年上半年期中,由第一届站长及站员定名为New LF。New LF有两层意思,一是“New Larruping Feeling”,新的与众不同的感觉,二是“New Life”,新的生活。广播站秉持“用我们的热情给你与众不同的感觉,让你感受新生活”的理念,每周一至周五及时为附中同学送上精彩纷呈的节目。广播站作为学校唯一的有声传媒机构,一直本着“创最优广播站”的这个目标而不懈奋斗。在几年的发展路途中,广播站已从刚开始的初具雏形,逐渐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并在2009年度荣获北京市优秀学生社团。目前,广播站包括新闻网天下、Lets music、NT—Notice and Think、大嘴小嘴四个栏目,由15名高二学生、13名高一学生组成。

电影社:传播电影文化

民大附中电影社的活动宗旨是:通过观看和赏析电影,提高鉴赏水平,增强课外知识,锻炼实践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响应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号召,以及培养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的高尚情操以及合作的精神。

社会的活动范围和方式:面向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在校学生组织开展观看电影活动;组织日常宣传,向全校传播电影以及精神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组织参加各类影评、DV比赛;在社团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电影博物馆,了解电影文化。

彼岸文学社:

彼岸文学社是由中央民族大学附中的文学爱好者们组成的纯文学性质的社团,宗旨和目的可概括为:“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文学素养,汇集志同道合之士,培养出类拔萃之才。”具体说来,在民大附中特色和生活实际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各项文学活动,定期出版社刊给大家提供一个文学交流的平台,进而营造民大附中文学气氛,促进附中同学文学素养的提高及培养优秀社员。活动内容包括征集优秀作品,每学期期末出一期刊物《零》。

“青春年华,美好而伤感,琐碎细节都将在唏嘘中惋叹中华丽上演,细碎青春板块正是我们记载这一切的平台。诗词言简意赅,深受同学青睐,诗韵含藏着心灵深处最为深邃的思索与探求。诗水印象这一板块刊登着我们最精髓的心灵印记。更有风雨故事、主题拼盘、零视点、生活轨迹等板块诠释我们的异地学习生涯所思所悟,聚焦附中聚焦世界的政事探讨等特别的情感与崇尚正直的情操。”

猜你喜欢
乐团办学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滚烫的交响灵魂
多元民族
管乐团的高兴事儿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洛庄汉墓乐器坑 恢宏的汉代地下乐团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