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海上钢琴师》的背景音乐探微

2013-04-29 12:16周亚蕾
作家·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海上钢琴师莫顿钢琴师

摘要 《海上钢琴师》作为一部有着浓郁浪漫主义特征的音乐电影,它在当代意大利电影音乐画卷中又添上了瑰丽的一笔。本文主要以《海上钢琴师》为例,探索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功能,并思考电影音乐更为丰富的意蕴和艺术特征。

关键词:电影音乐 埃尼奥·莫里康内 《海上钢琴师》 1900 背景音乐

中图分类号:J919 文献标识码:A

一 《海上钢琴师》的背景音乐创作之概述

《海上钢琴师》这一部电影中的背景音乐,可以说离不开两个主要人物的努力,一位就是导演吉塞贝·托纳多雷,另一位则是《海上钢琴师》的背景音乐制作者,埃尼奥·莫里康内。对于《海上钢琴师》这一部电影的背景音乐,其实应该说是两位对于电影音乐有一定痴迷的艺术家身上去感受和理解的。

《海上钢琴师》的导演,吉塞贝·托纳多雷就是一位对电影音乐有独到见解的导演。这位意大利的西西里人,有着西西里岛一样的热情和对于音乐的独特理解。在托纳多雷的指导下,《天堂影院》这部世界电影界轰动一时的作品出现了。而《天伦之旅》这部两年后出现的作品,则是融合了意大利的音乐艺术中的歌剧因素,并且有自己对于歌剧的创作和延伸。可以说,托纳多雷对于音乐的热情,也就促使了《海上钢琴师》的出现。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从电影的名称就可以知道这是一部和音乐密切相关的电影。很多电影鉴赏者,都认为这部以音乐作为故事主线的电影,其出现是有一定必然性的。除了托纳多雷的意大利音乐浸染的背景以及对音乐的钟爱之外,应该还要提出另外一位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意大利电影界的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

而《海上钢琴师》中的配乐制作人,埃尼奥·莫里康内是一位在电影界非常著名的配乐天才,之前与另外一位意大利电影界的怪才内塞尔吉奥·莱昂内进行合作,不过在莱昂内不幸去世后,转而和托纳多雷合作。莫里康内钟爱用朴素但是简约的方式,来演绎自己心中的音乐。在《天堂影院》这部作品中,莫里康内就运用了音乐来表现了西西里的古朴和自然。虽然这部作品并没有获得学院派的认同,但是这部电影的配乐以及这些配乐的创作者莫里康内却为《海上钢琴师》积累了更多的电影音乐的创作基础。

《海上钢琴师》主要是以音乐为主线,其电影音乐是以爵士乐以及钢琴乐二者交织而成。《海上钢琴师》的别名是《1900传奇》,这一方面和音乐也是分不开的。1900年,是20世纪的开端,在20世纪之中,意大利遭受到各种不同跌宕起伏的社会变化,意大利又是一个艺术文化之都,在战火和动乱交织的年代,意大利人民运用自己对于音乐的喜爱,表达了自己对于和平以及安宁的追求。在20世纪末的《海上钢琴师》,进行地就是这样的思考,同时也是对电影艺术产生近一百年的一次献礼,20世纪无疑是一个空前的时代,一个属于电影的时代。

二 由序曲的细致演绎,引起观众的兴趣

在仿佛不断飞翔的思念一般的延续性长音之上,竖琴撩拨出《海上钢琴师》的序曲。加上了弱音器的小号声,从远方的彼岸传至近处的独奏,引发了中提琴对于序曲中包含的主题和深情的叙述,然后是管弦乐队充满着深邃以及憧憬的主体旋律演奏。

电影的序幕是由序曲拉开的,这并不稀奇,然而《海上钢琴师》对于音乐与情节的细腻刻画,就足以表现出这部电影的缔造者托纳多雷对音乐与摄影、情节艺术的孜孜追求,同时也表现出电影的配乐制作者莫里康内的精工细琢。

序曲演奏中,引出了影片当中与1900有着密切思念的主人公马克斯进入到观众的眼帘之中。在《海上钢琴师》的第一个镜头中,对主题背景乐的忧伤刻画,同时也表现着主人公马克斯的失落以及惆怅,这种惆怅是马克斯的心里独白和忧伤的主题背景音乐共同演绎出来的。马克斯带着自己的小号,坐在流淌着忧伤旋律和夜色的台阶之上。而在背景音乐当中,到了高潮的演绎之处,《海上钢琴师》电影当中又转入到下一系列的镜头,一群大陆的新移民,搭乘着“弗吉尼亚号”游轮,去到他们想要到达的地方。

马克斯因为自己十分窘困的处境,决定把自己的小号卖掉,然而懂得计算的旧货老板,对这把出于名门的小号,以极低的六英镑十个先令作为最终的收购价格。饥饿窘困的马克斯只好把这把名牌的小号出手,但是由于内心诸多的舍不得,决定再吹一次这把小号。在这里,托纳多雷极为细腻地处理了小号音乐和小号手马克斯的心境问题,虽然托纳多雷的叙事风格趋向于平稳简洁,但是通过这样一段依依不舍的小号曲,表现出《海上钢琴师》的那种忧伤与思念的张力,并且把这种情感的氛围基调先进行奠定,马克斯的小号吹奏看似无心,又像是偶然,但是却包含着托纳多雷的匠心独运,给整个《海上钢琴师》奠定了戏剧的因素,并且给予开头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人生仿佛就是许多的偶然和机遇堆积而成的,而马克斯的小号吹奏,可以说是给了整个《海上钢琴师》一个婉婉道来的理由,而且强烈的沧桑感、故事感、主题音乐和小号曲交织在一起,伴随着观众对于刚才所看到的“弗吉尼亚号”上的情景以及留声机里播着的同样的曲调,都是对整个电影开头气氛和叙事悬念的布置,这种布置注定了整部电影都是以音乐作为线索的,也给整个《海上钢琴师》的观众带来了极大的兴趣。

三 回忆的曲目一一再现,让观众在音乐里品味回忆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中配乐往往有着一种独特的怀旧情怀,这种怀旧情怀,化作莫里康内对于回忆、思绪与美好的理解,运用着不同的配乐,表现着主人公1900、小号手马克斯对于人生的理解和追述。

电影当中,1900和马克斯在大西洋爵士乐队当中参加演奏的时候,1900最喜欢甩开爵士乐队的主旋律,即兴弹奏钢琴音乐,1900忘乎所以地弹奏着属于自己的音乐,而观众们也都纷纷汹涌澎湃起来。这个场景中,莫里康内为1900这个人物量身塑造了一首拉格泰姆舞曲,这是一种20世纪初期的美国音乐流派,是一种黑人音乐,在普通人民群众当中以轻快随意的旋律,表现出更为独特的吸引力。拉格泰姆的原意也是对时光的怀念,这种对美好时光的追述,不仅仅表现出1900这种鲜明的个性,而且也表现出人们对于美好时光的怀念,勾起人们的回忆。

另一段,海上钢琴师1900经常到游轮的第三等舱,给穷困的移民弹奏乐曲,很多人都在苦痛之中,得到音乐的治愈。莫里康内为这位内心慈悲的海上钢琴艺术家,量身制作了一首节奏颇为舒缓的爵士音乐,这首音乐是一首蓝调,舒缓而略带淡淡的忧伤。而有一位意大利的移民,表示想要听一段“塔兰泰拉”乐曲,1900让这位意大利移民到钢琴前面演奏出这种乐曲的基本节奏,然后1900就即席挥洒出一首非常奔放并且充满热情的塔兰泰拉舞曲。

每一次轮船靠岸,人们都离开了这艘船舶,略带着孤独以及失落的1900,独自坐在三等船舱的一处角落,在钢琴上面,留下自己轻轻抚摸的忧伤,随着自己的思绪,对大海和陆地的思绪,对苦难和窘迫群众们的思绪,不断随着乐声而飘散到远方。而有一次,当1900正在惆怅地用钢琴思考自己的人生之时,有一段非常深情并且嘹亮的巴扬手风琴乐声响起,一个来自天涯海角的新移民,用另一种乐器表达了对1900的仰慕和尊敬。这位男性的新移民,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因为妻子抛弃了自己这个苦难的人,自己家庭中赖以存活的田地,因为干旱的气候而趋向于荒芜落寞,而孩子们都被热病带走了生命,只有自己最小的那个女儿没有因此失去生命。在这个诉说的过程中,莫里康内为1900的钢琴声,注入了对生命的回忆,沉思的乐曲,不断悠扬地和巴扬乐曲的嘹亮、质朴交缠在一起,成为三等舱里面一场心灵的交流。在多灾多难的20世纪初期,战争、政治动荡,新移民们对于新大陆的向往,让他们不断追求着自己的梦想,虽然他们登上新大陆之后,有的真的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有的却只是作为富有美国人脚下的卑微者,但是无论如何,他们对于生命那些回忆,都像音乐一般,交缠着自己内心的朴实和真诚,希望以及梦想。

四 自由的挥洒——个性的诠释,时代的审美观

《海上钢琴师》中,1900是一个个性自由的人,正如小号手马克斯有一次问1900,问他为什么不去陆地上看看,1900说他并不像陆地上的人,要在四季的变化当中去寻求自己的存在,对于1900来说,陆地不存在意义,他内心深处已经有一块柔软的陆地,留给了钢琴,在人生的激流翻涌当中,每一个人都是一叶孤舟,都是一艘“弗吉尼亚号”,人们从一块陆地,辗转到另一块陆地,在1900的眼里看来,那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在这部电影当中,莫里康内通过很多配乐,塑造着人的个性,不仅仅是1900的个性,也是“弗吉尼亚号”上面的芸芸众生相。

在钢琴师决斗当中,1900被人带去和陆地上钢琴爵士乐的一位大人物杰利·罗尔·莫顿进行比赛。莫顿非常自信,同时也是喜好夸大自己在爵士乐当中的成就,所以在品格上并没有受到过多的赞誉。例如,1900伸手向莫顿握手,莫顿只是用了法文讲了一句“请您让开”,然后就开始弹奏。

第一回合,莫顿弹奏了自己熟悉的、由自己创作的“大肥火腿”,这首曲子非常娴熟,同时也表现出莫顿的那种自信,还有盛气凌人的个性。而这一回合,1900面对强敌,思前想后,只是用了极其夸张的表情,弹奏了一曲“平安夜”,仿佛是羞辱莫顿的音乐是小儿科。

第二回合,莫顿和1900都弹奏了钢琴曲“渴望”,“渴望”这首曲子比起第一回合的音乐,难度上有一定大的跨越。在这方面,莫顿在弹奏方面表现出自己的职业化和大师风度,钢琴曲的音色非常浑厚,而1900则是顺利地模仿了这首乐曲,尽管他只听过一遍,但是弹得不费吹灰之力,因为不熟悉这首曲子,莫里康内特意让1900弹起来有点飘忽不定。

第三回合,莫顿弹奏了一首难度极高的乐曲“弹断手指”,但是1900最后用了一首即兴的钢琴曲,用汹涌澎湃的气势,在电影中导演运用了多个旋转镜头表现了手指的速度,最终,一曲下来,1900用了滚烫的琴弦,点燃了一根香烟,递给了自己对手莫顿。

从这个地方的背景音乐使用上,我们可以看出莫里康内对于电影音乐运用上的匠心独运。

首先,莫里康内让1900和莫顿之间第一回合上使用的音乐有着巨大的反差,主要是为了突出现实世界的价值观和1900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和矛盾。1900认为平凡朴素但是温暖的《平安夜》就足以能够打动人心,但是人们却不以为然,因为现实中,人们已经被眼花缭乱的声色犬马刺激得失去了细小的感动,忽略了最为真挚的祝福和温暖。

其次,莫里康内让1900和莫顿在第二回合使用同样的曲目,《渴望》的曲子一方面是以“渴望”之名表达着两种不同的追求,莫顿对于名利的追求以及1900对于被认同和关心的追求,而另一方面则是以模仿的行为,表达人们进入社会之后,很快便和其它的社会恶俗同流合污,失去了敏感和细腻的感受,刻意模仿所谓的成熟,最终也只能被人们所无视。

最后,莫里康内匠心独运地让1900以一首无名曲去赢得胜利,目的是在于表达人要有自己的追求,而不应该只是为了顾虑旁人的感受,要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风格,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这首无名曲是莫里康内运用编曲,塑造出一个不服输,但是有着独特个性的1900形象,可见音乐对电影人物的个性打造有着独特的地位。而1900这种胜利,代表的是一种平凡者的胜利,更多地也是感动和真挚感情的胜利,其实正如电影的背景音乐一样,所要带给人的不仅仅是渲染后的气氛,还包括人们对于梦想、对于自我感情的一次波澜起伏的旅程。

参考文献:

[1] 李锋:《意大利著名“电影音乐成分分析理论”应用试微——以电影〈海上钢琴师〉音乐为例》,《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2] 王敏:《电影音乐的作用及运用——以〈海上钢琴师〉为例》,《电影文学》,2012年第7期。

[3] 崔芸:《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音乐漫谈》,《飞天》,2010年第22期。

[4] 李亚男:《浅析〈海上钢琴师〉中的电影音乐》,《芒种》,2010年第18期。

作者简介:周亚蕾,女,1976—,江苏南京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钢琴教学,工作单位:新乡学院。

猜你喜欢
海上钢琴师莫顿钢琴师
月下钢琴师
莫顿·费尔德曼20世纪70年代后的纵向和音音高研究——以室内乐《我生命里的中提琴Ⅰ》为例
隐含暗示
莫顿盐业:“减少食物浪费”让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美男子杀人后因网晒现场自拍照被捕
在想象域和象征域中漂零的《海上钢琴师》
音乐在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匠心独用
用音乐演绎生命
论《海上钢琴师》的场所意识
自然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