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无瘢痕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应用研究

2013-04-29 12:16:05周金铭李艳茹田淑萍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开放手术甲状腺手术腔镜

周金铭 李艳茹 田淑萍

【摘要】目的探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和美容性。方法对比2011年9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42例开放手术和22例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放组稍长,术后引流少于开放组,美容效果优于开放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疗效满意,安全可靠,手术切口隐蔽,颈部无瘢痕,美容效果好。

【关键词】腔镜;甲状腺手术;开放手术

我院自2011年9月——2012年3月甲状腺手术64例,分别行腔镜下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64例,开放组42例,腔镜组22例。术前经临床检查,B超,CT诊断为甲状腺良性疾病,术前声带喉镜检查和甲状腺功能检查均正常。术后经病理诊断为甲状腺腺瘤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6例。甲状腺结节最大直径5.0cm,最小1.0cm,平均3.5cm,两组患者由同一组医生实施手术。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且近期内未见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颈前肿物为无痛性单个肿物,并能够随患者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1.2方法

1.2.1腔镜组均气管插管全麻,病人头高脚低仰卧位两腿分开,肩下垫高使颈部轻度后伸。术者站在患者两腿之间。常规术野消毒,用1%肾上腺生理盐水对剥离区域皮下浸润注射。于乳头连线中点稍偏一侧切一个约10mm切口,用皮下隧道成型器自切口经皮下向甲状腺潜行游离,形成皮下隧道。上至舌骨,外侧至乳突肌内侧。置入10mmTrocar,缝合固定。输入CO2气体,维持4mmHg衡压。将术野皮肤贯穿缝两针细线悬吊,然后在左右乳晕内上缘分别作长10mm,5mm的切口,插入超声刀及抓持器械,建立满意手术空间。用超声刀切开颈白线,纵行切开甲状腺外层被膜,显露甲状腺及结节。暴露甲状腺结节后,可直接用超声刀将结节及周围部分腺体切除,如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需钝性分离甲状腺下级和外侧,解剖出甲状腺中静脉,直接用超声刀切断,然后切除甲状腺前侧大部分腺体,保留后侧的部分甲状腺组织;如行甲状腺腺叶切除,需显露游离甲状腺下动脉,用超声刀紧贴甲状腺切断,将甲状腺向上向内侧翻转,紧贴甲状腺被膜用超声刀分离甲状腺背面,分离至甲状腺上极时,从后面显露甲状腺上动脉,直接用超声刀切断。用超声刀切断上动脉时,应在距上级边缘5mm的甲状腺组织内予以切断,切断甲状腺下动脉时应远离甲状腺下极。保护喉上神经及喉返神经。超声刀切断甲状腺动静脉时应用慢凝防止出血。取出标本,冲洗术野,引流管留置,关闭切口。

1.2.2开放手术组常规开放手术方法作患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标本送检,切口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观察病患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美容效果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结果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2结果

腔镜组及开放手术组均获成功。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10±17)min,开放组为(85±13)min(P<0.01)。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31.3±3.5)ml,开放组(51.6±6.9)ml(P>0.05)。腔镜组术后引流为(28.2±2.8)ml,开放组为(56.7±9.0)ml(P<0.01)。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为(5.7±0.5)d,开放组(6.5±1.1)d(P>0.05)。两组手术均未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等严重并发症。1例皮下淤血,2周后消退。64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均无肿瘤复发,胸骨旁及乳晕切口无瘢痕形成,美容效果满意度93.8%。

3讨论

腔镜甲状腺手术有多种术式,根据颈部有无瘢痕可分为颈部小疤痕径路与颈部无疤痕径路。根据建立操作空间的方法又可分为完全内镜甲状腺手术(total endoscopic approaches,TEA)及内镜辅助甲状腺手术(video-assisted endoscopic approaches,VAEA)。本组研究采用胸前壁、乳晕径路。其优点是可同时处理双侧病变,术后颈部无切口,胸部手术疤痕小,部位更隐蔽,可被内衣掩盖,美容效果较理想,已被大多数学者接受。缺点是路径远,皮下分离范围较大,创伤较大。由于早期腔镜技术不熟练,镜下解剖关系不清楚,术中容易分离不当导致误入皮下脂肪层,损伤皮下小血管甚至真皮层,易出现术后脂肪液化、皮肤瘀斑、红肿等并发症,故有作者认为此入路是巨创手术。但随着术者对镜下解剖结构及腔镜、超声刀操作技术的熟练掌握,并发症发生率越来越低[1]。Ikeda等比较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的创伤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等无差异,但对患者的心理创伤而言是微创的。

颈部无瘢痕腔镜下甲状腺手术适应证有最初的甲状旁腺瘤,逐渐发展为甲状腺腺瘤,以及结节性或囊性甲状腺增生等良性病变、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早期甲状腺癌等疾病,但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并为受到并发症的影响。受到学习曲线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在手术治疗早期,应以瘤体在5cm以下的腺体峡部、腺体表面、囊性和单个甲状腺瘤为主要治疗对象。肿物囊性较实质性、右叶较左叶、下极较上极、小的较大的、表面较深面、位于峡部较两叶处理较为容易。

手术治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与甲状腺手术准备措施相同,主要包括甲状腺I131扫描、甲状腺B超检查、TSH、T4和T3检查。为保证患者手术过程中无吞咽动作、无肢体活动,防止患者发生呛咳,通常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动脉血气、呼气末二氧化碳压力(PEYCO2)、血氧饱和度、脉搏和心电图等生命体征指标进行连续监测。以保证其血液流动学指标的平衡,并对其呼吸参数进行有效调节,将二氧化碳水平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并保证患者拔管后无出血和皮下气肿症状。

颈部无瘢痕腔镜下甲状腺手术通常包括腋窝三孔路径、胸骨前三孔路径和乳晕上缘路径等三种手术路径。对于胸骨前存在瘢痕的患者,其临床治疗存在较大的难度,可变为胸骨旁切口,并对其耳后路径、锁骨上窝和锁骨下入路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为了降低CO2扩散和弥散的发生率,缓解颅内高压、颅内水肿、颈静脉回流障碍、血压升高、心跳加快、高碳酸血症、CO2气栓、纵膈气肿和皮下气肿症状,需将CO2压力控制在不超过6mmHg,也有部分医学研究者认为可以将CO2压力控制的更低。

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术后并发症目前常报道的有皮下积液、脂肪液化、术中出血、高碳酸血症、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误伤甲状旁腺等。本组研究将悬吊法和气体灌注法联合应用,在保持手术空间清楚的情况下减低CO2气体压力(4mmHg),并尽可能提高操作的熟练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了CO2气体灌注导致的如皮下气肿,纵膈气肿,气体栓塞,高碳酸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由于腔镜的放大作用,能清晰地显示甲状腺周围血管,神经,甲状旁腺等重要结构,操作较开放手术精细,降低了手术损伤的概率。本组研究未出现喉上神经、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随着超声刀使用方法的熟练掌握,未再发生类似并发症。而且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减少,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腔镜甲状腺手术没有切断颈部软组织及颈阔肌,未伤及皮神经,故患者不易出现颈部感觉异常或不适,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但由于腔镜手术本身及操作的复杂性,手术总时间要高于开放手术[2]。

综上所述,腔镜手术出血少,美容效果好,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尤其对美容要求较高的患者,可作为首选手术方式。精准腔镜甲状腺手术将是未来甲状腺外科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存川,段立纪,陈均.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J].中国内镜杂志,2002,06(07):76-99.

[2]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腔镜甲状腺手术常规[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5,10(4):256.

猜你喜欢
开放手术甲状腺手术腔镜
机器人在辅助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干预在妇科腔镜手术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输尿管结石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观察
跟骨骨折两种手术入路的选择及疗效分析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初步分析
护理干预对腔镜甲状腺术后病人创伤和应激影响的研究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52:24
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性甲状腺手术的对照研究
术前系统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患者的作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