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3-04-29 11:27陈晓青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新农村建设

陈晓青

摘 要:文章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涵义,从更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角度论述了如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统领 新农村建设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更新发展理念。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特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条件。没有生产的发展,农民收入就不能提高,生活就不会宽裕;没有生产的发展,就没有资金改善村容村貌,村容整洁就无从谈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生产的发展,鄉村文明和管理民主则更是一种奢望。总之,生产是否发展,以及发展程度如何将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成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成功。在市场经济中,尽管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样如此。因此,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扭住农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环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在国家不断增加对农村、农业投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经济,把基地建设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发展集约经济,提高农业的有机构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发展物质经济,推动农产品初加工后的副产品及其有机废弃物的系列开发,实现增值增效;发展循环经济,引导龙头企业努力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促进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非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

其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必须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广泛调动农民积极性。尊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从经济利益上说,就是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土地是农村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基本的生活保障,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农民脱离农业,土地向一部分农户集中,扩大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但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使农民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要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切实保障农民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只有从体制和法律上建立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长效机制,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坚持以人为本,还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农民围绕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生产力,探索农村发展的新思路,营造鼓励农民干事业、帮助农民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基层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要转变职能,培育发展各种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服务。尊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从政治权利上说,就是要实现“管理民主”的目标,推进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则是实施乡村民主管理的关键。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构建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既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让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调动农民参与村务的积极性,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第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农村“乡风文明”的本质内涵,包括文化素质、思想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其中,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是其他社会因素所无法取代的。减小农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促进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和进步,需要科学技术与先进文化的提升,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离不开广袤农村土地上人们的安居乐业,同样也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浸润与影响。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貌。目前,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农民文化生活仍相当平淡,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现象普遍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需要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广大农民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既要满足农民对民主政治生活的追求,也要满足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一旦形成先进的文化观念并深入人心,就能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搞好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既要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也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不断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农民迫切要求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要搞好村庄规划和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解决广大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我们不能将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兴建新村庄,只是热衷于做农村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文章。当前,农村人口的居住、生活环境还比较差,面临着供水安全、环境卫生、污水与垃圾处理等诸多问题。为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不盲目攀比,不急于求成,不能通过加重农民负担和增加乡村负债搞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要重点解决农民在饮水、行路、用电和燃料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在村庄内部道路、供水与排水设施、垃圾集中堆放、村内乱搭滥建、人畜混杂居住、废旧坑塘与河渠水道的整治方面做出成效。同时,要推出长效管理机制,把更多的实惠带给农民。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新农村建设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