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瘠的伦理

2013-04-29 00:44:03戴冬苗
西江月·上旬 2013年5期
关键词:英国文学

戴冬苗

【摘 要】斯威夫特在他的散文《一个温和的建议》里以反讽的形式痛斥英国统治者和爱尔兰地主对爱尔兰人民的剥削,文章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来分析《一个温和的建议》,从一个不同的视角解读作品,探究作品当时的伦理问题,从新的角度更加彻透和客观地分析作品,为研究文学作品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意识;《一个温和的建议》;英国文学

一、创作背景与作品简介

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是18世纪英国-爱尔兰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他于1729年发表的《一个温和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他最有名的政论文章,也被公认为英国文学史上最经典的讽刺散文之一。

在16世纪,爱尔兰沦为英格兰的附属国。直到18世纪爱尔兰仍然处于英格兰的严密控制之下,爱尔兰人民深受爱尔兰资产阶级和英格兰商人的双重剥削,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街上乞讨者随处可见。父母无力养育自己的小孩,而所谓的“献策者”只是基于统治阶级的利益,提出种种无济于事甚至加重人民负担的建议。斯威夫特有着伟大的政治追求,却由于社会现状无法实现政治抱负。英国统治阶级的残忍与无情使他对爱尔兰人民有着深深的同情。斯威夫特以特别“温和”的口气,提出了一个“使爱尔兰的穷孩子不至成为他们父母负担的温和的建议”——即建议爱尔兰的穷人把一岁的婴孩当作食物卖给富人,成为富人餐桌上的佳肴。他无比冷静理性的分析了这个办法的种种好处:如减轻父母负担,增加他们经济收入,有效减少人口,丰富肉类供应等等,甚至还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以增加说服力。恰恰是这种轻描淡写的叙述方式让读者更加感到毛骨悚然,让我们忍不住去想象当时的英国统治者及爱尔兰大地主对爱尔兰人民的剥削到了何等残酷的地步,爱尔兰人民的生活状况是何等的悲惨。

二、文学伦理学批评

2004年聂珍钊教授在《外国文学研究》上发表了《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在这篇文章中首次系统地提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概念和理论框架。“在某种意义上说, 文学的产生最初完全是为了伦理和道德的目的。” [1]8伦理学是以道德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科学。文学来源于生活。而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常会制定某些规则以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进行,道德规范体现在社会关系中,并在一定的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中体现出来。通过研究文学作品中的伦理问题,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处所的时代背景,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意义,从而感受作品的文学价值。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主要用于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研究作家以及与文学有关的问题。” [2]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范围比道德批评更广。前者是以文学作品当时的伦理观来解读与评价这部作品。而与道德批评相比,文学伦理学批评更加客观,因为文学伦理学批评“要求我们批评文学不能超越我们自己的时代、社会、政治和文化,” [1]10。随着政治、经济、时代的发展,每个地方的道德观点都在不断变化。倘若以现在的伦理学立场去评价之前的作品显然有失偏颇。所以我们回溯过去,以作品年代的伦理道德标准来评判,则更能客观深入地探讨作品。“它的主要目的在于阐释建构在伦理与道德基础上的种种文学现象, 客观地研究文学的伦理与道德因素, 并讨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10作者往往会把自身的观点寄存于作品中,以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解读文本,读者分析作品可以更加客观透彻。

三、《一个温和的建议》的文学伦理分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资本主义最终取代了封建主义。18世纪的英国,旧的封建道德体系瓦解,而新的资产阶级道德规范还没有形成。毫无意外地,18世纪是英国人讨论道德最多的一个时期,而当时的文学家在某种程度上都担任了道德改良的使命。他们的作品里或多或少都带有教化的内容,旨在改良社会风气、提高人民的道德意识。

《建议》里面的伦理问题是非常突出的。甚至可以说,在这篇文章里,人性已经被抛弃,人类(特别是穷人)已经被降格到与牲畜无异的境地。作者冷漠地论述贩卖婴儿作为食物的语气令人感到毛骨悚然。字里行间折射出在当时的爱尔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哪怕是最亲近的血缘关系都已经淡漠冷酷到了可怕的地步。文学作品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伦理问题,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来分析《建议》,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作品反映的问题,探究作品当时的伦理问题,这样就必然会与作品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作品,探究作者的真正意图。

(1)婚姻

自12世纪起,英国便开始致力于推行新教。英格兰、苏格兰与威尔士人大多信奉新教,但爱尔兰人多信奉罗马天主教。享利七世在16世纪实施强行压制天主教的政策,意图将新教对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推行。天主教徒一直被迫害,他们被剥夺了财富,社会地位与信仰自由。可爱尔兰人却一直都在顽强地坚持天主教信仰。传统的天主教徒把女人视为生育的工具,她们婚后的主要职责是做家务,照顾小孩,当然最重要的是必须对丈夫完全服从。女人的社会地位极低:

Men would become as fond of their Wives, during the Time of their Pregnancy, as they are now of their Mares in Foal, their Cows in Calf, or Sows when they are ready to Farrow, nor offer to Beat or Kick them (as is too frequent a practice) for fear of a Miscarriage.

女人得不到丈夫的尊重,平时还会受到丈夫的拳打脚踢,她们最重要的价值是繁衍后代,已经被降格到与牲畜一样的地位,甚至比牲畜还不如。因为她们生下来的孩子不但不能创造经济价值,甚至还会加重家庭的负担。作者指出:只有在她们把孩子卖给富人换钱,能获得经济收益的情况下,她们才能得到丈夫的一丝爱护。而她们受到的这种爱护与怀孕的母马母牛没有区别。文中还多次用“breeder (繁殖者)”这个词来指代女人,意指女人仅仅被视为一种生育的工具。

18世纪的爱尔兰提倡的是一夫一妻制。但是在这篇文中,作者建议“one Male will be sufficient to serve four Females. ”,认为一男足以配四女,因为这样就可以“生产”更多的小孩。人们不需要遵循道德与法律的规范,而是不顾一切地追求利益。作者统计了爱尔兰的出生人口,留下两万婴孩养大用以继续生育下一代,而这两万婴孩中只需要四分之一的男婴。就如同计算猪牛羊之类的家畜配种比例一样去计算男女比例。人类与牲口一样,把伦理道德弃之不顾,不择手段地生存繁衍下去。在文中,穷人只剩下生育这一种有价值的功能。人类本应是最高级的动物,但在这里他们已经被贬值为与其他没有思想的牲畜同等级,甚至还不如牲畜,因为后者还可以卖出作为食物卖出去,而成年男女连被贩卖的资格都没有。在爱尔兰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人们已经抛弃伦理道德,对婚姻没有一丝一毫的在乎与尊重。

(2)杀婴

在18世纪的欧洲,堕胎一直被视为不道德的,甚至在某些国家是违法的。就人类天性来看,没有母亲会放弃孩子的生命。堕胎意味着在一个人出生之前就被剥夺了生存的权利,而把小孩生下来后再结束他们的生命更加残忍,无论哪种都是极端可怕的行为。但在当时的爱尔兰,杀婴行为屡见不鲜。斯威夫特认为他的建议能有效杜绝这种现象:

There is likewise another great Advantage in my Scheme, that it will prevent those voluntary Abortions, and that horrid practice of Women murdering their Bastard Children, alas, too frequent among us, Sacrificing the poor innocent Babes, I doubt, more to avoid the Expense, than the Shame, which would move Tears and Pity in the most Savage and inhuman breast.

由于贫穷,有些家庭无力抚养小孩,只能违背道德与良心把小孩杀死。斯威夫特建议穷人把一岁的婴儿卖给富人当食物,制作食物前当然要先把小孩杀死。基督教信奉的《摩西十诫》作为西方的文明核心,里面有一句话“You shall not kill.”(不可杀人),杀人绝对是违背道德的一种行为,更别说把人在婴儿时期就杀掉。但当时爱尔兰人的命如草芥,甚至还不如动物。当一个地方被饥荒、战争、疾病所侵占时,人的生命很容易变得毫无价值。孩子本来应该是天赐的礼物,理应得到父母的悉心照顾。但是在《建议》里,孩子被描述为父母和国家的负担,父母把孩子当作商品卖掉,一如他们卖掉饲养的牲畜。或者是在小孩出生前后把他们杀死以免去抚养的沉重负担。杀婴绝对是违背道德并且违法的一件事,斯威夫特提出一个如此血腥残忍的方法来解决爱尔兰的人口和贫穷问题,从中我们可以想象到爱尔兰人的生存环境恶劣程度。

(3)食人

食人,特指人类之间的同类相食。食人的理由有很多,有时是在饥荒的情况下食人,有些是单纯喜欢人肉的味道,另外还有一些与惩罚和仪式有关。食人是对人类尸体的一种虐待,在人死后以这种方法来摧残人的身体相当残忍。在18世纪,食人在欧洲是被禁止的,无论在哪一个时代,食人都是耸人听闻的一种行为,而在此文中,作者似乎对于“食人”这个话题津津乐道:

I have been assured by a very knowing American of my acquaintance in London, that a young healthy Child well Nursed is at a year Old, a most delicious, nourishing, and wholesome Food, whether Stewed, Roasted, Baked, or Boiled, and I make no doubt that it will equally serve in a Fricassee, or Ragout.

作者以冷漠的语气来讨论烹饪孩子的方法。似乎在他眼中,小孩的肉与其他肉类没有区别。在任何一个时代与地区,人们都有某些必须需要完成的义务,比如照顾小孩,遵守法律(即使没有法律也会有特定的行为准则)。人民基于责任感或道德感完成义务,并享有相应权利。17世纪英国哲学家John Locke认为自然法则规定我们不应该侵害任何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这是天赋人权。[3]人民的权利应该由国家来保护,但爱尔兰的人民遭受饥荒,乞丐成群,基本的生存权利都没法保障,更别谈健康或自由。作者在文中所用的冷静语气恰恰能对读者造成极大的震撼,读者不禁会联想18世纪的爱尔兰人民究竟是过着怎么样的生活。人和动物的很大一个区别在于人类会思考、使用语言,而且有道德意识。卢梭认为“在我们的灵魂深处生来就有一种正义和道德的原则”,并把这个原则称为“良心”。[4]但贫穷、不完善的伦理道德体系下,糟糕的政府治理令人民无瑕再顾及伦理,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不择手段地生存下去。所以在饥荒时期时有食人事件发生,伦理成为了生存的绊脚石。而在此文中,作者完全抛弃伦理道德,想出了这个能够解决爱尔兰困境的办法:穷人一岁小孩卖给富人阶层作食物以致获得经济收益,同时摆脱了抚育小孩的负担,富人也能得到美味的肉食,解决肉类供应不足的问题。如果不考虑伦理,这简直是一个完美可行的解决方法。食人成为一个解决国家困境的办法,而且看起来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方式,这是怎样可怕的一件事。作者以这样的描写来痛斥这个“人吃人”的社会。

(4)偷窃

在一个文明的社会,偷窃从来都被视为不道德甚至是不合法的。但在《建议》中,偷盗者被描述得如同一种合法的职业:

They can very seldom pick up a Livelyhood by Stealing until they arrive at six years Old, except where they are of towardly parts, although, I confess they learn the Rudiments much earlier; during which time they can however be properly looked upon only as Probationers.

斯威夫特使用了“probationer”(实习生)一词,把小偷视作合法职位,需要经历实习期,如同偷窃已经成为了种合法的谋生手段。《摩西十诫》里规定:“Thou shalt not steal”(不可偷窃)。绝大多数爱尔兰人信奉天主教,对天主教徒来说,偷窃为罪,但在英格兰商人和爱尔兰地主的双重剥削下,爱尔兰经济衰落得一塌糊涂,人们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偷窃已经成为必要的谋生手段。现实能摧毁人的信仰与道德,面对极端残酷的生存状况,伦理道德似乎已经不值一提。

四、结语

《建议》是英国文学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篇讽刺作品。斯威夫特用“温和”的语气来向人们宣称他的建议能够解救爱尔兰这个遭受多重苦难的国家。作者以新颖的论述角度和看似平淡实则辛辣的语言,讽刺无所作为的政府,痛斥英格兰殖民统治者。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篇作品,探究作品当时的伦理问题,从伦理问题出发进而深入到造成这种情况的政治经济问题,以新的角度更加彻透和客观地分析作品,为研究文学作品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聂珍钊.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5(1).

[2]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 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1):14.

[3]Locke, J. Two Treatises. Peter Laslett (e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3.

[4]卢梭.爱弥尔[M].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996:414.

[5]江振鹏.18一19世纪爱尔兰天主教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英国文学
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殷企平教授访谈录
The Humanist Characteristics in Faustus’s Pursuit of Knowledge
长江丛刊(2018年8期)2018-11-14 23:56:26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
英国贵族情结是如何在英国文学中体现
英国文学作品的茶文化解读
英美文学的历史与发展研究
英国文学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网络的《英国文学》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和管理
考试周刊(2016年42期)2016-06-18 20:09:19
论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作品评论的影响
浅谈英国文学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