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痕迹学”在鉴定上的应用(三)

2013-04-29 00:44:03
收藏参考 2013年5期
关键词:汉传金铜包浆

金铜佛是目前市场上最被追捧的艺术品之一。明代永乐年的一尊金铜佛在香港佳士得被拍了一亿多人民币。我国的艺术品市场到处可以看到金铜佛。金铜佛既可以收藏欣赏,又可以供奉,受欢迎是有道理的。

现在市面上所仿的金铜佛都是二、三流的,明眼人一扫就可以看出。那些高仿的金铜佛,完全可以打到不少专家的眼。无论从造型、工艺、质地、鎏金还是神态等,都仿得天衣无缝,问题就出现在包浆上。所谓包浆,通俗一点讲,就是物品在与空气的长期接触中,由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对物品表面的长期侵蚀,物品表面上形成的一种自然层。这个层是人工所不能及的。这也是“痕迹学”范畴。打个比方,一张皮沙发,由于长期使用,会给人一种陈旧感,皮的开裂十分自然,上面的光泽也十分润泽,如果在很快的时间内将它人工揉旧,那么旧和裂的感觉与自然的就不一样。

现在的许多佛像,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做旧,所以包浆不自然。说细一点,一尊佛像放在你面前,工艺造型、神态、鎏金都没问题,开始看他的包浆。首先,佛像在漫长的岁月中是给人供奉的,供奉时就要落灰,落了灰就要擦洗,在常年落灰擦拭的过程中,凸出部分就会脱金,特别是头冠、鼻、脸颊、胸、胳膊、腿关节、莲花底的莲花瓣等部分。脱金部分本来应该露铜的,但露铜部分又因常年空气侵蚀形成一层包浆,自然的包浆乍看是黑色的,近看是黑褐色,再仔细看看是褐色(香熏黑的除外),而人为做色大都是黑色,没有层次,不自然。

高仿的金铜佛鎏金,用的是真金,仿制比较认真,知道在将凸出部分把金色人工打磨,然后做旧;低仿的根本不知道这一点,反其道而行之,越是凸出部分越用金,凹的部分反而没有金,违背了客观规律。他们的做法是,把金水涂在凸出部分,不将整佛鎏金,而后再做旧,这样即省金又省事,涂起来也方便。还有些低价的表面鎏的根本不是金,是铜或化学金。

正面看过之后,再看看底部,如果是封底,看看是不是古代的“剁边”或“卷边”,所谓剁边就是将佛像的底沿剁出几道口子,将底盖封住,真正的剁边剁的角度、方位、力度都很科学。假的剁边很不规整,也不对称。还要看看封盖上的包浆,真品的封盖包浆、色泽很自然,假的不是太黑,就是太新,人为做旧的痕迹严重。

真品封盖上的纹饰线条很流畅,赝品的纹饰粗糙、呆拙,有支离破碎感!如果佛像底部封盖早已不存在了,如果是真品里面的铜质应该比较厚重,褐色的较多,大的佛像还有支钉。

以上说的是传世的金铜佛,还有不少是出土的金铜佛,大都是宋代之前的,汉传的较多,这类金铜佛,我在《汉传金铜佛的鉴定与收藏》一文中,已经简单的说了,这里就不赘言了。

猜你喜欢
汉传金铜包浆
20世纪80年代以降汉传佛乐与中国传统音乐关系研究述评
黄河之声(2022年6期)2022-11-22 11:18:10
陕西咸阳成任墓地东汉家族墓发掘简报
考古与文物(2022年1期)2022-04-22 11:44:44
汉传佛教寺庙植物探析
现代园艺(2020年17期)2020-12-22 03:45:08
明代汉传佛教史籍研究述评
文玩那些事儿——文玩包浆的三层意义:冰浆 晶浆 玉浆
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述
黄河之声(2019年6期)2019-12-17 18:41:47
文玩那些事儿——包浆太慢?因为你手太“勤”了
金铜时代
智族GQ(2019年8期)2019-08-30 14:48:04
包浆及灰皮的形成原因及鉴定要点
收藏界(2018年3期)2018-10-10 05:33:44
藏传佛教金铜造像的流光之美
布达拉(2018年4期)2018-05-14 08: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