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再认识

2013-04-29 07:49:59马铁厂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2013年5期
关键词:美育形式德育

马铁厂

一、语文思想内容和语文形式的关系

语文教学中思想内容和语文形式的关系,不是结合,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是语文这门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特点,它反映了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不管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说它们不是“结合”而是“统—”的关系呢?因为“结合”是指不同事物之间有区别、有联系,把有联系的部分结合起来。所谓结合,只限于有联系的部分、不能扩大到包括不同事物间并无联系的全部,例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而思想内容和语文形式之间的关系不是这样,它们存在于同一事物中,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思想内容离不开语文形式,语文形式离不开思想内容。思想内容和语文形式两方面都不可能独立存在;失去了任何一方,就根本不会有语文。

文章本身是思想内容和语文形式的辩证统一,这一点在认识上容易一致,问题是在教学中是否也是统一的。语文教学同样如此。作者是有了思想才有文章,文以载道;而读者又是光读厂文章才知道思想内容,以文悟道、冈道学文。因此,文章本身思想内容和语文形式是统一的,语文教学主要足文章教学.同样必须坚持思想内容和语文形式的统一。

一切事物都是由一定的内容和一定的形式辩证地统组成的,就思想内容与语文形式而论,它们不可分割地联系着,对立地统一着。“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正是相当准确地指明了思想内容七语文形式的辩证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语文形式深入到语文内容,又通过语文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形式,诱导、启发、讲解、尔范都是思想内容与语文形式、语文形式与思想内容反复深化、辩证统一的过程。众所周知.在讲读教学中,只有通过文章的语文因素,才能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只有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语文因素,并达到化知识为技能、技巧,提高学生智能的目的。在写作教学中,使学生有东西可写、想写是思想内容的问题,而使学生会写,善于叙事说理、抒情状物,则是语文形式的问题。语文形式与思想内容同样是不可偏废的。

二、语文教学中智育、德育、美育的实施

语文教学中智育、德育、美育是统一的。语文课是从形象思维的角度让学生感知真善美的形象.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向往之,追求之。这就是语文教学中德育、美育通过持有的手段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智育、德育、美育也从而达到了统一。

语文课要进行德育和审美教育,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因为教科书的文学名著中,有鲜明的形象,优美的意境,感人的情节,生动的语言(即使是非文学作品也可进行德育和审美教育,如语言功力,健康良好的文风)。教师如能披文入情,剖析精微,则不仅传授厂语文知识,训练了语文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美的情操和审美观念,使他们能够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成为有理想、有见识、心灵美的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代新人。

三、语文教学中的两种偏向

语文教学要注意防止两种偏向:片面强调思想政治内容,忽视语文知识教学.导致架空分析、空洞说教,忽视语文形式;片面强调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语文能力的训练,忽视思想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恃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

四、把握贯彻这项原则的具体方法

要注意联系语文教学实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把握贯彻这项原则的具体方法。贯彻这项原则的具体方法很多,下面列举—些。

1.揭示寓义法

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揭示其蕴含的深意。一篇好的课文必然是作者情动于中,言溢于表的产物。钻研课文时要从语言文字入手,仔细琢磨,反复推敞,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的高度、深度、广度,把思想精华所在牢牢抓住,揭示闯发,启发学生深思。

例如鲁迅的(故乡)结尾省一含义深刻的句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元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希望”的有无,辩证地看“希望”,明确“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进一步揭示其含义,可知鲁迅是用“路”作比喻,号召人以实际行动去创造新的生活。

2.鉴别信息法

加强指导,鉴别信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语文教材中有中外各个时代的作品,教学时要在“析”上下功夫,区别时代,区别古人与令人,区别思想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区别精华和糟粕。学生的课外阅读须加强指导,引导学生经常鉴别涌到身边来的各种信息,学生识别能力就会逐步增强。

例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写山、写水、写亭、写入,写太守宴、禽鸟乐、人之乐、“太守之乐其乐”,全文以“乐”字统提。读到欧阳修的“乐”。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范仲掩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联系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乐”,甚至可以联系到(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志愿军战士的苦乐观。通过鉴别比较,深刻理解语言含义。

3.精心设问法

变换提问角度,选择最佳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某篇文章、某段文字进行阅读指导时要精心选择角度,精心设置问题,寻找由语言文字进入智育、德育、美育的日入点。如果只从惯用的写作术语、语法术语出发去分析,去提问,就会有意无意地削弱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教育作用。

例如教学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老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母亲不给若瑟夫吃牡蛹,只给女儿吃?”学生回答:“因为母亲舍不得花钱。”老师评价:“回答有一定道理,但太肤浅。我改换一种问法,为什么给女儿吃牡颊母亲就舍得花钱?”问题通过这样精心设计,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得出正确答案:母亲给女儿吃壮蛹是因为有女婿在,因为女婿是看了于勒的信.贪图财富才“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的”,所以,尽管现在家里没有钱,母亲也必须在女婿面前摆阔气,只好让女儿陪着吃壮蛹而不给若瑟夫吃。通过问题的引导,就清楚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金钱的作用。

猜你喜欢
美育形式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