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德育

2013-04-29 07:39:38王燕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2013年5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德育精神

王燕

有人认为,德育的渗透在政治课和语文课中随处可见,数学课似乎与德育沾不上边,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当前世界各国都把德育作为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德育模式。我结合自已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一些做法。

数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当务之急。如何才能更好地将德育教育功能有机地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呢?笔者认为,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大致可以从显性的、隐性的、理性的、悟性的四个方面展开。

一、利用数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树立献身社会主义事业和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的志向。数学史是几千年人类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的实践和认识的进程中无数中外数学家为了探索真理、发明创造以科学务实的精神百折不挠、奋力拼搏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我国古代的一些伟大的数学成就更是一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催人奋发的好教材,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是大有裨益的。如秦九韶公式、杨辉三角形、刘徽的极限思想、祖冲之的圆周率、祖恒原理以及“九章算术”中不少计算面积和体积的方法的出现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因此,如能根据有关的史料恰当引导,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是十分见效的。

有时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编制一些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反映改革开放大好形势的应用题。通过习题中的语言文字、数学符号、逻辑推理、运算结果等使人直接感受德育的体验;或以教材内容为题材介绍英模人物,以此激励学生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一旦主体将崇高理想和眼前的学习结合起来,他们的兴趣是长久的,其间发挥的潜能更是不可估量的。

当然,课堂教学中运用史料或先进人物这些显性的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教育要有针对性、有趣味性、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喧宾夺主。

二、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优化数学素养的同时,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虽然在纯粹的数学知识中并不带有明显的德育色彩,但从它反映的客观世界的形式和关系来看,使人不难发现其中隐含的德育教育功能。由于这些是隐性的,教学时容易被忽视,应该引起注意。

我们知道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科学世界观的核心部分,任何数学知识的形成都离不开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我通过数学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研究性课题的教学,用三角形知识让学生设计测量河对岸两建筑物的距离;底部不能到达的电视发射天线的高度;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实与虚)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等,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这些都是进行辩证法教育的很好素材。也能从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基本观点。

因此重视教材、习题中唯物辩证思想的揭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事物是数学教学中隐性德育功能的具体体现。

三、在数学教学中加强理性精神的培育,使学生养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数学中对学生理性精神的培育是德育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种理性的德育功能。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思维高度抽象的学科,数学中一些概念的界定、法则的运用、结果的验证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稍有疏忽往往会使解题过程前功尽弃。很多数学问题的求解常常要为一个符号的确定,一个式子的建立,一个辅助线的作出而绞尽脑汁。这就使某些意志薄弱者望而却步,因而教师在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同时,也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磨练吃苦耐劳的品质,培育坚忍不拔的意志。在解题的实践中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不懈探索的科学态度。

四、认识数学潜在的文化内涵,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育价值,实现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作为自然科学之一的数学在人类的文明史中一直是一种主要的文化力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绝非单纯为了获得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接受数学精神和思想方法,将其内化成自己的智慧,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情操修养得到陶冶,并把它们迁移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数学中潜在的文化内涵是一种悟性的德育功能,是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又一层面。它是一个悦志畅神的过程,让人产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数学中处处存在美,数学美是其文化内涵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在数学中只要认真挖掘就可以发现相当可观的美育资源。因此,课堂教学中如能通过深刻的分析、形象的比喻、巧妙的启发、严密的推理以及生动的语言、精心的板书诸多方面的配合,尽量体现数学中美的神韵,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即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审美赏美过程,主体在其中也得到了愉悦,完善了品德。

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渗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能真正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材服务。当然,德育教育功能的实现需要采用与学科教学不同的方法,这种方法不是教,而是化,德育教育要像春风化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切都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它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只有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一代新人。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德育精神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