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成人教育还给成人教育

2013-04-29 07:00刘雅婷杨永旭
西江月·中旬 2013年5期
关键词:异化

刘雅婷 杨永旭

【摘要】成人教育目的是成人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决定成人教育实践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的关键因素。但近年来,我国的成人教育目的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异化现象,诸如过度的知识灌输、规训的教育等等,违背了成人教育的本真目的。为保证成人教育的健康开展以及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我们呼吁“将成人教育还给成人教育”,在成人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让成人教育真正关注受教育成人主体的生活世界。

【关键词】成人教育目的;哲学流派;异化

成人教育目的是成人教育活动的航灯,是决定成人教育实践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的关键因素。英国教育哲学家怀特在其《再论教育目的》一书所感叹到:“这个主题是不是大得难以涉足,它是不是与有关终极价值、社会利益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等错综复杂的基本问题密切地交织在一起,以至于宏篇巨论也难以把它阐述清楚呢?或者与之相反,这个问题是不是不值一提呢?”[1]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研究成人教育目的这个问题,不单事关整个成人教育自身发展与进步,而且也符合哲学求真的天性和本质。

一、我国成人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成人教育目的并未作为专项研究被重视并提出,此时的成人教育目的是包含在整个国家教育目的之中的,成人教育虽被列入了政府的工作范畴,但只是设立了工作目标,理论研究较少。

改革开放之后,出现了专门对成人教育目的的表述,国家对成人教育的重视程度也相应增加。1981 年,国家颁布了《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文件,将成人教育目的表述为 “……有效地提高职工队伍的政治思想、科学文化、业务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从中造就一大批精通本行业的专业人才和懂得现代经济、现代科学技术的经济建设人才”。

1987 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成人教育的目的,即成人教育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坚持直接有效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方向,把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作为根本目的,贯彻学习与工作、学习与生产的实际需要相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

二、实施中我国成人教育目的的扭曲

成人教育的本质,或者说是成人教育自身的诉求决定了成人教育目的的理想性,真正的成人教育目的应该要完成受教育者个体生命的完满,也即杜威说的教育目的在于教育本身。在现代社会中,功利性成为了时代的显著标志,不能完全独立的教育也就不可避免地打上时代的烙印。正如日本学者池田大作所说:“在现代技术文明的社会中,不能不令人感到教育已经成了实利的下贱侍女,成了追逐欲望的工具。”[2]

(一)过度的知识堆积抹杀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人们对文化知识“俯首称臣”,成为知识的附庸,并获得与其知识量相当的社会地位与经济收入,这样的循环,遗失了教育的本质和生命的本真价值和意义。“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人不能控制知识,知识就将控制人,人就成为知识的奴隶”[3]如果教师在知识的学习中不加以正确的引导,让手段变成目的,工具变成终极目的,那么人的独立自主性和生命的能动性便无从谈起,人的生命变会被异化和奴役。正如王小波所说:“知识虽然可以带来幸福,但假如把它压缩成药丸子灌下去,就丧失了乐趣。”[4]

(二)规训的成人教育忽视受教育者的自我发展需求

在一个知识量剧增的时代,在一个技术革命的时代,在一个有着均等教育机会的时代,将成人教育目的片面的理解为知识的传授,已经不再适应了。规训的成人教育为了各种外在的利益,以规范的、纪律的形式将人的自由本性蜕变为盲从,“在教育上,由于这些从外面强加的目的的流行,才强加给遥远的将来做准备的观点。使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工作都变成机械的、奴隶性的工作。”[5]规训的教育是对生命自由本性的压抑和禁锢,它远离了培育自由、卓越的人的理想,同时也使得个体失去了生命的灵性,变得没有激情和想象,没有个性和自我,变得麻木和迟钝。

三、教育返璞归真——成人教育使人觉醒的意义

成人教育要实现对生命的引领与指导,主要表现为对生命后天的可塑性的价值引导与方向定位。教育首先是一场心灵的旅行,这样的教育是 “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与独特性的彰显”[6]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必须思考:我们现在的成人教育怎么了?真正理想的成人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

(一)在成人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传统观念,重视个体主体性的发挥

主体性是人作为高级动物所特有的一种机能和特有属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师生之间是“主客体关系”或者“教师主导、受教育者主体”等不合理观念,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关系,正确对待师生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教学活动其实是教师和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活动,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主体际交往关系,双方都是主体,可能因为学识、阅历等不同,双方的地位会有所差别,但是双方的主体地位不可抹灭。因此,在真正的成人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要得到充分的尊重,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以及经验等都要得到相应程度的尊重,祛除对知识唯命是从的态度。

(二)成人教育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式的使用要关注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

成人教育带领个体进入的应该是一个有“我”的世界,这是人的世界,生活的世界,它远远超出了“生存”的意蕴,而带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实质。现今成人教育的功利化取向让我国的受教育者的个体健康成长及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大忧虑,成人教育工作者们也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的进步靠的是个人,只有社会上的人进步了,才能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推动社会的进步。但在成人教育目的的选择上,既不能一味地强调教育为现实社会服务,忽视个人的心智发展和内心的完善,这样便陷入了“功利化”的泥淖;相反,也不能纵向另一个极端——过度关注个人的成长而忽略社会需要的“理想化”教育目的取向,也即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一个平衡和契合点。

“把成人教育还给成人教育”。在以人为本的时代,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是两个永无止境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历史过程。真正理想的成人教育应当把受教育者个体的发展摆到社会实践当中,通过个体素质的提高以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进步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呼吁,当下成人教育进展过程中,时刻铭记,我们的成人教育即服务于受教育者又服务于社会,在个体和社会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样的成人教育才是最本真的成人教育。

【参考文献】

[1][英]约翰·怀特著,李水宏等译.再论教育目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7.

[2][英]阿·汤因比,[日]池田大作著,荀春生译.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60.

[3]薛晓阳.知识社会的知识观[J].教育研究,2001 (10):25~30.

[4]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23.

[5]金生鈜.理解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26.

[6]石兰月.对我国教育目的及其在实施中异化的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猜你喜欢
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网络交往异化现象的哲学反思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语音输入法,会异化新闻文本吗?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