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践观是改革开放的灵魂

2013-04-29 07:00刘畅
西江月·中旬 2013年5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

刘畅

【摘要】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指导的,同时也促进了科学实践观的发展:科学实践观奠定了改革开放的哲学基础;改革开放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的主导性原则,坚持实践的价值性原则;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实践观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是以哲学的方式面向现实人的生活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物质根源,为探寻人类认识的本质和解开人类社会历史之迷提供了钥匙。

一、科学实践观奠定了改革开放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人类哲学史上唯一科学的实践观,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础和核心。科学实践观的创立和发展,不仅丰富了马克思哲学体系的内容,而且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定的哲学基础。

面对19世纪40年代时代条件的重大变革,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以往人类哲学思想的合理内容、特别是在批判地改造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实践观,创造了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直观性的否定,马克思认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固然依赖于自然界,但人和自然的关系绝不仅仅依赖和被依赖的关系,人还要通过有意识、有目的、有创造性的能动的本质力量来征服、改造对象,来确证并表现自己是“类的存在物”,从而区别与其它一切动物。

上述表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人类哲学史上唯一真正科学的实践观,它在批判地吸收了以往人类哲学思维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实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确立了实践相对于认识的基础地位,指出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是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的。这就要求社会主义建设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吹响了解放思想的号角,奠定了改革开放的思想基础。其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再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科学实践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指出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不仅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基础。

二、科学实践观是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持续前进的永恒动力

改革开放30 年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决策是正确的,既符合党心民心,又顺应时代潮流,正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现时代条件下成功的典范,科学实践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灵魂。

(一)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了实践的核心地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改革开放的发端

马克思主义认为,为了科学地改造世界,满足人类的需要,就要形成关于世界的正确认识,即真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不仅是改革开放的起点,而且始终是引领改革开放、推进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基本着力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三十多年来,我们党形成并确立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就其逻辑演进程序而言,完全是以真理标准大讨论为起点的。实践的观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和逻辑主线,是中国改革开放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坚持实践的主导性原则,勇于创新,用事实说话——科学实践观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前进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形成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使广大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和收益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改革的成功,为国民经济的整体改革创造了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市场环境,同时进一步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打破了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习惯思维的定势。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坚持实践的主导性原则,我国的改革开放才有取之不竭的动力,改革开放才能进一步深化,才能构筑一个全新的体制,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政治民主、思想解放的新体制。

(三)坚持实践的价值性原则——“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改革开放不断前进的保证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邓小平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后来又提出以“三个有利于”标准作为观察和检验一切工作和实践活动成败得失的价值判断标准,将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人民利益标准统一起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形成了系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哲学基础,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三、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实践观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出现,标志着科学实践观在中国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总之,人类的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变革和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就是要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规律,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改革开放的灵魂,它不仅表现在为改革开辟道路、推动改革一步一步向前迈进,而且也创造出我们改革的理论,并检验、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新理论。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不动摇,首先要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国情出发,在实践中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韩国人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