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尝试

2013-04-29 00:44:03卓秋
东方青年·教师 2013年5期
关键词:三角板抛物线绳子

卓秋

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才能实现有效教学。以下本人就结合曾上过的一节课《抛物线》来谈谈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三点尝试: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学得有兴趣。

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沟通生活中的数学和课本中的数学的联系,使数学和生活融为一体。这样才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如在学习“抛物线及标准方程”这节课时,正值元旦过后,新年许多学生都放了烟花或刚观看过烟花,它们的运动轨迹就是抛物线,创设学生熟悉的以烟花的轨迹为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了抛物线在生活中的实例,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如,每位同学小时候都玩过纸飞机,它的飞行轨迹也是抛物线。

情境的设置给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一个丰富、多样的空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达到了教学目的。数学在同学们的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同学们还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能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从而体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二、调动情感,让学生感受、体验数学。

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可使学生积极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去, 体验数学、感受数学,获得经验。要让学生于快乐之中掌握知识,创造一个和谐、热烈、紧张、愉快的课堂气氛,尽量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猜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验证自己的猜想。在猜测—验证—论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结论形成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科学性,获取成功的喜悦。

如探究抛物线的定义的过程:引导学生回忆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的轨迹,当01时是双曲线,那么当e=1时,它又是什么曲线?

教师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的活动简单实验,让每个学生用事先准备好一根直尺、三角板、绳子、铅笔,把一根直尺固定在画图板内直线l的位置上,一块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紧靠直尺的边缘;把一条绳子的一端固定于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上的点A,截取绳子的长等于A到直线l的距离AC,并且把绳子另一端固定在图板上的一点F;用一支铅笔扣着绳子,紧靠着三角板的这条直角边把绳子绷紧,然后使三角板紧靠着直尺左右滑动,这样铅笔就描出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叫做抛物线。反复演示后,请同学们来归纳抛物线的定义,教师总结。这样 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升华了学生渴望数学学习的情感。让学生感受数学、体验数学,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获得了不同的体验与收获。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堂上应得到最鲜明的体现。

三、提供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

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动手操作。通过“做数学”来学习数学。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体验数学知识的来历,在操作过程中获取知识与经验。 活动、参与是思维的起点,若分割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则思维就很难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是最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发现、理解、掌握、应用数学知识。

如关于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设定点F到定直线l的距离为p(p为已知数且大于0),怎样选择直角坐标系,才能使所得的方程取较简单的形式呢?

让学生议论一下,教师巡视,启发辅导,最后简单小结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案:

方案1:(由第一组同学完成,请一优等生演板.)以l为y轴,过点F与直线l垂直的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图2-30).设定点F(p,0),动点M的坐标为(x,y),过M作MD⊥y轴于D,抛物线的集合为:p={M||MF|=|MD|}.

化简后得:y2=2px-p2(p>0).

方案2:(由第二组同学完成,请一优等生演板)

以定点F为原点,平行l的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

猜你喜欢
三角板抛物线绳子
巧求抛物线解析式
绳子够长吗
赏析抛物线中的定比分点问题
借助直尺和三角板解题
绳子穿冰
解开你身上的绳子
抛物线变换出来的精彩
玩转抛物线
三角板“牵手”直尺
取绳子
小学生导刊(2016年2期)2016-11-11 06: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