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04-29 05:36梁景线
家教世界·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摘 要: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课堂教学交往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然而当前课堂教学交往中交往的主体、载体和形式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 课堂教学交往;问题;对策

我国学者叶澜认为,从形态的角度看,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以教学交往为基础和本源,没有交往就没有教学。课堂教学交往是指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活动情境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教育主体使用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如知识、经验、语言、符号、信息等为中介,进行的主体间交往实践的过程。教学交往对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信任,让学生学会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培养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有效性程度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效,但目前教育领域内课堂教学交往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课堂教学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交往主体的专断性

课堂教学交往的主体可以是学生个体或教师个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或教师群体,由此可以组合形成多种丰富多彩的教学交往形式。然而现今课堂教学中讲坛成“经坛”、课堂变成“一言堂”的景象仍然比比皆是,教师的“独白”和“独角戏”使之俨然成为专制的“布道者”,学生被控制和被支配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其突出表现在学生在课堂教学交往中丧失发问权和选择权。相对而言,学生也仅把教师的教看成对知识的解读,缺乏相应的知识建构。即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对知识的共同成长,也就缺乏交流、对话,而这与教学的本质规律是相违背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学生只有遵守服从的义务,而没有任何的主体发言权。教学交往讲究平等交往,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专断现象特别突出。

(二)课堂教学交往载体的既定性

教学交往载体是课堂教学交往中交往主体间进行交往的中介。但在目前教学情境中,课堂教学交往载体大多是既定教学文本,即课本教材,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被教案或课件强制着,师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的知识世界和精神世界被一种无形的桎梏束缚着,学生的生活世界被拒之门外,教学的生成性丧失殆尽。而有效的课堂教学交往载体应是教师对部分精神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再理解之后的认知,是结合教学交往中的另一主体——学生的认知图式不断调整发展的开放体系。

(三)课堂教学交往形式的单一性

课堂教学交往的形式是多样的,从基本类型来看,大体可将其分为“个体—个体”、“个体—群体”和“群体—群体”三类。但是如果我们审视一下自身的教学,就不难发现,教师个体与全班学生群体的交往占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是唯一的“知识的源泉”和“生活的阳光”,单向传输为主,最多零星点缀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交往形式,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以及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等交往形式严重缺失。

二、促进教学互动的基本策略

(一)明确课堂教学交往的多元主体

课堂教学交往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即凡是参与教学交往活动的人都是教学交往的主体,包括教师个体及其群体、学生个体及其群体。学生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教师不能“独揽大权”,把课堂交往的权利适当交给教室里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建构“倾听”和“接纳”的氛围,组织学生平等对话交流,真诚地与学生交往,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意向,帮助学生,引导他们认识生活、理解世界;提倡合作教学,从共同的主题开始,通过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对话题进行有效的转换和认同,以双方经验的增长和精神变化结束;强调整体性的交往,参与教学交往的师生主体以整个身心投入教学交往活动中,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去理解对方思想的全部意义,创造出更有利的渠道表达自身感受,最后将教学所获得的东西与自己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

(二)丰富课堂教学交往内容

教育的形态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往总是由双方组成,交往总包含着内容,交往也需要有一定的媒体。有效的课堂教学交往是在既定文本的基础上师生、生生之间展开平等的交流与对话,超越文本,有所创新,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这就启示我们,课堂教学交往不能拘泥于既定的教材文本。首先应该从问题出发,教师需要提出一连串问题后,指出寻求答案的方法。让学生在不断追问和求索中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寻求真理的过程。其次,增强师生间的有效对话,对话体现了教学的本质,即教学的过程并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有个人丰富的“创造性”和“视界融合”的过程,是思想得以交流的过程。同时也需注意,师生间的对话是在师生双方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相互平等交流,是一种有效的对话,强调对话是有效的,能够收到实效的。

(三)灵活运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摈弃单一的教学交往形式,假如能够灵活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模式,定能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交往。以下列举了几种有利于促进师生交往的教学模式:①是探究教学模式:它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获得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步骤一般为:选择课题、占有资料、提出假设、探究求证、评判发布。②是课堂讨论模式:即课堂上师生、生生等就某一问题进行的讨论研究。其教学步骤一般为:师生合作提出问题群、组织引导小组讨论、交流反思讨论过程。在植物激素的调节、体液调节等内容教学中,我们都曾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③是合作学习模式:该教学模式试图以小组学习的形式,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成长。这一教学模式有多种教学策略,应用最广泛的有三种,即交错法、小组竞赛法、小组分层计分法。交错法的教学步骤一般为:介绍学习程序、确定四人异质性小组并进行初始活动、组织“专家组”并进行活动、异质性小组交流“专家组”意见、评价个人和小组成绩;小组竞赛法的教学步骤一般为: 运用直接教学模式传授新概念,异质性小组配对练习、开展学习竞赛、评价小组成绩等;小组分层计分法与小组竞赛法相近,只是在小组练习后不进行学习竞赛而进行测验。④是群辩教学模式:它利用非理性和情绪力量在集体交流中达成新的理解,非常适合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直接类比、个人类比和信号类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感知和思维。如:通过“假如你是一棵树,承受着沙尘暴或酸雨的袭击,你的感觉是什么?”的问题,使学生对环境危机进行人性化的感知和联想。

参考文献

[1] 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J].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

[2] 陈时见,杨素萍. 试论课堂教学交往[J]. 基础教育研究. 2000(03).

[3] 王守恒.教学交往中的认知偏差及其矫正[J]. 教育发展研究. 2001(06).

[4] 颜丙峰,刘辉.教学交往中的认知偏差及其矫治[J]. 当代教育学.2003(07).

[5] 查啸虎.课堂交往:现实偏误及其矫正[J]. 中国教育学刊. 2008(09).

[6] 张雁军,罗平.课堂交往的表现形式及其实现[J]. 教学研究. 2009(05).

作者简介:

梁景线,女,广西平果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