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对策的研究

2013-04-29 00:44位朝阳
家教世界·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对策发展

位朝阳

摘 要: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时期,在一般情况下,其心理发展是正常与健康的,但由于受认知水平和心理调节能力发展的限制,往往无法正确认识和理解各种自然、社会等现象,因而形成种种心理问题。目前,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关注的焦点。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须引起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注意和重视,及时发现他们不健康的心理苗头,并从学习生活入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 心理健康;对策;发展

一、家庭是小学生身心赖以健康发展的基础

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家庭关系良好,小学生在家里无忧无虑地快乐成长,家庭给予他安全感、满足感。这些是自尊、自信产生的良好基础。现在社会关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许多家庭经济状况不很理想,家长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使良好的家庭、夫妻关系变得伤痕累累,小学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心理难免不受伤害,许多小学生心理变得很自卑、易敏感,言行退缩、喜欢独处。所以说,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重大的影响。

1、多与孩子心理沟通。父母应耐心倾听孩子讲的话,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尊重孩子的一些权利(如玩、交友等),不以成人功利标准衡量和约束管制孩子,让孩子在有适当压力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让孩子理解父母的疼爱之情,使孩子对父母产生感激和敬仰之情,这样孩子就能自觉自愿与父母配合、协调,采取适宜行动来学习、做事。

2、寓学于乐。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已经缓慢萌芽、发展,但是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仍依据快乐原则行事。因此,父母应设法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要把学的事情和玩的游戏巧妙结合起来,既顺应了孩子玩的天性,又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技能。许多父母把玩与学对立起来,以关心孩子前途命运为理由强制孩子学习、陪孩子学习、不许看电视等,这些作法都以忽视和泯灭孩子玩的天性为代价,最终导致孩子厌学、反叛等可悲结局。

3、对孩子的行为予以选择性指导。父母应遵循心理学家总结出的学习规律,对孩子好的行为及时予以肯定、赞扬,这样孩子好行为得到强化而巩固下来;对孩子不对的行为应及时予以纠正,并指出正确行为,帮助孩子改正,使不好的行为在萌芽中就被消除,要帮助孩子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扬善抑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学校教育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

1、作好情感交流工作

小学生向师性强,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技能外,还应有健全的人格、优秀的心理素质。由于某些教师自身的教育素养、心理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如讽刺、变相体罚等,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人为的情感隔阻,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这是很不可取的。小学生的可塑性强,基础源于教师的心理素质与业务能力。在学校,教师的言谈举止无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所谓“为人师表”则简要地对教师提出了优化自身心理素质的要求。所以教师为了在学生的个性发展方面施加有力的影响,以保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先培养自身的心理健康才有可能做好情感交流工作。

2、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小学生对复杂的社会现象不甚了解,又不善于自觉地主动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及相应的外部行为。因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迫在眉睫。如、小航经常欺负同学,搞小动作,甚至影响不限于班级,涉及全校。老师对其批评教育收效甚微。针对这一情况,我开始从心理上找原因,经过观察和多次的谈话了解到他这主要是自我控制问题。经过教师的疏通和诱导,总是表示决心改正。老师对他的违纪行为有度地给予宽容,经常与他谈心,过了一段时间后,他感到老师很看重他,并有了责任感,与同学之间互相鼓励互相监督,产生了良好的互助作用。老师对他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他的自我教育能力有所增强,违纪行为有所减少。

3、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信心

独生子女在优裕的物质环境中成长,从未吃过苦,经受意志的磨练,他们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受到家长的呵护,过分强调自我。一旦在生活中碰到不顺心的事或是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或是考试失败,心理就承受不了,表现出无所适从。老师要及时发现其心理不良的苗头,及时解开他们的心结,培养他们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已愈来愈被人所重视。教师就应该在学生的养成教育阶段,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以自己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去感化、去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

人需要满足归属感、认同感。小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与其他同学在一个班级,同在一个小组等,与其他同学关系融洽,团结互助,这样他的认同感、归属感就得到满足了。除了班级、小组等正式的组织,还存在形形色色的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不能满足归属感、认同感时,小学生会转向非正式组织寻求归属感、认同感。非正式组织中有些对小生学身心健康发展是不利的。教师及学校、家长应经常关注非正式组织对学生的影响,对不适宜的、不健康的非正式组织要严加控制,积极改造,使其成为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组织。小学生更容易接受来自同伴的影响。由于同伴之间年龄相近、智力水平相近等共同特征较多,更容易进行比较、模仿、竞争。强烈的攀比观念和发展缓慢水平较低的是非鉴别能力,使得许多小学生受到不好的非正式组织的诱惑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既影响了学习,也影响了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家庭、学校、教师、社会都来关心小学生的交友活动,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积极、活泼、团结、平等的同伴关系,脱离组织远离同伴独来独往的小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异常、心理疾病。

四、社会环境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伞

社会这个大环境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就要求政府不断治理学校周边环境,加强对电子游戏机厅的管理,取缔非法网吧,加大对电脑光盘市场的监督,清除网络垃圾,多开发优秀的少年儿童的电脑软件,降低儿童图书价格,设立儿童影视频道,多建立社区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等一系列措施,努力为少年儿童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成长环境。

增进和维护小学生心理健康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冷静深刻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今,人们称没有心理教育的学校是有缺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也必然是不合格的“产品”。为了新时代教育的最高价值和出发点--儿童,愿父母、教师和社会的真爱,在和谐的氛围里,像一股股涓涓细流,时时刻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田,让他们在素质教育的沃土中,幸福地成长为具有健全的人格及心理健康的一代新人!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对策发展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诊错因 知对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