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璐
【摘 要】终身体育是人们提升生活质量保证终身健康的重要途径,当前人们对终身体育的理念越来越重视。本文首先从终身体育的内涵和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出发,探讨了在这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关键词】终身体育;高校;体育教育
一、终身体育教育的内涵及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意义
1.终身体育教育的内涵
所谓终身体育就是说人们终身都将接受体育教育并进行体育锻炼,进而使得自我身体、身心获得健康,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一般终身从事体育运动主要表现为:第一,是否具备一种以上体育锻炼的技能;第二,是否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第三,是否具备体育锻炼、娱乐及欣赏的能力;最后,进行自我判断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2.终身体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意义
终身体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是一种将教育、育人以及持续发展融合起来的理念,这一理念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的,不但可以使大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较好的体育教育,还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并使学生掌握一项特有的体育特长,从而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打下基础,并促使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具备一定的体育锻炼行为和兴趣。所以,终身体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必将使高校体育教育的育人作用更好的发挥效果。
二、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1.注重体育教育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运用终身体育理念,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起学生对体育教育的热情和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终身体育中来。要想使学生真正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主要是由学生的学习动机决定的,学习动机又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明确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并从兴趣和爱好出发,利用各种措施和方法来进行培养和保护,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进行充分的尊重,并鼓励他们培养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从体育锻炼过程中体会相应的乐趣,形成一种自觉长久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2.强化高校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终身体育理念的基础目标就是培养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利用各种教育方式,使学生提升对体育的基本认识,不断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从而形成自身的体育习惯和能力。另外,体育教育应该使学生充分了解体育的目的,从内心深处提升参与体育的热情,并将体育锻炼的目的与社会责任有效的联系起来。
提升学生自身体育锻炼能力是保证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前提。高校体育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并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最终实现学生体质的提高。所以,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老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启发,并不断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创造、审美等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自我锻炼、自我评价以及自我监护。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自我的思维能力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形成一种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将自我的思考与体育锻炼结合起来,并通过切身的体育锻炼活动来实现自我体育知识和经验的提升。
3.保证学生学习到终身受益的方法
高校学生利用老师讲授的知识和技能在不断的体育实践中使得自身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但是这种方法只是学校开展体育教育的一种基本方式,学生无法获得终身的效果,因此老师应该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从而终身受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该进行合理的选择,科学的结合短期和长期效果,将讲授基本知识和方法作为重要的内容。一般高校体育教育中应该包括人体生理解剖、健康常识、体育锻炼原则和原理、科学的锻炼方法等等最基本的,却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
4.淡化竞技性,突出功能性、实用性
高校体育要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趋势,教学内容就应该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改变以往那种追求单一运动项目技术掌握为目标的高校体育教学简单模式。换言之,就是要淡化竞技性,突出功能性、实用性、多校性、娱乐性和社会交际性等,加大学生喜爱的、时代气息浓厚的、体育文化含量高的现代體育项目和民族体育项目。倡导体育回归自然。在教学中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体育、大众体育、娱乐体育、休闲体育等。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其形成对体育健身活动的一种持久追求。
总之,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思想在体育中的体现。高校体育教育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以终身体育为主线,注重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多地享受体育的乐趣,从而丰富生恬,创造生活,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身心要求,创造出更多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苗鹏.终身体育思想与高校体育教育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2]杨春伟.高校体育教育健身理念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2).
[3]冯辉.浅谈高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行为的培养[J].新西部(下旬刊),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