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明全
【摘要】个性体育教学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具有个性特点和独立性的,应该扭转以往过于重视接受学习的现象。本文阐述了如何在课堂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体育课的吸引力,使体育课成为学生最喜欢参与的一门课程的方法。
【关键词】个性 发展 差异 创新
体育课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本体感受为主要形式,以增进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它关注的不仅是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要通过体育教学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可是,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以运动员的要求进行竞技项目的训练,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抹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已经证明,许多伟人的成功和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与其个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个性:是指具备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我们体育教师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去理解“个性”,更要从教学和学生人格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寻找其共性特点。
一、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愉悦的课堂氛围
体育兴趣是人们积极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参与体育活动的相互联系的意向活动,是个性的最直接的体现。大教育家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来自哪里?兴趣来自生活体验,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其表现方式是呈现多样化。特别是在体育课中,学生在实践中容易把生活体验带到学习中来,而个性因素往往制约了表现方式。如好动的孩子对任何体育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但其组织纪律性的意识不强;内向的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较弱,会凭个人兴趣有选择地进行活动。
二、转变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对于谁是主体的问题,教师是具有权威性的,教学的中心是教师,虽然这个观点已不占主流,但是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却往往忽视了这个问题。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教师是主导者,组织者,对整个课堂起调控作用,只有通过教师才能达到信息的交流和沟通。
体育教育要生活化,教师在教学的应用中也要转变思想,抛开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从增进学生健康这一目标出发,认真分析教材特点,仔细研究教法,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充分展露其个性天赋,鼓励学生自觉的、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地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追求的个性发展是站在整体教学的角度上的,以学生整体发展为导向,以整体活动促进个性发展,并不是偏激地由学生随意放纵,进行“放羊式”教学。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应该表现在对学生差异的充分认识上,对教学目标的充分理解上,对教学方法的充分运用上,而不是利用教学舞台淋漓尽致地进行自我表现。
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
体育教学是以实践课为主体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共同吃苦受累,共同分享胜利的快乐。我认为学生的感受是最真实的感受,学生的评价是最贴切的评价。我们体育老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因为教师自身素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育关系。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学生民主、平等地进行合作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地进行“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这样学生只是在被迫接受,没有独立的见解和个性化的反馈。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才能使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从而提升其人格魅力,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最佳的教育情境。也只有这样的体育教师,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自主创新,进一步促进个性的发展。
世界在无时无刻地变化,体育运动就是在不断地发明、创新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江泽民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体育教学中,创新和个性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个性发展往往决定创新能力的提高,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个性,每个人都有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他们所感受和需要的可能就是我们教学中忽略的,所以我们身边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加以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要积极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学习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往往更具人性化,教师应多尊重和采用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自主中求创新,而创新能力的提高又作用于促进个性发展。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设计游戏或改进游戏方法等,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在整个课堂里进行加工、提升、运用。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把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拥有完善的个性和人格,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课堂生动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