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济南文化

2013-04-29 00:44:03康文祎
西江月·中旬 2013年5期
关键词:大明湖老舍济南

康文祎

【摘要】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地域在培养作家性情之外,还在其作品中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济南兼有着“齐文化”与“鲁文化”的特点,既有传统的儒释道文化,又富于商业文化的开拓进取。而泉水文化又形成其内在的独特性。

【关键词】齐文化;鲁文化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性情培养的同时,也相应在不同区域作家的作品中显现出丰富的色彩。“(区域文化)不仅影响了作家的的性格气质、审美情趣、艺术思维、方式和作品的人生内容、艺术风格、表现手法,还孕育出一些特定的文学流派和作家群体。”[1]文学中的济南具有很宽泛的定义,其中包括属于济南籍的作家,或者不是济南籍贯但是较长时间居住在济南,并在此期间有创作的作家,又或者以济南生活为创作背景和主要空间背景的作家等。

一、济南文化特点

济南兼有齐文化和鲁文化的特色,历史上曾是齐国内陆地区的重要的交通枢纽,齐桓公更是分派管仲、鲍叔牙、宁戚、高傒镇守济南四方,可见其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济南是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领——舜(约公元前22世纪)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历来是文人生长和游历的地区,文化也养育了济南人身上自有一种“东方长闲逸豫之气”(艾芜《趵突泉》)。《史记·货殖列传》济南“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史记·货殖列传》)黄河喷流其间,南眺五岳,北望田园。境内绵延秀色群山,七十二泉星罗棋布,这样的环境也形成了济南人的一种高地人生观,以及性格中的谦虚、谨慎。商业文化培养和强化了国民开拓冒险、英勇善谋的精神和对外来事物的适应接受能力,它同时与“儒释道”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形成同构,以其人道主义的民本主义的价值取向,“文以载道”、“师法自然”的文学观念及审美取向等。太史公许称到,齐人“足智”又“多藏谋”(《史记·货殖列传》),济南人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平和而坚韧、兼容并蓄,而充满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性格。

就济南的地理位置而言,济南坐落于鲁中山区的一个盆地中,盆地也形成了其夏季闷热的气候,是全国四大火炉之一。露出地表的砂岩承载着由山上流下的地面径流,到济南地区受到岩层阻隔冲决出地表,从而在每个盆地都形成天然的泉水。这些泉水为济南的护城河和大明湖提供了水源。泉水来自岩层深处,因而水温稳定,富于有益菌群,水质清醇甘冽,十分适合饮用沏茶。北宋曾巩诗中赞誉到:“滋荣冬菇温尝早,润泽春茶味更真。”泉水也成为文人笔下咏叹不尽的景致。

济南的城市建设颇有特点,用地球的经纬来命名。不同的是经线代表东西,纬线代表南北,与地球经纬正好相反,纵横交错形成了济南西部老城区的交通网络。1916年一位美国社会学教授捕捉到了当时济南城市非同寻常的新旧混合和中外融合:“在这座城市中我们发现了古代、中世纪和现代城市交织的特点。城墙、护城河和狭窄的街道是古代和中世纪城市的特色;贸易中心、行会和家庭作坊是中世纪城市的特色;铁路、工厂。商埠区里宽阔的街道、学校、电灯和电话线以及没有围墙的商埠区,则是现代城市的特色。”[2]而这一城市风貌在作家的笔下也呈现出各异的特点。

二、现代作家笔下褒贬不一的济南

20世纪上半叶,匆匆游览济南的文化名人,多是具有浓厚的古典文化修养,在他们的情感眷顾中还留恋着像黄庭坚笔下的“济南潇洒似江南”,或是刘鹗书中的“家家泉水, 户户垂杨”,开始了他们对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等主要名胜的短暂游览。而此刻的济南像全国大多数城市一样,在动乱和战火中沦为破败的城市,或是城市建设的不协调,或是民生凋敝下对景致的破坏。而此时的知识分子身兼着经世救国的重任,对国家的贫弱、百姓的困苦抱有深深的忧虑,这一定程度上也阻隔了他们与济南自然风景、风俗民情的联系。

周作人的《济南道中》(1923年5月31日)记叙的是20年代到济南讲学的见闻。周作人这片游记散文,缓缓道来,形成一片细而不烦的“流水账”,周作人是带着一份轻松与愉悦的心情来到济南的。十点钟坐“洋车进城”,道路旁的“排门”其古朴之美更引发了他的故乡之思,从情感上道出老济南兼有着南方水乡那种宁静调和的美。

济南在郁达夫笔下只是他巡游去北京路过的一个中转地而已,文章大量笔墨都用来记述青岛,而在济南也只是“照例”看了一下,在情感上偏于冷淡失望颇多。

四十年代的济南在谢冰莹眼中是趵突泉街上“到处都是水,随便搬开一块石头,便可以看到清洁的水;有人蹲在那里洗菜,也有人蹲在那里洗衣”。(《济南散记》1947年春末夏初)[3]由于作者是于抗战时期游记济南,顺路探望友人的父亲,其中孕育着一种感时伤怀的情绪,文章读来有沉重之感。

张中行的(《历下谭林》1956年)[3]显现了一位老学者的睿智和文笔的老练成熟。当张中行听说“济南的情况,大明湖、趵突泉不再有水”而当年同游的老友或仙或道的归途,不仅在晚年产生一种物是人非,对时光的感慨怀念之情。在情感上济南更是作者青年的一份见证,当时张中行凭借一本《老残游记》考据了济南,那也是属于青年才特有的对事物始终抱有的好奇与探索。

对于未能完全领略到济南意蕴的作家和将济南当做故乡的作家之间,不妨将梁容若的《我看大明湖》作为两者的一个过渡。在大明湖畔居住了三年的梁容若更像是一位敬业的“向导”,指引着人们如何去发现大明湖的美。“你想要认识湖的全貌吗?请到此极阁上看,请到城头马路上看,‘一城山色半城湖,‘满湖荷花绕湖柳,并没有什么夸张。千佛山的倒影,一定在天高气清的秋天,在铁公祠前的湖面宽处,才看得分明。想认识大明湖的光明如镜,也须在秋天冬天的芦苇枯萎后。你要到千佛山头兴国寺的敞厅远眺,或是坐上飞机下看,黄河是一条宽而黄的长带子,小清河是一条绿的头绳,大明湖正是仙女放下来的一面亮晶晶的镜台。荷花是可以远观,不可以亵玩的,明湖也跟庐山一样,要认识它的真面目,须要站得高一点儿、远一点儿。”

作者将大明湖的特征概括为“安静朴素”,其实是对齐鲁文化和整个中国人性格“讷于言而敏于行”,“吉人之词寡”,“恶夫佞者”,“多言多败”精髓的的概括。也是对这种古老文化的执着眷顾。

提到济南不得不说老舍,老舍在济南度过了他一生中少有的平静恬淡的四年,因而这座小城也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寄予了浓浓的感情,与他心中的北平相比,济南是“一座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的睡着,只能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济南的冬天》)济南俨然成为了老舍北平记忆的情感寄居地。“老舍自英国回来后对济南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济南这座文化古城与老舍自由在北京的生活是直接接轨的,老舍在这里深入接触了中原文化、儒家文化,济南开阔了老舍的文化视野。.......”[4]作为他对整个国家进行文化批判的承载物。散文创作上,老舍有自己的直接情绪感受出发,通过自己的感受串联起济南的文化意蕴、景点特色,《济南的春天》、《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大明湖之春》、《趵突泉》、《到了济南(之一)》、《到了济南(之二)》和稍后的《路与车》等作品,或褒或贬,都蕴含作者的独特心理体验,也时刻与作者的文化批判联系着。小说方面《离婚》、《月牙儿》、《断魂枪》等都与他济南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着。

透过遥远的现代作家笔下,一个恬淡闲适的济南跃然纸上。她的温暖、她的那种小家碧玉式的可爱构成其重要的城市文化。

【参考文献】

[1]严家炎.20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总序[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2][美]鲍德威(David D. Buck) 著,张汉,金桥,孙淑霞译.中国的城市变迁——1890年到1949年山东济南的政治与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张中行.复暄三话[M].中华书局,2006.

[4]李耀曦,周长风.老舍在济南[M].济南出版社:1998:365~366.

猜你喜欢
大明湖老舍济南
北平的秋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华人时刊(2020年19期)2021-01-14 01:17:04
大明湖这里的故事最济南
走向世界(2019年8期)2019-06-11 01:50:04
老舍的求婚
北广人物(2018年10期)2018-03-20 07:16:02
大明湖奇遇记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1:55
大明湖旅行记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
华人时刊(2016年1期)2016-04-05 05:56:22
如诗如画大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