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毕业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讨

2013-04-29 23:55阎景慧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毕业心理健康

阎景慧

摘 要: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需要会有不同表现。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82名普通高校毕业期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试,并将各因子与全国常模及18-29岁常模进行了比较。在对普通高校毕业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后,根据毕业期学生特殊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 毕业

一、心理健康概念

心理健康,就一般意义而言,是指标志着人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发展水平,即人在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时,能持久地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是诸多的心理因素在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下运作的综合体现。根据保持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必须符合的三个基本原则,即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的同一性原则、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性原则、个性特征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一个心理健康者的心理状态应与此相吻合。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近年来学校、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诸多研究者研究的重点。根据近期卫生部公布数字显示,在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中发现,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学生心理表现出不同状况,其中“低年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较为明显,高年级学生更容易出现焦虑与抑郁的倾向”[1],但总体呈逐步趋好态势。调查发现,在面临学业、经济、情感、就业等多重压力下,毕业期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却表现出显著的不良趋势。

二、毕业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SCL—90测试状况分析:

1.研究方法与目的

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量工具,采取以班为单位群体随机抽样

的形式实施测量,目的是验证高年级毕业学生存在心理不良健康状况的假设。另外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探求不良心理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形式,根据两项调查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与解决措施,以便学校更好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测试结果与分析

抽样毕业期大学生SCL——90各因子与全国常模、18-29岁常模比较:

测试结果显示被调查毕业期学生SCL—90各因子均远远高于国内成人常模和18—29岁年龄段常模。这说明,高年级大学生是一个心理健康状况严重失衡的群体,即是心理疾患高发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

3.毕业期学生心理问题躯体化现象严重

在对毕业班学生心理问题外倾形式的调查中发现,由于毕业期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与社会竞争,他们在无法适应和承受的过程中,极易产生心理失衡,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往往就以躯体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如:(1)破坏欲增强,暴力倾向增加;(2)道德感下降,自我约束行为不足;(3)对外关注度(校内活动)降低。

三、毕业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因素的分析

从社会层面来分析,社会变迁(主要指社会问题复杂化、社会竞争激烈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价值取向多样化)是导致大众心理健康问题增多、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他们的良好的教育背景和比常人更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下,导致其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就更显复杂,影响因素也更加众多。

1.外在诱发因素

所谓诱发因素是指引起心理问题的外在的、客观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从家庭角度分析,毕业期可能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学生面临继续升学与就业的矛盾冲突;从学校角度来考查,由于同学关系不和谐、师生关系对立、学校不重视、学业压力过大以及学校品牌社会地位的不足无法保障就业等问题都易导致学生心理障碍从而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2.内在因素

从深层次的人格理论来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本体的遗传因素和心理活动因素有关。两者相比,心理活动因素对毕业期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作用更大,它包括个体的认知因素、情绪体验及个性因素三方面。学生的个性因素又称人格因素,具体包括性格、气质、能力和个性倾向等因素,是心理活动因素的核心,它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影响最大。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对策及建议

毕业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显现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部分学者将人的心理问题划分为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4个等级,高年级毕业学生出现的心理笔者把它归属于不良状态阶段,但又比不良状态(亚健康状态)所表现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持续的时间更长,称之为学生心理健康失衡期。这一心理失衡期表现出明显不同心理特点:A心理失衡持续时间较短,大多只有几个月、半年,一般不超过一年;B从高发群来看主要集中于那些成绩相对较差、在校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群中,这些学生大多未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及自身存在一定的人格缺陷;C在没有外界突发事件的诱发下,绝大部分学生心理健康失衡问题将最终随着学生毕业离校走上工作岗位而逐步改善、好转至最终消失。为了更好帮助高年级毕业学生保持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更好地渡过紧张的毕业期。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降低毕业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这一点非常重要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时理性“应对社会发展变化与需求,正确处理理想信念、专业追求与社会发展变化的矛盾,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人生价值观,正确对待待遇与发展、职位与岗位的关系。”[2]

2.积极开展学生的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及时、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学校要把工作做在平时,要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做好“宏观调控,微观疏导”。要对筛选出的“高危”毕业人群进行主动干预和跟踪调查,特别是对毕业期的学生更要加强心理辅导,以缓解和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惑。

3.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4.针对毕业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5.学校与家长要给予毕业期学生足够的关怀和鼓励。由于身处毕业期,学生缺乏学校、老师及家长的关怀,往往成为他们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又一催化剂。因此给予毕业期学生一定的人文关怀和鼓励,将有助于疏导他们产生的心理障碍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李吉珊,罗慧玲.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年级研究.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2月第10卷第1期.

[2]苏鹏.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2月,第28卷第2期.

[3]蒋宁.大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3月,第28卷第1期.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毕业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我们今天毕业了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