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外特殊教育发展看其对近代中国特教的影响

2013-04-29 22:46:21冯寅杨川
教育界·上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近代中国历史演变特殊教育

冯寅 杨川

【摘 要】特殊教育是一个新兴学科,当代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能够直接追溯到19世纪学者先驱的试验和挑战。国外特殊教育的演变过程是在历史中发展的过程,从初始对特殊儿童基本生存的保障到医疗者、教育者试图对感官/肢体障碍的儿童进行治疗和教育,是一个由杀戮到遗弃、忽视、怜悯与过度保护、发展到逐渐接纳、到尽最大程度地促使残疾人融合进主流社会的发展过程。笔者试图通过国外特教的历史演变及其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近代特教事业的开启过程,探讨国外特教对中国的影响。

【关键词】特殊教育 历史演变 近代中国

一、国外特殊教育的历史演变

一直以来都有特殊学生,但并非一直都有能够满足特殊学生需要的特殊教育服务。法国大革命之前的社会,收容所是为多数残疾儿童提供保护的场所。在当时的收容所里,包括肢体障碍的儿童,感官障碍的儿童(即盲或聋的儿童),并出现了所谓“白痴”和“疯子”的儿童,即现在特殊教育所涵盖的智力障碍(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儿童、情绪或行为障碍(emotional or behavioral disorders)。但当时收容所的残疾儿童并不能称为特殊教育的教育对象,原因在于当时社会的残酷对收容所里的儿童(大部分是孤儿,无论残疾与否)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考验,即使他们最终能够存活下来,在收容所里也不会得到相应的尊严,在当时条件和情况下,不存在能够满足残疾儿童所需要的特殊教育服务。

18世纪末,美国和法国相继爆发革命,社会主流思想出现了极大的变化。由以前的极权模式转移到社会公民的个人权利。同时,作为近代教育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夸美纽斯及其著名的泛智教育观点的出现,为特殊教育的发展以及特殊教育对象的界定起到了开拓的作用。18世纪末,出现了为感官障碍的儿童设计的有效教学方法。在1799年,伊塔德对当时出现的“野男孩”展开了长达五年的教育,逐渐改善了男孩的听觉、视觉,并使“野男孩”能通过在纸条上写字的方式和他人沟通,而伊塔德根据“野男孩”的教育过程写下的实验报告《丛林之子》也成为蒙台梭利早期从事智障儿童教育的蓝本。蒙台梭利在1898年提出“儿童心理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的观点,蒙台梭利注重发展智力落后儿童的感知运动能力,形成一整套的“蒙台梭利方法”。同期,还有一些教育实践家在特殊教育领域展开行动,例如世界上第一所专门针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教育的学校是伊塔的学生塞甘于1837年在巴黎开设的。由于前身收容所的宗教背景,一些品德高尚且富有责任感的神父也创办了为残疾儿童提供教育服务的学校,例如法国神父莱佩于1770年创办的世界上第一所聋校,神父阿羽依于1784在巴黎建立的世界上第一所盲校。19世纪初,人们开始对前文提到的“白痴”和“疯子”的儿童开始第一次系统的教育尝试。目前为止,本文只提到了欧洲的医生、教育学家在特殊教育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确实关于特殊教育的很多起始工作都是在欧洲发生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特殊教育在美国等其他国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近代中国特殊教育的开端

中国的特殊教育是在近代社会发展起来,由于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中国特殊教育起源和发展过程带有浓重的移植性和宗教色彩。我国近代历史上最早的盲校是由英国的传教士穆.威廉在1874年建立,最早的聋校则是由美国传教士梅尔斯夫妇建立。特殊教育的发展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体现,正如刘全礼指出的:人类理性光芒照耀下的科学进步与博爱、平等的思想是特殊教育产生的直接思想基础。在西方传教士的直接作用下,近代中国的特殊教育事业体现出进步、博爱、平等的光芒。

中国近代历史上由传教士发起的特殊教育的开端,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宗教信仰有直接关系。在由传教士创立的特殊教育学校里,其教授课程不免含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例如澳门女塾对盲女教授凸字法从而进行圣经的背诵。但客观来说,由传教士引入的西式特殊教育学校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本土的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之前几千年来,我国残疾人属于“有养而无教”的状态,正如达儒所言:“我国数千年来,于盲人列之残废,矜其无告,仅有养而无教。能司其职者,以乐官乐师为著,此则杂厕于卜命星象之流。”

中国本无特教,直到近代西方传教士到来。西方传教士之所以能在近代中国建立特殊教育事业,其背后是当时西方国家先进的生产力和社会文化的支持。西人创办的特殊教育学校,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残疾人以及其家庭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西方传教士创建的特教学校,对中国特殊教育的影响力相当深远,直到1909年第一所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盲哑学校保定盲哑学校,都摆脱不了教会的色彩。中国非教会的特殊学校,是1916年才诞生的湖南导盲学校以及南通盲哑学校。中国第一所公立特殊教育学校的出现,则是1927年南京市立盲聋学校的成立。

从外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特殊教育刚起步时,经常会受到新思想的影响而起伏。特殊教育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同样不易,西方传教士创办的特殊教育学校,为中国建立了近代特殊教育的范式基础。虽不可避免带有宗教传播目的,但外国特殊教育对近代中国特教发展的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学设备、课程、教材、教师资源、教育媒介、教学组织方式都起到了先导和规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Daniel P. Hallahan, James M. Kauffman, Paige C. Pullen. 特殊教育导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

[2]Daniel P. Hallahan, James M. Kauffman, Paige C. Pullen. 特殊教育导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

[3]李芳. 试论蒙台梭利的特殊教育思想, 特殊教育, 2000 (6).

[4]刘全礼. 个别教育计划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1999.

[5]达儒. 提倡盲人教育之我见[J]. 盲哑,刊号1936211210:11212.

猜你喜欢
近代中国历史演变特殊教育
近代中国孔子形象的变异及其原因分析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形态的历史演变
档案管理(2017年1期)2017-01-17 19:05:36
西方民族概念引入近代中国源流考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20:00:38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调查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52:02
阿甫夏洛穆夫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所作的贡献
戏剧之家(2016年14期)2016-08-02 11:11:38
从范例复制到自由表达:对我国幼儿园美术教育观的历史演变考察与现实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