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我认为,音乐学科是最具创造力的学科,应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在低年级的音乐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经常鼓励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下面我谈谈在低年级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与做法。
一、唱唱歌来编编词
唱歌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最愉快的一件事。通过唱歌,学生一方面可以获取有关音乐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愉悦身心,获得快乐。当学会一首新歌后认真投入地演唱时,学生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摇头晃脑、手舞足蹈、乐在其中。唱别人的歌会乐,学生唱自己的歌更会乐。有时我根据歌曲的特点,启发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尝试创编歌词。当一段段新歌词创编成功时,学生唱起自己编的歌曲时,甭提有多高兴。
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歌曲《爱唱什么歌》。这是一首描写小动物爱唱歌的歌曲,学生唱着演着、唱着乐着。看着学生高兴的样子,我也乐了。我说:“小青蛙和小蜜蜂唱的歌可动听啦!可是……其他的小动物不服气了,也想来亮亮自己的歌喉,你们猜还有哪些小动物爱唱歌呀?”接着我出示了填空,让学生尝试歌词的创编:“?摇 ?摇?摇?摇爱唱歌,?摇?摇 ?摇?摇,它爱唱,什么歌?它爱唱呀?摇?摇 ?摇?摇。”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分别创作出:“小花猫,爱唱歌,喵喵 喵喵 喵喵喵,它爱唱,什么歌?它爱唱呀美味的小鱼。”“小山羊,爱唱歌,咩咩 咩咩 咩咩咩,它爱唱,什么歌?它爱唱呀青青的小草。”等。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先将学生创编的歌词唱给大家听,然后让学生唱一唱自己编的词,大家兴奋极了,每张小脸都绽放出花儿一般的笑容。这种“歌词创编”是老师根据歌曲的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原有的歌唱基础上拓展思路、发挥想象,抓住各种小动物的特征爱好,创作出的充满童趣,属于学生自己的歌曲。课堂上,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创编气氛非常活跃。
二、击击拍拍编节奏
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的教育理论认为:“节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第一教学。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因此,“节奏就是歌曲的骨架”,根据这个理论,我在小学低年级的节奏教学中做了一点探索与尝试,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掌握的基本节奏进行节奏的创编。我认为,节奏是音乐诸多要素中比较外显的一种因素,学生可以在不识谱、不会唱歌的状况下体验和感受音乐的内在节奏律动。在学生学习掌握了“×、× ×、×—、×.×”等节奏后,我就给出:2/4 | ‖,让学生进行创编(学生念出来老师书写),并由浅入深,从二小节逐步扩大到四小节,学生边创边念、边念边击,创编气氛十分活跃。当一条完整的节奏创编完成后,我让学生一起念读击拍,并大声地问:“这条节奏是哪位同学编的?”然后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张某某!”趁着学生高兴,我再表扬一下,全班学生一起来个:“× × × × × 张某某,你真棒!”试想大家念着击着他(她)创编的节奏,又得到同学老师的表扬,他(她)心里肯定非常高兴。有时一些节奏感较差学生的“创编”听上去并不那么自然,教师这时应该指导他们略加修改,求得更好的效果,决不能一票否决,要以鼓励的口吻激励学生大胆尝试。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编兴趣,我还让学生在创编节奏后用手击击、拍拍并配上“歌词”说一说,学生的兴趣会更高。例如节奏 2/4 × × |×·× |× × |× -‖,学生创编出2/4“我 的 |家·乡 |真 美 |丽 - ‖”“我 的 |生·日 |真 快|乐 -‖”。我让学生响亮地念出来,再配上打击乐器一起演奏,学生体验到了极大的快乐。
三、蹦蹦跳跳編舞蹈
低年级学生有好动、好学、好胜心强的特点,若是让他们在音乐课堂上静坐四十分钟,则显然是不现实的,只有在“动静搭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才会学得自在、学得快乐。教唱歌曲时,当学生学会新歌后,我总是让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根据“词义”跳一跳、蹦一蹦,把最好的舞蹈跳出来。这种音乐表演活动,既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记忆歌曲,又能营造课堂的活跃气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在创编表演中逐渐形成了活泼向上的性格,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如一年级下册《颠倒歌》,在表演歌曲时,我请学生自己发挥想象,表演小老鼠称大王时神气、骄傲的样子。有的小朋友挺起胸膛,夸张地表现出十分神气的样子;有的小朋友把头抬得高高的,双手叉腰,把小老鼠得意的样子表现得栩栩如生;当表演大狮子看到小狐狸后软弱害怕的样子时,大家把双手缩在胸前,表现出瑟瑟发抖的样子,有的小朋友更是害怕得把脚也蜷缩了起来……学生的表演生动逼真,无论表情和动作都很到位,课堂顿时沸腾了起来。
创编动作还能帮助学生解决歌曲的重难点。如一年级上册《小猴子》,如何准确地空出小间奏的时值是演唱的难点。为了培养学生内心的节拍感,我引导学生在小间奏处,模仿两个小猴子活泼可爱又淘气的动作,潜移默化地学生内心的节拍感得到加强,自然地将两拍小间奏准确地空出来。这时,再进行“小间奏”音乐知识的教学,就变得容易、自然了。再如同册教材歌曲《小蚂蚁》,歌曲中的八度大跳音程是演唱的一个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八度音程的音准,我根据歌词的意义(“哎哟哎哟哎哟”,劳动号子,是小蚂蚁搬运物品时的呐喊声),再结合一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师生共同设计搬运的动作,即将货物从地面抬过头顶。将音乐与形象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歌曲,掌握歌曲音准。
四、听听想想编故事
故事对低年级小朋友来说是最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歌词,增强对歌曲的记忆力。因此,故事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课堂上,不仅老师讲,而且学生自己讲,自己编。
欣赏音乐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编能体现音乐形象、风格的故事,不仅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欣赏二年级下册的钢琴曲《洋娃娃的梦》时,我先请学生闭上眼睛倾听音乐,然后展开想象“刚才洋娃娃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学生根据音乐描绘的意境,编织出美丽的梦,然后讲给大家听。有的小朋友说,洋娃娃梦见自己穿着美丽的衣服,来到一个十分华丽的宫殿,正和王子翩翩起舞。也有小朋友说,洋娃娃梦见自己来到银河里,坐在弯弯的月亮上荡着秋千,闪烁的星星围绕着她。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到乐曲宁静温馨、甜蜜柔和的梦境气氛,从而展开联想,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对音乐风格的把握。
实践证明:只要老师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视学生为朋友,点燃学生的创造火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即便是低年级的教学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创造的艺术,音乐教育应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出更大贡献。让创造在课堂上发光,让创造在课堂上开花,让课堂充满创造的活力,让课堂成为创造的摇篮,让课堂真正成为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