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凌峰
【摘要】班主任德育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对当下的中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一些学生的交流实践,采用传统而又创新的书信交流模式,找到了一条较好的走进学生心灵的德育沟通渠道。
【关键词】德育 心灵 书信交流
五年前,我开始了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并且第一年就当上了班主任,作为教师队伍中新的一员,我有一个朴素的愿望:愿自己教育出的学生都是文明友爱、活泼灵敏并且有着较好成绩的孩子。
一、我惑
工作伊始,我满腔热情地投入了每一项学生工作中。我观察到,这些沿海地区的孩子活泼、阳光,有着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表现能力,并且也都很讲礼貌。可是这种种优点却被另外一项不足厚厚遮掩,这一点,在我做德育工作时更加感触深刻,这就是他们的内心总披着一层冷漠的外衣。在我倾心付出的前半年里面,我一再地受到这种冷漠的回击,加之科任教师的频频摇头,更凝重了我的心情。
年青的真心在探索管班之法的路上碰到的委屈真的是太多了,有些“刀枪不入”的学生真是任你言语再诚恳他都不听,更有甚者,在我教育时看似点头应许,面带微笑,可一转身间,就会将拳头狠狠地甩在铁拦杆上并扬长而去。那回音真的直插我的心肺,让我心凉如水,更搅动了我长期的困惑,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深思……
二、我思
虽然跟孩子们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我发现这些90后的孩子有不少可贵的优点,比如说创新意识和交际能力,都很不错,但有一点不足却似乎得到了公认:那就是这些孩子显得很冷漠,缺乏人情味,很少用真心。正是这个普遍的不足,让我这个经验不足的新班主任常常心生气绥。但我坚信人性本善,这些还刚刚踏上初中的孩子,本正是柔情似水的年代,怎么可能真的冷漠无情!思索良久后我总结,孩子感情冷淡也许跟这些因素有关:第一,如今孩子多数为独生子女,缺乏兄弟姐妹这种同龄人间的真情沟通;第二,习惯了网络平台上的表达方式,情感表达变得简单但也表浅;第三,社会环境、城市氛围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使然。
为了达到深入有效的沟通,我最终选择了传统的书信表达。我以为,在达成爱心的培养、真情的传递方面,传统书信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我要在自己的班上尝试改变这种公认的不足,我要用自己的笔墨去激活他们的真心因子,去叩开他们的爱心之门。
三、我行
听过不少成功班主任的经验之谈,他们多有要求学生给班主任写信的,但今天,我却要反其道而行之,并且这将不是一次特殊或偶然,而是要成为一种长期的教育手段。很多夜晚,我都伏案而书,以小心翼翼的笔墨、以平等轻松的口吻、以不计回复的信念写出了一封又一封期盼能逐步叩门学生心灵的信。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知这种表达方式的传统和艰辛,但我从不企盼着一“封”付出就有一“封”收获。在这个过程里,我真切地体验到了真正的快乐是付出,教育一定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德育、心育更是如此。
四、我悟
我的计划是从初一下学期开始实施,一年下来,班上没有人没收到过我写的信,每封至少三页以上。现如今,这个做法正在更加有效地进行。这一年多来,学生对我的回馈,也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在他们回过来的书信里面,我见到了他们最漂亮的一次书写,读到了他们最真情实意的一页。在学生给我的回信里,不论是初时的辞难达意还是后面的表达自如,丝毫没有了冷漠的外衣,在信里,解释代替了顶撞,文雅代替了冲动,礼义代替了轻薄,虽然文字稚嫩,可处处洋溢着暖暖的青春热情。
其一,我们班主任对自己的学生总是有说不完的话,操不完的心。但是如我本人,在直面教育一些学生,尤其是比较顽固的后进生时,往往也容易心生急躁甚至怒火中烧,以致教育未成却适得其反。而书信教育能使教育者本身更理智,更宁静,更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其二,书信教育使被教育者倍感关怀,容易感化。书信还可反复阅读。
其三,书信是一种非常传统的表达方式,所以与其说书信教育是一种创新,倒不如说是一种复古,但正因它的稀少,所以,学生对来自书信中的话、书信中的教育信念更愿意去冷静地接受,真心地回应。没了平面上那种俚语、俗语,反而更添加了几份心灵的圣洁。
最后,我认为书信除了作为一种教育载体之外,在培养学生的爱心,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真实感情方面是有帮助的。且不说能否锻炼文笔,至少我愿意相信,他们会慢慢地学会体谅他人,学会善解人意,学会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表达对他人的关怀、对朋友的答谢、对父母的感恩。或者,这将使我的学生一生受益。
“教师自有真情在,化作笔墨更护花。”教育是艰辛的,如果能让花儿开得更红,我愿意用一生来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