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平面镜成像教学内容上的变化对教学方式和手段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对于教学工作来说,这需要教师和学生调整好自身定位,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平面镜成像 新课程 教学 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的教学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希望通过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均获得提升,最终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这种目标的导向下,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占据了关键地位,其参与性对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成果都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中调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让学生感受课堂的变化,提升综合能力尤为重要。下面我们以新课程背景下“平面镜成像”教学为例,分析新课程对教学课堂的影响。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内容的变化
新课标修改前后,中学物理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结合前些年的实际调研成果以及当前物理学科和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发展,内容上出现了调整。新课标更加注重探究与实验,学生自主动手能力成为培养重点,知识性有所降低,但是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注重科学探究与现实生活的连接,体现了我国教育理念上的变化。
新课标走出了学科本位,将物理与生活、与社会紧密联系,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学科渗透,关心当前国家科技和学科未来发展情况,并配合新的评价体系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比如平面镜成像“物质”主题中科学内容条目的变化。在探究“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一节,对内容更加细化,提出了更为明确和科学的要求。修改后的新课标非常重要的两个特点就是贴近生活和重视实验,比如让学生用惯性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学以致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将知识的力量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平面镜成像”教学
沪教版平面镜成像是历年来中考重点,这一节主要内容为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学生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验深刻了解这些现象及其发生的特点和原因,并探究其中的反射定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进行了解并不难,但是想要对其实验操作和应用熟练地掌握,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实验。
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其原理,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读,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应用,要结合教学中的具体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相关定律;在教学互动中,要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自主思考,积极表达个人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且深入了解物理学科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师要通过应用多媒体等其他手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知识,并进行拓展,结合生活、生产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探究,完成教学任务,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实现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
比如新课的引入,可以使用一些美图照片来引入平面镜成像的效果之美,让学生在获得享受的同时,顺利引入新课话题,并结合一些实验来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探讨成像、距离之间的关系。教师通过设计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回忆小孔成像的知识并对新课内容进行思考。接下来可以设计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器材来观察。以小孔成像实验为例,学生可以通过调整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来分析像的大小、对称情况下的特点,并进行总结,探究成像的虚实,突破教学难点。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进行总结。接下来可进行二次实验作印证,加深印象,还要规避一次实验中的错误并分析错误原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反思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要对成像原理进行深化总结,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知识进行探究,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学习成果。
三、新课程对教学的影响
我国传统课堂教学习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能动性受到制约,在教学上存在僵硬、死板等情况,不仅教学质量不高,且专注于知识的灌输,学生能力发展受到影响。新课程的改革正是基于以上这些弊端来改变我国的教学现状。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与课堂都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教师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知识含量,对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手段等进行调整,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完成教学目标。新课标下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发挥和锻炼自己的探知能力,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会相对减少,更多地是指导和帮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养成科学探究的精神,以思维感染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自身的学识、人格、品行以及教学能力都会对学生产生更多的影响,从而耳濡目染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这对于深度挖掘课堂价值具有积极意义,也是让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手段的,对于未来学科的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教师和学生都要适应这种改变,全面培养能力,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加强对课标要求的理解和执行,为日后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