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互联网治理机制的不足与完善

2013-04-29 19:06:30李媛
新闻世界 2013年6期
关键词:不足完善互联网

李媛

【摘 要】互联网不仅丰富了人的信息资源,加快了整个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进程,同时也对当前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互联网作为一种发展迅速的新生事物,不可避免的会给人们带来负面影响,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应对互联网这一特性产生的问题,因此对互联网的管理措施也一直在摸索中行进。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我国互联网治理体制的分析,为互联网管理模式的改进与创新提供一些有利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 治理体制 不足 完善

互联网兴起至今,我国网民的数量在迅猛增长,对各种议题的参与程度和关注度也逐渐增加。但是随着网民群体的不断壮大和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网络言论的开放性与主体的多元化给受众言论自由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困扰,比如虚假信息的层出不穷、网络言论的恶意攻击、各种侵权事件等屡见不鲜,我国在对网络监管的过程中一直在不断的摸索真正适合中国特有网络环境的解决措施,以便更好的达到维护国家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言论自由等其他公民权利相平衡。

一、我国目前采用的管理模式:从管制走向治理

对互联网言论进行管制一直是各国通行的做法,我国互联网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这也注定了传统的媒介管理方式不可能完全适应这种快速发展的网络媒介,因此,我国互联网管理一方面沿袭了传统的媒介管理思想,另一方面又根据特定的网络技术平台赋予了一些新的内容。

1、政府主导型的管制模式

全球网络管理的通用模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基本为以下四种:政府立法管理、技术手段控制、网络行业与用户自律、市场规律的调节。而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网络媒介管理的基本模式主要为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媒介内容的运作相似,并且在我国网络媒体没有独立的采访权,只能转载传统媒体发布的新闻,所以在内容管理上同样属于大众传媒管理的范畴。所以,在我国实行政府主导型管理体制有其存在的特定社会文化传统和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由于互联网特有的开放性与快捷性,信息必然会跨地域流通,因此对互联网运作过程的全局性和系统性要求较为严格,这也注定了需要在管理上实行全国统筹规划,制定统一标准,政府的主导作用更加凸显。

再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网络媒体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做大做强,而完全的市场调节容易造成市场失灵,不可避免的引起高代价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各网络媒体为了增加自身的竞争力会采取不正当竞争,各种侵权事件会频发,不利于国家利益和公民自身权权益的保护,政府主导的参与有利于全面统筹,能够更好的应对国际竞争的大形势。

2、从权威主导走向共同治理

虽然以政府主导为主的管理模式对于互联网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质,传统的以政府为主体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逐渐显现出存在的弊端,例如我国相关部门对网络媒体的管理主要采用事前审批和事后惩罚两类,这在互联网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对于互联网的创新会造成时机上的延误,同时很难应对层出不穷的各种问题,传统的权威主导模式存在的滞后性越来越成为互联网发展的羁绊。因此,在互联网发展的十多年中,我国开始逐渐向着多方参与的共同治理机制上倾斜,致力打造出以多方参与、以事中和事后监管为重点的互动合作的治理模式。在这样一种新的治理模式中,网民开始积极参与当前社会的热点事件;政府也开始积极利用网络平台来与受众互动,不仅仅只是居高临下发号施令等等,总之这种新的治理模式为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全新的基础。

二、互联网现行治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虽然我国互联网治理体制不断的在改进和加强,一定程度促进了互联网的全面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互联网的管理模式依旧是在探索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体系,因此,现行体制仍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现行体制下政府干预与媒介自律衔接不到位。我国互联网的多元化尤其是言论的多元化对政府的监管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形成了政府监管不力的局面,再加上没有一个专门针对性的日常监管协调机构,各个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能共同分享互通有无,从而使得执法不能相互协调,问题越积累越严重,政府主导机制感觉力不从心,出现这种局面的时候政府会呼吁网络媒体自律,强调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原因在于各方面自律的缺失。正因为政府主导的外部他律与媒介内在的自律在互联网平时的运作中没有很好的协作配合,从而导致互联网问题频发。

其次,立法天平在权利义务二者之间不能平衡。我国互联网立法之初多是借鉴传统媒体的管理措施,在出现问题之后才进行回应,立法明显滞后和被动。纵观我国当前在互联网的立法可以发现,现行的各种法律规范中,不同时间、各自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经常出现不兼容的状况,再者由于各部门之间仍然以政府主导为先念,因此在对互联网治理的法规政策中依然重管理而轻权利,各部门重职权、管理和处罚,受众的权利义务明显存在不对等,权威管制和互动治理的角色很难转换。

此外,互联网现行的管理体制在技术监管上还不够成熟,虽然使用各种技术过滤、关键词屏蔽等,但是由于技术受限,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来实施监控,当前使用的措施主要为删帖,由于每个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不同、所能预期的危害后果不同,从而会产生两种后果:该删而没有删,不该删除的反而进行了冤删,这样不仅不利于网站的发展,同时也让受众的言论自由受到限制与剥夺。

三、互联网现行治理机制的完善措施

互联网作为影响深远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各层面的深层次影响,为了更好的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保障国家的长久利益,针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端,我国的互联网治理体制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完善:

首先,我国在互联网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政府主导与媒介自律相结合。通过以上存在弊端的分析,互联网的管理体制虽然在逐渐发生改变,但是管制性依然比较严重,管理过程中惩罚性的措施比较重,以达到压制的效果,这样很容易抑制刚刚起步的互联网发展。因此,在今后的治理体制中应该注重政府主导的他律与媒介自律相融合,同时要加强社会监督和个体自律并重。自律具有先天的“民意”标示,并以其特有的“软约束”维护合法的表达自由和网民权益,更有助于维护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因此,应该加强“他律”和“自律”的良好结合,偏重任何一方都会产生过犹不及的效果。

其次,深化互联网治理的法律规制。立法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监管人员以及各受众的权利义务分配,同时也是各监管部门执行的合理依据。互联网治理体制需要进一步深化法律法制,重新平衡权利与义务的分配。

最后,针对技术层面,一方面可以加大相关软件的开发力度,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相关媒介人员的专业培养和教育。毕竟再先进的技术也会存在不可避免的机械性,并不能完全按照现实的发展要求灵活处理各种问题,而且,随着各种控制技术的不断研发相应的反控制技术也会层出不穷,因此,这就要求回归到网络专门人员的培养上,针对这一问题,各高校应该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同时鼓励社会机构开展互联网治理方面的专业人员培训,以便于培养网络专门人才,弥补技术的不足。

互联网体制的改革与变迁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和努力。要建立健全良好的互联网规范体制,需要加强政府主导与各方自律的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构建一个安全有序、充满活力的网络社会,才能不断增加互联网的市场竞争力,更快的融入国际市场竞争中,才能凸显我国的大国地位和负责任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①邹东升、车邱彦,《网络管制政策与网络治理》[J].《求索》,2007(7)

②乌静、白淑英,《论我国互联网管制的政策主体与能力提升问题》[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4)

③周海生,《对我国互联网信息政府规制的政策分析》[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7(4):69、70

④陈建云,《我国网络信息传播立法考察》[J].《当代传播》,2005 (4)

⑤韦柳融、王融,《中国的互联网管理体制分析》[J].《中国新通信》,2007(18)

⑥李滢,《对中国互联网管制制度之初探》[J].《管理科学文摘》,2006(5)

⑦刘荤,《试析我国互联网内容管理体制及其改进》[M].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⑧宋香云、姚林青、高慧军,《论网络媒体的管理体制和对策》[J].《实事求是》,2004(5)

⑨刘兵,《关于中国互联网内容管制理论研究》[M].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04-10

⑩宋晓慧、赵俊林、杨倩、赵升文,《互联网治理之困境与出路》[J].《发展战略》,2009(4)

⑾滕顺祥,《基于互联网的行业综合治理机制与策略研究》[M]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⑿胡凌,《互联网对广电管理体制的挑战》[J].《清华法律评论》,2009(1)

⒀谢永江,《论我国互联网治理体制的完善》[J].《江西科学》,2011 (1)

(作者: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不足完善互联网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43:54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57:20
资本项目开放与完善国内金融市场的探讨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11:45
完善企业制度管理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3:59:28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6:04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3:28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52:41
关于国有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的思考
企业导报(2016年11期)2016-06-16 13:4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