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无缝对接”的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2013-04-29 18:30陈前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6期
关键词:内驱力

陈前

摘要:高校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放的、社会多方参与的合作教育模式,其中企业的参与至关重要。校企“无缝对接”的创业教育模式实现了创业者的主动学习、高校的开放教育与企业的能动参与“三位一体”的统一,从而保障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无缝对接;高校创业教育;知识性资源;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245-02

高校创业教育必然是一种开放的、社会多方参与的合作教育模式,其中企业的参与至关重要。

一、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呼唤校企“无缝对接”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比如涌现出一批创业成功典型、创业理论研究方兴未艾、国际创业教育课程的引进和普及、创业计划大赛的推广、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和教师日益增多等,但与国际先进教育水平以及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突出的问题表现在:

1.创业教育师资结构不合理。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师资大部分属于半路出家的新手,虽不乏优秀学生工作者、思想政治课或德育教学的骨干,但往往缺乏企业管理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是被“赶鸭子上架”推到创业教育前线的。

2.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落后。即有的创业教育课程多停留在创业管理共性规律的把握和创业者基本特质的训练上,尚未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中。

3.创业教育实训实践不足。从创业教育中的分班授课、小组作业、仿真训练、实操辅导、个别指导、经验交流、咨询服务等全流程来看,我国的创业教育目前还只是停留在初始阶段。大学生创业面临着“纸上谈兵”的困境。

4.创业资金投入机制单一。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社会土壤并不深厚,突出地表现在创业资金投入机制比较单一,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少部分社会资本。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和资源整合机制,导致高校和企业在创业教育上的期望不一致、行动不协调。综上所述,高校创业教育的整体现状和发展趋势都决定了企业的参与势在必行。这里所谓的校企“无缝对接”模式是指满足人才市场需要大量的具备行业科学管理知识和专业的一线服务技能的应用性、复合性、外向性的专门人才的情况下,与社会、产业及企业同步互动、通联的教育模式,从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操作技能层次上达到用人单位一线工作人员的就业能力要求,并具备一定的职业延展能力。因此,这一模式下的高校创业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实现了创业者的主动学习、高校的开放教育与企业的能动参与“三位一体”的统一,从而保障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校企“无缝对接”模式的内容及形式

1.校企“无缝对接”的内容。根据创业教育的范围和对象不同,我们可以将高校创业教育由低到高分为普及性教育、针对性教育和发展性教育三个阶段。从创业教育的过程看,企业的参与和指导可以体现在各个环节,从而建构出基于校企“无缝对接”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在普及性教育阶段,通过引入“企业智库”,丰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重在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导创业者树立信心,帮助创业者做好创业前的准备工作。在针对性教育阶段,通过引进社会上的成熟企业与高校合作,为大学生在企业的规范管理、市场运营、营销渠道等方面提供指导与支持,并为大学生的创业演练提供帮助。在发展性教育阶段,让经过创业平台走出去的大学生总结经验,返回校园进行创业教育“反哺”。由于创业企业的反哺使得创业资源的再生性和循环性得到充分体现,高校创业教育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2.校企“无缝对接”的形式。从创业教育的涉及内容来看,企业的参与囊括了师资、课程、资金、设施等各个方面。主要形式包括:①引进企业人力资源,充实创业教育师资。高校通过聘请企业家、企业高级技术人才等为高校兼职教授、客座教授,为大学生讲授行业背景、业内实务、真实案例等内容,讲解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法律、工商、税务、项目管理等问题。聘请优秀企业家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对创业项目技术含量、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化潜力进行评估,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弥补校内教师在创业实践上的不足。②吸收企业财力资源,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以设立科研成果奖励基金、科研英才培育基金和学科竞赛奖励基金等形式,为学生科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对取得优秀科研成果或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表彰,资助大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以创业种子基金、创业风险基金、创业奖励基金等形式,扶持有市场前景的科研项目,资助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活动,奖励运行良好的创业团队,为大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的资金不足问题。③依托企业物力资源,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建立由企业冠名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校内创业实践基地,企业提供先进的科研设备、实验材料、技术资料、项目信息等,让学生参与模拟创业实践活动。依托企业的场地、设备等资源,建立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安排大学生暑假期间到校外基地实习,体验企业内部流程、信息系统管理、团队能力建设、企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等过程,学习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经验。④引入企业文化资源,营造校园创业文化。以企业家进校园系列活动为载体,开展企业家论坛、创业沙龙等创新创业活动,引入企业文化资源。邀请著名企业家走进青年学生,言传身教,与学生分享创业经历,营造校园创业氛围,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组织学生到著名企业参观,让学生感性认识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了解企业发展历程,体验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哲学、企业发展理念。

三、校企“无缝对接”的难点及突破

校企“无缝对接”的阶段性、全程性和全面性从不同纬度勾勒了这一创业教育模式的特点,但仍然有一些难点问题需要再度认识和寻找突破。

1.企业知识性资源的转移。虽然高校与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对接,顺利完成人员、资金、设备等非知识性资源的转移,但企业精神、组织文化、市场信息、行业规则、工作经验等知识性资源的转移却是困难的。显性知识可以通过培训获得,而隐性知识则需要通过长时间的、深入的体验才能逐渐获得。因此创业实训和实践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并且不能一劳永逸、以管窥豹。

2.宏观政策环境的影响。创业教育是个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而非高校和企业的独角戏,因此校企无缝对接绝不是把其他影响因素隔离开来。相反地,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宏观政策对高校教育模式和企业参与模式的影响。比如国家法律法规对高校、企业参与创业教育的权利、义务的规定等。

3.企业参与创业教育的内驱力。不少学者指出高校创业成功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但换个角度来看,企业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创业投资的收益补偿机制不健全。正因为企业参与创业教育的内驱力是营利(包括直接经济利益和间接竞争优势),所以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增强企业投资积极性的关键。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东华大学德育创新课题《基于校企“无缝对接”的高校创业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内驱力
激发内驱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培养内驱力
唤醒内驱力,让孩子拥有“自推”的力量
神秘的内驱力
神秘的内驱力
人生需要 “内驱力”
人生需要『内驱力』
医务人员内驱力及其模型构建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动机与物理成绩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