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头雾水到拍案惊奇

2013-04-29 18:16黄元清
作家·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福克纳威廉

摘要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威廉·福克纳的第一部短篇成名小说。小说中高度的语言和结构自由是福克纳小说自由的两大重要形式。正是由于福克纳高超的语言和结构自由使小说一开头便疑念重重,让读者在层层悬念中一头雾水;但也正是其精湛的小说自由技巧的运用使读者最终拨开迷雾,拍案叫绝。

关键词:《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威廉·福克纳 小说自由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福克纳简介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以意识流写法著称的小说家。他于1897年出生于美国南方一上流社会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并于1957年起担任弗吉尼亚大学驻校作家,直至1962年逝世。福克纳一生写了20部长篇小说和近百部短篇小说。他的作品最大的外在特点是其善用结构极为繁复的长句子和反复斟酌精挑细选的精巧措辞,这些句子往往具有不可复制性,不能用常规语法进行分析。

福克纳深受家庭传统和南方风土人情的影响。其生存的时代正是美国南方挥泪告别荣耀历史,从内战废墟中艰难站起来、蹒跚走向新起点的时代。然而,这位被西方文学界誉为“现代经典作家”的多产文学大师却并没有离开令他爱恨交加的南方,而是勇敢地留下来,以文学创作的形式关注南方社会的焦点问题,如奴隶制、妇女问题、家族崩溃等。南方乡土的文学传统,如悲剧感、清教意识、社区意识、神秘色彩等,在他的作品中都有大量踪迹。本文要讨论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也正是一篇充满南方传统神秘色彩和悲剧感的短篇小说。

二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简介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文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最为后人叹服的短篇小说之一。与其温情款款的题目相反,小说叙述的是孤傲倔强的南方贵族小姐艾米丽由于经历了不被族人所接受的爱情和爱人的不忠之后,心理扭曲、杀害自己的爱人,并与其尸体共枕终生的悲情故事。身为美国南方贵族世家的艾米丽小姐爱上了出身卑微的工头荷默·贝伦。由于门第等级观念,他们的爱情受到艾米丽所有亲人的反对和全镇居民的非议和指责,可艾米丽仍然执意要和荷默·贝伦结婚。然而荷默·贝伦却对她用情不专,无意结婚。此后荷默·贝伦神秘失踪,性情古怪的艾米丽从此深居简出、不再与任何人来往,直到在自己的房子里孤老终生。

小说从艾米丽的葬礼写起,一开头便充满了神秘色彩:全镇的人都前往参加艾米丽的葬礼,艾米丽之死被誉为男人们心目中一座令人肃然起敬的纪念碑的倒塌;然而,人们却并不真正了解他们所敬仰的对象——在强调社区纽带关系的南方,过去十年中竟没有一个外人进入过艾米丽的房子。可见,艾米丽和小镇其他居民之间保持着相当的距离。参加葬礼的妇女们则更想探视葬礼后这座男人敬仰的纪念碑的房子里究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小说的结尾,故事终于真相大白——原来,在艾米丽的婚房里,她竟与一具尸体共眠长达四十多年!小说中,福克纳特立独行的语言表述和行文结构使小说悬念重重、充满神秘色彩,令许多初读者一头雾水。但随着故事情节的层层拨开,读者们又被福克纳高度的语言和结构自由所表现出来的特殊魅力深深折服而不禁拍案惊奇。

三 语言和结构自由

提到小说自由,就不能不提到亨利·詹姆斯。亨利·詹姆斯是美国本土第一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也是著名的小说家、文学评论家。他最早倡导把小说从文学先验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率先发表了小说本体论的观点。在他所著的西方经典文论《小说的艺术》一文中,亨利·詹姆斯认为,他错就错在企图事先就断然指出好的小说将会是怎样的……(小说)自由地完成引起我们兴趣这个目标的途径是数不胜数的,如果用条条框框剔除或限制它们,只会带来损失。此番论述激起了每个富有激情和想象力的作家的共鸣,也使每个富有想象力和激情的作家备受鼓舞。

那么,小说的自由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本文将以福克纳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他的代表作之一《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为范本,来探讨福克纳语言和结构自由在该小说中的体现。语言和结构自由是福克纳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体现出的小说自由的两种重要形式,表现在不遵循条条框框的限制,不受文学先验论的束缚,而是自由地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完成并达到激发读者浓厚兴趣的目的。

1 语言自由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福克纳的语言表述具有其不可复制性:如果将他自成一段的长句按语法规则或者时间先后顺序拆分成短句,或者将他的小说中各个部分按照正常时间顺序来重组,甚至哪怕只做些许的调整,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徒劳无功的错误——你此时所阅读的已经不是福克纳。这种改编就像是在分拆一座精美的宫殿:尽管你小心翼翼,且没有弄丢任何原材料,但是,谁也不能把按照长宽高、型号大小或者其他标准摆放的一堆堆建筑材料的价值与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的价值相提并论。不可复制的语言和结构所表现出来的高度的文学自由,成就了福克纳在现代文学领域难以撼动的位置。《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也成为其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

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全文以第一人称叙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福克纳为叙述者选择了一个自由的闲话人的身份。这一巧妙选择为其天马行空、信马由缰的思维表述及情节组织奠定了基础。作者像双无形的手站在小说之外控制着叙述者东拉西扯的格调。例如在介绍艾米丽生平事迹时,作者的第一句话就是:

Alive, Miss Emily had been a tradition, a duty, and a care; a sort of hereditary obligation upon the town, dating from that day in 1894 when Colonel Sartoris, the mayor-he who fathered the edict that no Negro woman should appear on the streets without an apron-remitted her taxes, the dispensation dating from the death of her father on into perpetuity.

站在文章之外,可以分析出,这句话运用的是叙述者现在时,即从一个活到现在的人的角度发表对艾米丽的看法;走入文章中间,分析叙述者总结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首先运用小说过去时介绍艾米丽生前与小镇居民之间的关系,然后在时间状语从句中运用小说过去完成时,讲述这种关系建立起来的渊源,包含在这个状语中的插入句又再次利用小说过去完成时简介萨多利斯上校这个比艾米丽还要古老的人物,在全句的最后,一个补语成分利用小说将来时将叙述时间推广到永恒。

这种绵延婉转的复杂句式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多次反复出现,在福克纳的其他作品中也屡见不鲜。看似一个闲话当年的老人自话自说、甚至有点罗嗦的说话方式和逻辑的不连贯性,导致读者最初印象的支离破碎。为了获得整体感,以更清晰地把握故事的来龙去脉,读者往往不得不从头再读一遍,区分句子的主次成分,重新对信息进行按时间顺序的清理。但是,一旦整体感建立起来,读者从这类充满人情味儿的闲话句式背后感到的就是福克纳作为杰出作家的高度的语言自由及其所带来的神奇效果。

2 结构自由

当我们站在总揽全文的高度分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可以发现这种迂回盘绕的模式被福克纳推广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即小说的行文结构安排。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这位被誉为20世纪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探索者以其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一反传统小说家处理时间所采用的一维性流程,用以颠倒错乱为特征的错时叙述,彰显了他对时间和生存的独特思考。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福克纳不以事情发生的先后为序,而是从艾米丽的去世写起,中间几度追述错综复杂的过往,最后又回到她的死亡。这种错时叙述法不断地把现在和过去纠缠在一起,通过碎片的拼凑逐渐展现故事的全貌,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层次感,使小说悬念迭出、扑朔迷离,为小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从小说文本的叙事顺序来看,《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可以划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艾米丽的葬礼写起,全镇的人都去送葬,但却各怀动机:男人们是去纪念一座令人肃然起敬的纪念碑的倒塌;女人们则想探视艾米丽房子里的究竟,因为除了一个黑人老仆,人们已经至少十年没有进去过了。行文伊始,悬念丛生:艾米丽何德何能,何以使倾城参加葬礼的场面出现?她的去世为何被比喻成一座令人肃然起敬的纪念碑的倒塌?为何在强调社区纽带关系的南方,她竟紧闭房门十余年?第二部分从艾米丽的大获全胜出发,追述了三十年前艾米丽院子里散发出异味之事。而那时,她的父亲刚死去两年,她的情人荷默·贝伦也刚抛弃她不久。第三部分时间大约在三十一年前,艾米丽与荷默·贝伦相爱,一年后,她去药店买老鼠药(砒霜)。第四部分从荷默·贝伦用情不专、无意结婚写起,小镇居民以为艾米丽会选择自杀,然而,他俩依然坐着马车出现在大街小巷,艾米丽甚至还去购买男性用品,令人感觉似乎在筹备婚礼。接下来,荷默·贝伦突然销声匿迹,艾米丽从此闭门独居,直到去世。第五部分又回到葬礼,葬礼后,人们进入这幢神秘的房子,目睹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在艾米丽布置如婚房的卧室枕头上,躺着一具死去多年、皮肉已腐烂的尸骨,旁边枕头上是脑袋压过的凹痕,还残留着一根铅灰色的长发。至此,故事真相大白:艾米丽用砒霜毒死了爱人荷默·贝伦,并伴着他的尸体度过余生,其冷酷、孤傲、扭曲的性格和悲剧的一生跃然纸上。

如果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讲述的主要事件依次应为:

(1)艾米丽拒绝交出亡父尸体;

(2)艾米丽爱上荷默·贝伦并受到众人指责阻扰;分别出现在第三、四章,分列为2a/2b;

(3)艾米丽到药店购买毒药;

(4)艾米丽院子里散发出异味;

(5)艾米丽拒绝纳税;

(6)艾米丽的葬礼,分别出现在第一、五章,分列为6a/6b。

但是福克纳并不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故事情节,而是打破线型叙述顺序,让叙述者按照自己的逻辑习惯自由发挥,从而呈现出小说中的6a-5-4-1-2a-3-2b-6b。这种天马行空、絮絮叨叨的随意自由叙述方式,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将一些杂乱无章的片段纠集在一起,时序来回颠倒;实际上,这些看似自由松散的结构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错综复杂,悬念丛生,却又最终迎刃而解。同时,作者别具的匠心在这种安排中跃然纸上:从作者自己的时间表可以看出,故事由葬礼开始,并且在葬礼中结束,福克纳如此安排达到了制造一种凄凉而宿命的气氛的极佳效果。这种结构自由的创意写作也是福克纳小说自由的重要体现。葬礼给了小说一个沉痛的外壳,过去现在与未来在个中纠缠不清,但终究无法摆脱悲哀的桎梏。

四 结语

福克纳是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被誉为20世纪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探索者。语言和结构自由是其代表作《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文学自由的两种重要体现形式。文学自由的出发点和目的,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创新。福克纳不拘泥于传统小说的条条框框、挣脱先验论的束缚,以精湛的语言、卓越的艺术手段,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兴趣,给读者的心灵带来强烈冲击。其特立独行的语言和行文结构,令许多初读者焦头烂额、望文兴叹,然而一旦熟悉了这种表达风格,又会被他的魅力所深深折服,这也正是福克纳作品的创新和特色所在。1949年,福克纳因为“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参考文献:

[1] 艾峰:《由〈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看福克纳的风格特色》,《长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2] 亨利·詹姆斯:《小说的艺术》,《亨利·詹姆斯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3] 瞿世镜:《意识流小说理论》,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4] 威廉·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5] 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版。

[6] 张炼:《从文史学角度看福克纳的短篇小说创作》,《湘南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作者简介:黄元清,女,1975—,四川内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福克纳威廉
威廉·亚历山大:通过画笔让西方了解中国
破耳兔
《静物与秋叶》
没见到他
一粒沙子
威廉·福克纳的《熊》
一封未开启的信
瓮底的世界——试论福克纳小说中的瓮及相关意象
没落贵族的挽歌——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身体叙述
福克纳非线性艺术叙事范式及其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