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文化透析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

2013-04-29 17:58王春伟李晓晖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文化

王春伟 李晓晖

摘要:近几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企业规模迅速扩张;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人才市场呈现出“大学生找不到适合的工作,企业找不到适合的员工”的奇怪现象,本文从企业文化切入,从大学生的认识与企业实际的差异分析,构建大学生就职企业下的就业指导体系。

关键词:企业文化大学生就业指导

一、从企业文化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意识及内涵的总称,能以企业组织行为所体现。具体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与企业组织行为相关联的、并事实上成为全体员工主流意识而被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1]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二)六家企业的企业文化简述(以IT行业为例)

IBM企业文化:必须尊重个人;必须尽可能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必须追求优异的工作表现。微软的企业文化:尊重失败;释放信息;不需要再开一次会;工作任意小时;建立电子邮件系统;无等级的安排。华为的企业文化:成就客户;艰苦奋斗;自我批判;开放进取;至诚守信;团队合作。海尔的企业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主动参与;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先谋势,再谋利;人单合一双赢;企业生存的土壤是用户。百度的企业文化:永远保持创业激情;每一天都在进步;容忍失败、鼓励创新;充分信任;平等交流。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正德谓雅,迅诀天下。

从企业文化中能看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具备以下特征:专业、敬业、创业、服务客户、具执行力、有创造力、有激情、有活力、高效率、能够团队合作的、抗压能力强的、有责任的。

二、企业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构想

(一)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了解环境,整合资源

高中到大学,环境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充满了各种好奇,喜欢各种尝试,从就业指导角度着手,应给学生更多资源和信息。其包括如下八个方面。1.校园文化。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校训和校风,校训背后讲述了大学发展的历史和大学精神,通过学校师生内在气质表现出来,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的大学生,需要吸收它,其在个人的人生发展中会起着重要作用。2.专业教育。大学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对专业的认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在当前教育体系下,一年级时,需要向学生呈现较为清晰的专业的定位,让学生明晰专业的课程设置、发展方向、应用领域、竞争力等内容,让学生更好能够认识专业,把握专业,培养专业兴趣。3.图书馆资源教育。图书馆是大学最有价值的资源提取场所,现在大学的图书馆大都是综合类的,不简单是纸质的图书,还包括各种电子期刊、电子书、教学课件和其他综合资源,图书馆所有资源的使用率并不相统一,特别是和现代信息技术相关的资源,使用率较低,需要对学生加强图书馆资源教育,让学生能够自我主动提取资源并使用资源。4.第二课堂教育。第二课堂是大学生最活跃的舞台,也是大学生最容易接受引导的阵地。其作用不言而喻。第二课堂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不能简单停留在文体娱乐等浅层次阶段,需要加强专业性和针对性,通过第二课堂弥补第一课堂不足的同时,强化第一课堂所掌握的知识的应用。5.交叉学科领域教育与引导。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出现了一些新兴的行业,这对学生就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几年,就业市场呈现出综合类人才需求上升的趋势,这告诉我们,学生将视野仅仅停留在所读的专业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加强对其他专业的理解和认识。6.增加行业、企业和政治经济信息的提供,引导学生思考。当前大学生呈现出一种态势,十分关注个体的发展,同时对发展比较迷茫。原因是不了解即时的行业、企业和政策等信息,需聘请相关行业和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为学生讲授相关内容,提供思考和分析该类问题方法。降低其迷茫程度。7.强化专业活动,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大多数同学就业的敲门砖是所学专业,因此专业相关的实践动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搭建一个平台,与专业相关的比赛活动是一种实现方式,可以依据掌握专业知识的不同程度去设计活动。在三、四年级时,多参加企业实习。8.身体健康教育意识需提高。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大学生的“宅”的人数在增多,“电脑是最好的朋友”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名词,习惯性与电脑打交道的过程,自然减少了其运动的时间,加之电脑的辐射作用,导致其身体素质下降。

(二)引导学生唤醒自我,认识自我,定位自我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和外因在事物的发展中是同时存在、缺一不可的,但二者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因而作用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大学生,需要唤醒自己、认识自己和定位自己,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1.探索自己的兴趣。兴趣是当人们在专心致志地、及基地从事某种活动,并且忘记了时空和自己的时候,感到最为快乐和满足的状态,找到兴趣能更好知道找到自己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了解自己的兴趣范围,在兴趣上找到与现实环境的结合点,整合现实资源,让自己的兴趣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2.了解自己的性格。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行为方式的总和,表现为个体独特的心理特征。了解自己的性格有助于清晰自己适合做什么性质的工作,不适合做什么性质的工作,能够协助自我更好选择。3.细化自我可能习得的技能。技能是人们通过后天学习和练习而获得的能力,通常表现为动作系统和动作方式。透过自己的在读专业和当前环境的综合因素,罗列出自己能够掌握的各项技能,并且制定完成时间表。4.聚焦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看重的原则、标准和品质。价值观是影响一个人的最根本的内因。大学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要定期了解自己最看重的、最关注的内容,在生活和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勤于读书,善于思考,修身养性

《大学》开篇讲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预知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段文字描绘出了一个人实现梦想的步骤。在大学读书期间,实践是辅助于教学和提高个人能力的平台,而其机会相对较少,接触最多的还是书,故勤于读书是大学生的必备能力,要把它培养成一种兴趣,达到一种境界。在读书过程中需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要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性格、志向去选择性读书,在读书过程中提升自己。修养自己的德行。

(四)引导学生积极实践,抓住机会,实现价值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一个毕业即就业的大学生而言,需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实践锻炼。且要将自己的实践与就业相关联起来。要注重企业的临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更好体验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

(五)主动出击,建立企业信息资源库

在校学生获取企业信息的能力目前尚存在不足,企业对在校大学生的认识目前尚存在偏见。学校相关负责就业的老师需要主动出击,抓住与专业相匹配的企业,并与之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与企业共同探索培養企业所需人才的方式方法,探寻到符合本专业学生就业的道路,促进学生就业。

(六)构建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交互性网络平台

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人们越来越要求高效、快捷处理工作、生活的各项事情。各种人才网站应运而生。且呈现出需求量增大的趋势,在此种情况下,构建起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交互性网络平台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交互性平台,能够更好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在信息传递速度更加便捷,架起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桥梁。

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资源整合,需不断探索其中的共性和差异,不断总结和提炼,落实到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指导,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中。

参考文献:

[1]杨书平,关注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软实力[J],商业文化,2011年第03期.

猜你喜欢
大学生专业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谁远谁近?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