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蕊
小学阶段的音乐课是实施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教育对象是6~12岁的孩子,心理学家艾利康宁和达维多夫以活动特点为标准,将6~7岁划分为游戏活动期,7~12岁为基本的学习活动期。那么针对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应怎样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蕴涵教学的策略性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性进行了研究,意在通过教学研究使学生在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上,感受音乐的美及音乐带给他们的多层次、多角度的情感体验所带来的无限快乐。
1.在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学生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因此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感性认识、实践活动为基础,使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如一年级的《有趣的声音世界》,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从一开始学习音乐就注意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音源、乐器、音响,如:寻找身边的声音;敲一敲,听一听;通过报纸、纸板、塑料袋摩擦、抖动等进行音效模仿,引起他们对音乐的高低、长短、强弱的兴趣和思考,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歌曲教学中。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很容易地将生活中的经验与音乐要素有机结合,更快、更有效地学习音乐知识。而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音符时,一般只讲“二分音符唱两拍,四分音符唱一拍”。这些概念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既抽象又枯燥,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因此我努力创造一个让学生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首先让学生分辨出声音的长短,如猫叫的声音长,狗叫的声音短;大钟的声音长,小钟的声音短,等等。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接着我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路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之后再学习音乐知识,从而完成了音乐知识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2.把乐器、舞蹈、游戏引入课堂,增强学生的自信
开始上课的时候这些孩子都很胆怯,让他们自己起来自我介绍都是扭扭捏捏的,还很害怕,很没有自信。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我把乐器、舞蹈、音乐表演等活动运用到教学当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课堂上恰当运用乐器、舞蹈、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乐器、舞蹈、音乐表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刚刚接触音乐的学生,他们会觉得学习节奏是一大难点,如果只是简单叫他们跟着老师拍掌,则这样枯燥的学习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因此在某些节奏性强的歌曲中,我会尝试多用乐器辅导,先让学生跟着我用嘴和手同时打节奏,并强调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作乐器示范,最后由每组学生中挑选几位出来表演。通过他们的表演和我的引导,下面的学生很清晰地看到台上哪位学生打得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反复练习,学生很快就能把节奏和乐器配合起来。而且这样学习节奏,会让他们感到富有趣味性,学习起来就变得简单。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学习中,我就简单介绍该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脚位,也按照乐器的教学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跟着歌曲跳动起来。
3.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进行周密的思考,反复琢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因势利导。如:自制打击乐器一课,老师让学生带来吸管、胶带、皮筋等物品。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哪些东西可以发声,发出的声音有何特点,再指导学生“穿”、“粘”、“系”等固定的方法就可以了。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完全交给学生做。相信这样制作出来的作品一定会种类繁多。随之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做的乐器结合已学的知识创编节奏,再根据节奏创编不同的旋律,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所以说,坚持从音乐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音乐课堂上的创造活动就不容易走入歧途迷途,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积累丰富的音乐体验。
4.利用音乐开发学生潜能
音乐教育,是开发智能之“乐”课。美丽的音乐,能引发孩子丰富的想象,触动大脑的兴奋点,诱发孩子的灵感,启发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很多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的成就都是受音乐启发而来的。开发智能之“乐”课,能为孩子们以后的发明创造开辟崭新的道路。
如:《森林狂想曲》欣赏曲,由三个乐段交替反复出现构成。这个曲目的欣赏课的教学:①音乐故事(课件创设故事情境)导入:“一个美丽的大森林,在月光如薄纱水般的夜晚,花儿迎着月光欣然绽放;草儿摇曳着身姿向上挺立;树儿舔着甘甜的露珠抽出了新的枝叶;各种动物迈着輕快的步伐出来了。”故事完毕,教室里响起《森林狂想曲》音乐。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显然,神奇的故事,美妙的音乐和精湛的演奏技艺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孩子们的欣赏兴趣被激发了。②分乐段欣赏。第一乐段四四拍子的轻快节奏,配上小调式的旋律起伏变化,让孩子们反复聆听、反复哼唱,让孩子们置身在美丽的森林里,此时孩子们的心灵与森林接触,丰富的想象闸门打开了。第二乐段音乐,各种各样的声音响起,此起彼伏,孩子们的想象空间更大了:蛙声、鸟叫声、蟋蟀声、风声、流水声、蛇声、老虎声、狮子声……它们似在窃窃私语,似在谈情说爱,似在做运动,似在赞美它们共同的家园,又似在表达它们对生命的热爱……孩子们遐想联翩,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感受,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享受。第三乐段是音乐的高潮,孩子们随着音乐尽情欢乐,他们有的说仿佛看到了森林里动物们在引吭高歌;有的说仿佛看到森林里动物们狂欢的热闹场面;有的说仿佛看见动物们在竞选王位的场面……③纵深引导。三个乐段的音乐交替出现,激发了孩子的灵感,给孩子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创作的热情,我让孩子们再次聆听《森林狂想曲》,进行创作。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有的创编故事,有的创编诗歌,有的创编舞蹈,有的用自己懂得的乐器吹奏。④个性发挥。把舞台全部让给孩子,有乐器的同学为上台表演的同学伴奏。把欣赏课上出了开发智能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