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资助育人理念,共建美丽和谐校园

2013-04-29 16:50廖远志
考试周刊 2013年55期
关键词:创新理念资助育人

廖远志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校贫困学生群体日益扩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完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促进贫困学生成长成才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高校贫困学生 资助育人 创新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之间的贫困差距不断扩大,高校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年来,全国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解决好他们的经济困难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使他们自立、自信、自强,不落后于其他大学生,成为国家有用人才,是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资助工作体系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帮助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了学业,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随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加之实际操作过程的环节过多,后期监督和资助后教育力度不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对资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出了更大挑战。

1.资助工作简单化

部分高校资助管理工作人员把资助育人工作简单化为慈善资助,认为资助工作的过程就是把国家、学校、社会的相关资助费用、勤工俭学岗位提供给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差的学生,其中难免会有偏差,这就使得国家和学校的资助资金不能被充分使用。简单的金钱资助只能解决受资助学生表面的困难,而忽略了伴随经济困难而可能产生的内在困扰,并没有对家庭经济困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即无法从根本上达到育人目的。

2.资助目标难以确定

国家助学金和勤工俭学是资助项目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资助过程中由于贫困认定工作缺少统一的尺度难以计量,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1)学生相互比穷;(2)老师直接确定;(3)依据证明材料确定等。

3.育人功能不突出

一些高校存在对资助体系的功能认识不足,对受助学生的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还不够等问题。资助体系不仅具有经济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功能。勤工助学只单方面为学生提供经济利益,却忘记在这一制度中渗入激励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成分,对于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学生不愿意归还国家助学贷款的行为侧面反映了部分学生诚信意识和感恩意识不强。

二、我院资助育人工作的应对策略

我院不仅创新家庭经济困学生资助机制,优化“奖、助、勤、贷、免”资助体系。而且还采用育人与帮困相结合,建立帮困育人新模式。相比其他高校的帮困助学工作,我院更高一筹的地方就是助困育人理念。我院的帮困助学不仅注重对学生的“帮”,更注重对学生的“育”。配合我院“诚、爱、美、洁、精”学风建设,通过辅导员一对一谈心、开展资助相关知识讲座、组织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成才意识、诚信意识、奉献意识和自立自强意识。只有把学生培养成人才,才能使他们在将来拥有比较好的前途,实现自身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回报和感恩社会,为校争光,也才能使他们彻底摆脱这种贫困状态。不管困难与否,学生都要努力成才。我院整个资助工作的一个中心理念就是帮困育人,就是帮助困难学生成为人才。

除了拥有助困育人的先进理念,我院还建立了助困育人机制,主要包括六项制度。

1.推行诚信、感恩教育制度

凡是申请贷款的同学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贷款相关知识的讲座、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申请贷款的同学必须提供一个书面的信用承诺,每年组织申请贷款的学生进行信用承诺宣誓,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家庭经济困学生是通过国家、学校和社会各界的爱心资助才顺利完成学业,是社会爱心的直接受益者,他们应该比其他人更懂得社会爱心捐助对家庭经济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性。虽然国家和社会资助不图回报,但是受助者不应该将接受助理解为理所当然,自己有能力的时候,理应有所回报。为了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并使学生懂得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的道理,我院积极开展各种诚信、感恩为主题的家庭经济困学生教育活动。

2.推行社会公益活动承诺制度

把感恩教育与社会公益活动相结合是我院的一大资助特色。凡是受助的学生必须参与一定量的社会公益劳动,目的就是让学生受到帮助的同时学会通过自己的双手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我院积极倡导学生参加社区义诊、血站爱心献血、为灾区义务募捐、宣扬爱护女性健康等公益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也使受到资助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感恩社会。由于我院在公益活动上的不懈努力,盐城市中心血站、盐城市民政局、盐城市东方女子医院都在我院设立了爱心助学金,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很大帮助。

3.推行困难优先制度

依据学生的困难等级,我院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划分为三个等级,最困难等级的学生优先考虑勤工助学和相关补助。勤工助学是一种由资助者提供劳动机会和劳动报酬,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劳动获得报酬,解决学习费用的资助方法。勤工助学是培养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精神的重要手段,同时勤工助学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部分,它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很好途径,学生在实践中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我院依据学生的学习时间,按照困难优先原则让学生自愿选择勤工助学岗位,真正做到了学习劳动两不误。

4.实行多级多渠道公示制度

为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我院在招生网、校园网、媒体上公示国家、学校及社会上的资助项目,并在新生入学前将资助简介寄发给学生,让他们在入学前就能够了解到各项资助政策,为顺利入学做好准备。学生在校期间,每次发放奖助学金,我院都会将发放奖助学金的通知下发到每个老师和学生手上,让所有人都成为助学金发放的监督员。凡是享受我院奖助学金的学生,学校都会在规定的时间里分别在班级、二级学院、学校显著位置和校园网逐级进行公示,并留下举报电话和邮箱。所有奖助学金经公示没有异议后再进行发放。当然,出于对学生私密的保护,对于学生的某些具体困难我院不予以公示。

5.贷款学生贷款和毕业前确认制度

凡是在我院贷款的学生,我院都会在学生贷款之前讲解贷款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贷款和相关程序,并确定他们所需贷款的金额,还贷的时间等相关信息。在学生毕业前会再一次与学生一起确认相关的贷款信息,并对其再次进行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不仅要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快还款,还要饮水思源、回报社会。教育他们按时还贷不仅仅是个人诚信问题,还体现了贷款学生对国家资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的感恩之心,毕业后用感恩之心努力工作回报社会。

6.心理辅导值班制度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有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何让他们与其他人一样在学校中生活学习,这也是我们资助工作者所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我院学工处、二级学院每天都安排了老师值班,在固定地点专门解答学生学习、生活、心理上的问题。由于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很敏感,不愿意找熟悉的老师为其解决心理问题,我院还建立心理辅导中心,每天安排专职心理辅导员坐班,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以解答学生心理方面的咨询,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好评,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决不让一个家庭经济困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这个目标实现的背后是我院资助工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帮困育人机制的不断创新,长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辛勤付出。

参考文献:

[1]沙爱红.育人为本视域下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1):171-172.

[2]李树宇.浅析高校助困育人[J].教育视点,2008,(8):9-10.

[3]伍冰,张桂华,等.高校助困与育人结合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2):120-122.

[4]韦颖.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创新理念资助育人
大学生资助育人效果评估指标研究
企业信访工作的新思维与新理念
创新理念快乐教学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方法初探
有效教学浸润体育课堂探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基于创新理念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让阳光点亮你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