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晨醒 赵璟一
【摘 要】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映射着文化的状态及变化。网络时代,一种新的语言形式诞生——网络流行语,本文从走红的网络流行语“hold住”入手,管窥文化传播在当今网络时代的一些新变化。这些变化有文化传播主体中草根阶层的崛起、理性的价值取向的增强、传播内容中非主流文化的活跃、传播媒介中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的合作等。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社会文化 文化传播
在现代信息社会,互联网的发展以不可逆转的态势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人们交流传播的载体——语言也随之有了新的变化,网络的生态环境滋生出了新的语言形态——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的典型代表,集中地体现了网络语言的特点。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是由网民创造或由网民积极传播,进而被多数网民认可、接受并使用的语言”。纵观各大网站总结的2011年网络流行语排行榜,“hold住”不仅几乎全部上榜,而且大多名列前茅。可见其广泛的使用度和影响力,因此本文从“hold住”一词入手,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
一、“hold住”走红的概况
1、“hold住”的“惊艳”出场
2011年8月9日台湾综艺节目中,女大学生谢依霖(Miss Lin)以夸张另类的造型、扭捏怪诞的举止、英语混杂的台词亮相,向台湾大学生介绍什么是“Fashion”,并陈述自己在时尚场合是如何处变不惊,毫不慌乱的。在短短七分钟的节目里,她反复强调“整个场面我要hold住”,这一口头禅每次出现都引起现场狂笑、惊呼,加上她夸张搞笑的表演,此视频迅速引起巨大反响,惊爆网络,跨越海峡,引来了两岸网友的热追,谢依霖被称为“hold住姐”,“hold住”这一词语也因此走红。
2、“hold住”的扩散
谢依霖在使用“hold住”的时候,她的本意基本是指掌控、从容应对。“整个场面我要hold住,不能慌……就算我搞错party,我整个场面我hold住。”“hold住”在网络流行开来后,得到广泛而灵活的运用,在各种语境中,用“hold住”造句,例如:
“老师今天的打扮把大家都hold住了。”(百度知道)
“英语我hold住了。”(天涯社区)
“入秋保养关键hold住水分最重要。”(瑞丽女性网)
经过传播和创新再利用,“hold住”的词意被深层挖掘,更加饱满、有力。“今天你hold住了吗?”像这样的句子在没有具体语境和下文的情况下,真是有“无限可能”。不仅如此,“hold住”还从网络世界进入到现实生活,成为社会流行语,甚至还有了《hold住》的流行歌曲。
二、“hold住”映射出的文化传播的变化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和对文化的映射,正像《网络语言的传播与控制研究》的作者王炎龙在书中表述的:“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并交流传播着文化的其他部分及其自身。语言不仅被人们用来表征相似世界知识的事实、思想或事件,而且还反映人们的观念、信仰和世界观等。”①网络语言用自己的方式处理着现实文化在虚拟空间的变异,映射了文化传播在网络时代的独特形态。
1、文化传播的主体:“草根”阶层崛起
语言的产生与传播大致有三个流程:语言的创造——语言的复制——语言的模仿。“hold住”一词是草根网友集体创作的结晶,这个本来是来自草根阶层一时心境的即兴表达,最终从虚拟走进现实,成为社会流行语。在前网络时代,草根话语能得到如此成功的传播是少见的。因为在传统媒体面前,精英阶层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较高的知识水平、理性的思维能力、充分的媒介解接触,精英话语可以轻松就获得认可。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精英被看做是文化传播的主导力量,精英文化也被当做主流文化,大众文化多被看做是庸俗的、肤浅的,不具有先进文化的实力和前景。是因特网打破了这种格局,网络媒体为草根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网民的话语生产能力和热情被激发,由语言层面进入文化层面,代表了草根文化开始繁荣。草根拥有了更多表达的渠道,博客、自拍视频、微博、论坛、社区等都是草根用于表达自我意愿的窗口。于是草根阶层日渐打破了文化传播主体仅由精英单一构成的局面。
2、文化传播的价值取向:理性减少,感性增强
在网络媒介出现以前,尤其是在印刷媒介时期,理性被推崇。尼尔·波兹曼在著名的《娱乐至死》中说道:“印刷术……推崇客观和理性的思维,同时鼓励严肃、有序和具有逻辑性的公众话语。”而在网络媒介出现以后,大众被压制的表达欲望被释放出来,其表达方式大多是直率的、随意的,并不像精英那样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在公共领域发表看法,并且这种看法又都有着一定的知识积累和严谨的逻辑支撑,是严肃而又理性的。“草根”对媒介的使用,往往倾向于表达自己私人的情感体验。“hold住”的源起只是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夸张表演中的一句台词而已,随后迅速成为网民热爱的流行语。另一方面,在网络媒介中,传受双方的界限经常是模糊的,每个人可以是接受者同时又是传播者。网民在进行传播活动的时候,大多也都是随性的。动一动鼠标,几秒钟几万的点击量就可以将一个词语、一个事件、一个人物在网络上散播开来。这样的速度传播的文化内涵很难讲是充满理性的。也许被称为“hold住姐”的谢依霖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一时戏语会引起如此规模宏大的反响。很多爆红网络的视频、帖子、微博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拥有几万或者几十万的点击量,经常是出乎创作者的意料之外。
3、文化传播的内容:非主流文化越来越活跃
追溯“hold住”的历史,并非“hold住姐”的原创,而是起源于香港的英粤混合词,香港在一百五十多年的殖民期中,英语和粤语紧密接触,出现很多英粤语的混搭词语,“hold住”便是其中一例,词意是“要保持某种状态”。这个词语的组合方式并不符合汉语习惯,在大陆的词语中英汉混搭的词并不多见。“语言永远处在从无序到有序的不断演化过程之中,语言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动态平衡的符号系统。”②一方面“hold住”无论是“祖籍”香港,还是来源于被再创造的台湾,对大陆来说都是“非本土的”。在网络时代,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和融汇是一种趋势。另一方面“hold住”从词语组成方式和词语涵义方面来讲都是新奇另类的,它可以被接受和传播说明了现在的文化是充满灵活和包容的。从这两个方面来说,无论是地理上的港台文化跨越海峡,还是内涵上的个性文化调侃主流,“hold住”都代表了一种非主流文化的活跃趋势。
非主流文化是相对主流文化而言的。“主流文化就是表达国家正统意识形态的文化。不同国家体制、不同历史时期,都有表现国家意识的正统文化……所谓非主流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在目前,非主流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③网络流行语对传统语言进行的网络化的再造,是充满个性的、感性的、新奇的,甚至是怪诞的、难消化的。这些网络流行语所反映出的价值观和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主流偏离性。
4、文化传播的媒介: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从竞争到合作
2011年8月30日《文汇报》的一篇报道中写道:中国农大农村生源28.26%,近十年首次跌破三成,农业院校农民子弟hold不住。2011年9月9日《新民晚报》一则标题为:激情人生你hold住吗?2011年9月19日评论社会现象:“hold住”老百姓的心,才能真正杜绝经济发展中“hold不住”各类现象。2012年2月13日《南方日报》分析:老板新老交替,佛企如何hold住?自“hold住”一词在网络上流行起来后,也被许多报纸引用,从线上到线下,完成“hold住”兴起的全过程。没有了线下媒体的认同、推崇,“hold住”不能算是真正的流行语。毕竟网络上的“hold住”还是显得随性和非主流,而经过专业化的大众传媒这道程序后,“hold住”也就由此“主流”起来。
由此可见,传统媒介与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介之间并非像人们预想的那样,激烈竞争,非此即彼。在度过初期彼此恐慌的竞争后,二者已经开始探索共存共荣、相互支撑的新途径。在我国,越来越多的电视、杂志、报纸开始“上网”,从开始简单的把线下的内容转移到线上,到后来的多方面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自己的网站、社区、微博。从开始的复制传统媒介的内容,到吸取传统媒介的经验组建信息收集、加工、传播,二者已经找到了更多的融合渠道。新旧媒体经过多次的较量,没有出现人们想象的那种局面——传统媒体将退出历史的舞台,网络媒体独占天下。毕竟各有优势也都各有缺陷,新旧媒体的融合、共存无疑将带给文化传播更多更新鲜的传播方式,二者的融合会将催化出新的媒介文化。
结语
每一种语言都应该经过社会的规范、约定俗成之后才能真正地流传下来。网络流行语现在的发展也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它更倾向于自然的‘生活语言,而忽略科学语言,注重语言的主体性,而忽略语言的社会性,注重语言的个性化而忽视语言的规范性。”④网络流行语在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语言、文字的传统审美和价值,甚至有些冲破道德底线的网络流行语不仅给语言自身,也给文化带来了污染。虽然有包容力的文化是充满生命力的,但是真正有价值的语言应该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而真正有价值的文化也是应该经受住时间的打磨。在网络时代诞生的各种纷繁复杂的文化形态,我们在肯定其价值的同时也应该理性审视,因为只有积极健康的文化才能引领人们走向文明。
参考文献
①王炎龙:《网络语言的传播与控制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118—119、148
②王希杰:《王希杰修辞学论集》[M].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8
③胡小岩、史鹤,《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突与调控》[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3)
④王炎龙,《网络语言传播与规制的多维审视》[J].《新闻界》,2007(6)
(作者:均为华中师范大学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