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间文学融入幼儿园课程

2013-04-29 14:57:22陈稳静王金利
考试周刊 2013年59期
关键词:融入策略幼儿园课程民间文学

陈稳静 王金利

摘 要: 民间文学蕴含着人类的智慧,是幼儿园教育的文化资源,利用民间文学作品培养幼儿的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使之融入并渗透在幼儿园的其他课程内容之中,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民间文学 幼儿园课程 价值取向 融入策略

民间文学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人民的口头创作,这种文学包括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歌谣﹑长篇叙事诗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民间文学能培养幼儿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透彻的理解力,带给幼儿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因此,将民间文学融入幼儿园课程对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内在需求

我们经常看到幼儿欣赏某一文学作品时的种种表现,他们时而欣喜,时而悲伤,时而惊恐,时而愤怒。他们接受文学作品丰富内容及内涵的过程,是作品描绘的生活场景与精神世界与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真的启迪过程,是善的陶冶过程,是美的享受过程,是心灵相互沟通、情感交融共鸣的过程,是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内在需求的过程。民间文学以幼儿生活为来源,作品中的形象都是鲜明的,幼儿与作品进行相互作用,在体验与想象中,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嬉戏,是主体与课题生命运动“力”的契合。因此,民间文学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更为贴近,更多地呈现出教育的生态性,从而更多地体现出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内在需求。

二、民间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

(一)民间文学是作家对生活的高度认识与评价。

艺术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民间文学也不例外,它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深刻领悟、认识与评价。与其他艺术相比,民间文学的感性认识中沉淀着丰富的理性成分,民间文学的内容应有尽有,包括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歌谣﹑长篇叙事诗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这些民间文学给幼儿传递各种文化知识、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旨在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文学作品,让幼儿感知、理解文学作品所展示的丰富生活,增强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性。如古诗《悯农》、《游子吟》等情感教育类作品,通过一幕幕的情景再现,孩子身临其境,逐渐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深刻寓意。神话《西游记》中大智大勇、调皮可爱、刚正善良的美猴王形象,已深入小朋友的心中,成为孩子们行为的榜样。这些源于生活的描绘对象,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与评价,然后提取生活中的精髓编到作品中,使作品有超越时空的大量的细节描述,使形象栩栩如生,使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入木三分,使文学作品中的每一个形象都各具特色。

(二)民间文学是用语言塑造文学形象的艺术。

语言具有间接性和模糊性的特点。民间文学的真、善、美的形式隐含在语言中。幼儿必须对语言文字信息进行理解和想象,才能在头脑中产生具体的表象,这一特点,给幼儿无限的艺术想象空间。接受美学认为,文学的艺术想象是由作品和读者共同创造的,读者是否被作品感动,要看读者的想象力在多大程度上填补了作品留给读者的艺术空间。读者大脑中的形象越细腻,越丰满,越鲜活,就越激动人心。

从以上特点看,民间文学作品对儿童的教育有多元价值。首先是审美价值:语言美、形象美、心灵美、意境美;其次是多功能的其他认识价值:科学知识的、人际关系的、行为品质的;再次是娱乐价值:引起美感享受,愉悦身心;最后是促进想象力、创造力、情感体验等审美心理发展的价值。[1]

三、民间文学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民间文学的特点建立具有特色的园本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一)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作品,为儿童所喜爱。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为幼儿选择民间文学作品时,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为幼儿所喜爱的作品。

1.选择形象鲜明生动的民间文学作品。

民间文学作品塑造的形象都抓住了其外部鲜明的特征,表现出形象的鲜明的生动性。如作品童谣《小老鼠》: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小老鼠顽皮的形象描写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深受幼儿喜爱。

2.选择结构简单、情节单纯有趣的民间文学作品。

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比较简单并且多停留在表层,因此,教师在选择作品时应选择情节不过于复杂、人物数量少且关系简单的作品。另外,作品还应具有趣味性,如《三个和尚》,作品结构简单,情节单纯有趣。

3.选择语言通俗易懂的民间文学作品。

幼儿的语言理解水平还很低,不能准确理解抽象水平高的词汇,如果教师发现作品中有幼儿难以理解的词汇,就可以在不影响作品原意的情况下加以修改。如“尽收眼底”可以改为“把什么都看到”,“山路崎岖不平”可以改为“山路高低不平”。

4.选择题材生活化的民间文学作品。

幼儿认知经验的积累来源于生活,只有生活化的题材才能丰富幼儿的认知结构。如选择含有哲学启蒙知识的《小马过河》,使幼儿明白做事情不僅要善于分析,善于动脑,还要身体力行地亲自实践。再如《守株待兔》,使幼儿明白要热爱劳动,不偷懒。

(二)民间文学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渗透。

1.营造民间特色环境。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营造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2],“对幼儿园环境营造的过程就是把教育意图客体化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把教育目的内容具体化贯彻融入要营造的环境中”[3]。因此,我们可营造能激发幼儿对民间文学兴趣的环境氛围,使幼儿置身于一个富有民间文化气息的环境中,与环境形成良好互动,同时在互动中使环境和课程得到不断丰富。如教师可以在墙饰布置中安排民间故事、童谣的内容,在听觉背景中出现民间故事和童谣,使之不经意地深入幼儿的大脑,形成一定的记忆。教师还可以利用相对较大的空间设立民间区域,如民间小舞台、民间表演区、民间美工区等,使幼儿在操作中内化形成文学表象。

2.有效渗透于一日生活中。

民间文学应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在晨间播放一些幼儿喜欢的民间文学歌曲,让幼儿在闲暇之余欣赏,加深对民间文学的印象;平时教师也可组织幼儿欣赏一些相关的民间文学作品,使幼儿了解和喜欢我们的民族文学;午后老师可带幼儿到园所特有的表演区中,让孩子们尽情地演绎对民间文学的理解,以充分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多组织一些竞赛类活动,这样更激发幼儿对民间文学活动的兴趣。

(三)民间文学与相关学科的整合。

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有限,因此在开展文学教育活动时,经常要与其相关的其他学科内容形成系列活动,使儿童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如故事《小熊开商店》涉及数的概念及常识,如果不解决这些知识点,将会影响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因此,在本次活动中,要利用图片、幻灯片等形式进行科学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全面、细致地理解作品内容的巧妙之处。

总之,民间文学融入幼儿园课程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真正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6.

[3]彭海蕾.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2.

猜你喜欢
融入策略幼儿园课程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对联与高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04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生态理念的融入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策略
求知导刊(2016年32期)2016-12-20 19:56:18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02:05:23
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小花籽开出幼儿园五彩课程
论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思结合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