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013-04-29 14:56杨婷
考试周刊 2013年54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数学

杨婷

学校的学习活动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启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助手,教师的任务是按照学生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要使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财富,必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悬念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惊奇、疑惑、新鲜感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动机。有了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2.创设生活情境,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深化所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如在学习了元、角、分的知识后,我让一部分学生在教室里扮演售货员,另一部分学生扮演顾客来买东西,加深学生对元、角、分的认识。又如在学习了24时计时法后,让学生用24时计算法,说出自己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或表示出爸爸、妈妈上下班的时间。这种实际情境,既有感性认识的一面,又有理性认识的一面,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空间

创设情境是设置“空间”的前提。课堂氛围最能影响学习情绪,这已为许多心理学家所肯定。经验也告诉我们,在平等、宽松、自光的情绪体验状态下学习,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记忆牢固。反之,在被动、紧张、低落的情绪状态下,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创设问题情境更是创设自主学习空间的关键步骤。

数学内容虽然是抽象的,然而大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小学生接受的原形。例如,教学元、角、分加减法时,我出示价格表:一块橡皮八角,一支铅笔三角五分,一把尺子一元……让学生根据价格表,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新知。

总之,“现实化”导入,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跃跃欲试,急于探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数学充满趣味;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找,结论自己总结。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如从不进(退)位到进(退)位;从除尽到除不尽,等等。利用数学知识发展过程的矛盾导入,能满足儿童希望自己是研究者的学习本能,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空间。离开“空间”,自主学习只是一句空话。

三、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氛围

我在教学中,重视在“情感调动”、“民主交流”、“兴趣激发”、“成功体验”等方面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

1.营造“爱”的氛围。

“没有爱的教育是贫乏无力的”。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从步入课堂开始,教师就必须精神焕发、情绪饱满,从言语到动作,甚至眼神,都充满着对学生的信任,对数学学习的激情。教师应重视平时与学生的心灵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别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

2.营造“成功“氛围。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强大的内部动机,取得更大的成功。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为什么2+2与2×2相等,而3+3与3×3却不相等呢?”我启发他画图表示两个算式的意思。学生画出图后,学习热情高涨。从而让全体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获得前进的动力,以更好的态度参与自主学习。

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把学生引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数学不仅是一门具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学科,它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智力价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而且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数学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