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翻译能力的培养

2013-04-29 13:30郝青
考试周刊 2013年57期
关键词:翻译能力非英语专业培养策略

郝青

摘 要: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大学英语课堂上忽略的问题。当前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及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迫切要求教师重视大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语言学习者的翻译能力。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进行探析,希望通过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 翻译能力 培养策略

语言本身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在英语的五种技能——听、说、读、写、译当中,如果把听和读看成是语言的输入,说和写是语言的输出,那么翻译就是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于一体的一种双向活动。翻译是语言综合技能的体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翻译能力的重要性

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听、说、读、写、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听和读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是语言习得的主要源泉,说和写是语言输出和语言交际的主要手段,翻译是语言交际中两种语言转换的桥梁。“译”可被理解为“听说读写译”的中心环节,它是信息收集、加工、转化、输出,最终形成概念和认识的枢纽,是外语学习者语言和知识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翻译的过程就是两种语言的转化过程,这一环节可以通过输出加强和巩固已习得的语言知识,同时可以刺激和引导更多的语言输入,提高学习和输入的主动性。由此可见,语言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不可忽视。

随着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同国外交往的增多,英语的实用性和交际能力要求在我国日益突出,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专业的翻译人才有限,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大学英语缺乏对公外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因此,将翻译教学贯穿到大学英语中,培养公外学生的翻译能力成为解决我国翻译人才匮乏的一个有力渠道。

2005年2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大学英语四级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做出了重大改革,翻译题型的改革很大,其命题形式变革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常用句子、短语或习惯用语的汉译英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自2013年12月的考试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将对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进行再一次的改革和局部调整。调整后,翻译题由单句翻译变成与考研题相同的整段翻译,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部分的分值提升15分。翻译难度有所提升,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六级长度为180~200个汉字。这一改革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促进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翻译能力的培养。

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翻译能力的现状

我长期致力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第一线,对目前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翻译能力有着深刻的了解。大多数学生的听和读的能力相比较说、写、译的能力要强一些,换句话说,学生的语言输入能力强于输出能力。在学完新编大学英语第一册之后,我对期中考试中学生汉译英部分的得分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学生翻译题部分平均分只有6.126分,及格率仅有17.2%,是所有题型中得分最低的一项,远远不能达到新大纲所提出的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要求。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状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英语教育政策的导向影响。自2005年2月四六级改革以来,四六级考试中虽然加强了翻译能力的考核,但是翻译部分只占整个试卷比重的百分之五,比例非常小。在这种政策的导向下,很多英语教师忽略“翻译”的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很多年轻教师更是着重构建全英文的交际教学环境,抛弃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这种教学环境直接导致了非英语大学生翻译能力普遍较低的严重后果。第二,学生翻译技巧的普遍缺乏和翻译练习的不足。在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并不重视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很少讲授翻译的基本理论和策略,也很少布置翻译的相关练习作业。翻译理论的讲述和翻译策略的掌握对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反复的翻译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能力。第三,西方文化知识贫乏。翻译既涉及两种语言,更涉及两种文化。它不仅是中西方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相互交换,更是两种思维的相互碰撞和交流。语言翻译的根本任务就是传播和交流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将大量的心思用在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上,虽然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大大提高,但是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明显不足,这直接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影响了学生的翻译水平。

三、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2013年12月的新四级考试增加了翻译题型的比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翻译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重视,必将受到高等院校的重视,教师有责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如何培养和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翻译能力呢?

(一)从翻译的基本理论和策略抓起,循序渐进。

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并不少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可是仍然对翻译无从下手,其主要原因是不了解中英两种语言结构的差异,缺乏基本的翻译技巧,因此大学英语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传授翻译方法和技巧。 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本文章的学习中,精心挑选一些疑难冗长、结构复杂的句子,适当有效地传授一些基本翻译理论和技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安排时间集中进行翻译理论的专块讲解和练习,系统地讲授翻译理论知识,如:省略、增添、重复、选择词义、引申词义、词性转译、颠倒、句型的变换、肯定与否定、分与合,还有正反译法、分译法、增词法、各种从句的移植与替换、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等。向学生讲解技巧并训练,可以使学生对翻译形成初步的认识,打下翻译的基础,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翻译的兴趣,增强自信心。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可以推荐课外书目,同时也需要学生配合完成翻译的课外练习,要求学生多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有效的翻译练习。翻译练习的形式不要过于单一,可以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兴趣。练习形式包括学生的自我练习、小组练习、合作学习、任务学习等。简而言之,翻译是一种实践,只有经过大量的练习,将所学的方法和技巧付诸实践,翻译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除了要通晓两国的语言文字外,还要学习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具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例如,在中国,白色代表死亡;在西方,白色则代表纯洁。“black sheep”不是黑羊,而是指品行不好的人。因此,在日常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的相关内容,加强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如风俗习惯、文学艺术、历史事件、宗教文化和寓言神话等。教师通过讲授中西方的文化,有助于学生了解文化,使用正确的语言,提高翻译质量,同时提高语言学习的趣味性,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随着社会对翻译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以及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行,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能力刻不容缓。教师需要在翻译教学上改变以往忽略翻译的教学现象,进行前所未有的探索和努力,加强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最终全面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中国翻译,2003(1).

[2]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3]刘戈.解读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9(3).

[4]孟继有.翻译与大学英语教学.北京大学学报,1995.

[5]吴伟雄.实用英语翻译技巧.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6]张美平.翻译技能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中国科技翻译,2005,(2).

猜你喜欢
翻译能力非英语专业培养策略
浅议大学英语课堂设计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翻译教学中翻译能力的培养
PACTE翻译能力模型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翻译
浅析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在非英语专业听力理解中的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