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言文字的运用”

2013-04-29 13:02张晋婧
考试周刊 2013年57期
关键词:课标语言文字语文课程

张晋婧

2011年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既是对十年课改的坚持,又是对课改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回应,更是对未来实践的期望。

与2001版的课标相比,修订稿有一个亮点,就是回答了“语文是什么”这个问题。语文课程是什么?这个问题躲不开,绕不过,是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的问题。课标没有打太极,而是直接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很明显,目标和任务聚焦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

什么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或者换个提问的方式,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哪些?它包括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也包括工作、生活中的听说读写活动;它包括实用的、工具的语言文字的运用,也包括审美的、文学的语言文字的运用。它的实质,就是利用“语言文字”这个载体,获取信息,实现交流,表现我们的存在。

那么,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为什么一定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呢?我们的面前出现过两条路,一条是以知识、技能为线索的,把语文教学分解成多少个知识点,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慢慢地异化成了应试的工具,事实已经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第二条路,是人文精神的崛起,一些老师对“工具性”深恶痛绝,语文教学成了文学教学,但这样容易掏空语文教学,慢慢地进入了空气稀薄的高空,这条路似乎也是走不通的。老的问题没有解决好,新的问题又来了。课程标准试图在开辟第三条中间路线,它指向语言的功能,强调了语言的实践,工具目标得以落实,人文目标落地生根。抓住核心任务不偏离,争取综合效益不偏废,这就是课标追求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聚焦在“语言文字运用”上,这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怎样的要求?一句话,把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

——语言文字运用的主语是“我”。我读,我说,我写,语言文字的运用应该是非常生动,非常美妙的。激活学生的动力、欲求,让学生与语言接触、嬉戏、激荡,永远是第一位的。拿识字来说,不单是帮助学生建立“符号字典”,更是要建立“心理词典”,这样在语言文字运用的时候,才会汩汩汤汤。外在于学生的心灵,无异于对语文的亵渎和谋杀。

——语言文字运用的场域是“语境”。读一篇文章,真正进入文本的语境,文本的每个细胞都活了,作者自己跑出来找你对话;写一篇文章,真正进入到一个意义场,一个审美场,就会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语言自己就会说话。进入语境场,意义场,审美场,有人形象地说是“偷维纳斯的腰带”,非常美的事情。有一节作文课,记一张珍贵的照片,一个学生在课前说得很好,上课了,在老师“四素”的指导下,反而不会说了,由此可见适应语境的规律多么重要。适应语境的规律,我们可以称之为“适应律”。

——语言文字运用的机制是“转换”。从意到言,从言到意,从能指到所指,语言文字的运用发生在“转换”上。把握转换的交切点,寻求转换的适合方式,展开转换的过程,创造转换的环境,这是语文教学的秘密,这就是我所说的“转换律”。语言转换的规则很多的,这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去开发。我在教学《三打白骨精》时,提出了一个问题:白骨精一出现,在唐僧师徒四人的心目中,各是怎样的形象呢?学生发现了,在猪八戒的眼里是美的,唐僧的眼里是善的,孙悟空从优美的外表中看出了妖,看出了假,看出了恶,沙和尚没有写,他对男妖怪没有感觉,对女妖怪也没有感觉。这样就进入了冲突的语境,文本的语义转换成了心理的语义,进而发现“三与古典小说的故事性”,建构了言语图式。由此可见,“矛盾”是个好办法,它是言语转换的动力。

——语言文字运用的品质是“选择”。为了生命样态优化而创新,这是人的文化本性。我们要培养学生语言趋优的意识。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在某个语境下,为什么这样说而不那样说,怎样表达得更好,这种选择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选择语料的规律”,我们可以称之为“选择律”。管建纲先生的作文评奖课,就是这一规律的具体体现。

——语言文字运用的理想是“得体”。说话讲究语体、写文章讲究文体。言语的类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日常语言、科学语言是传达型的,文学语言是表现型的。两类语言生成的特性不一样,价值取向不一样,教学活动的策略也不一样。建立丰富的言语图式,懂得如何自然、老道的表达,这就是我说的“得体律”。

我有个感觉,真正体现语言文字运用的课堂,是非常有“现场感”的,很生活的,也是非常有生机的。在语言文字运用中,师生进入一种语境,达到融通、自由和美的境界,心灵彻底升华。

新的语文定位,新的教学思维,也催化语文教师的素养发生结构性的变化。语文教师应该是一门活的语用学,把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传递给学生,给学生做好言语文字运用的示范;语文教师应是一个好的对话者,把整节课看做是一次语言实践,营造一个良好的现场感,体验语言运用的美妙;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文化的使者,在自然、得体的语言运用中,教化学生,同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握语言应用的规律,把握鲜活的文化。

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点,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课标这样规定,也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而是回到了常识。——因为,语言的本质就在于运用。学生是语言的学习者,也是语言的使用者。语文课程的新定位,肯定还会遭遇争论,在实践上还会遇到困难,但肯定的是,语文教学会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往前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猜你喜欢
课标语言文字语文课程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