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昌
摘 要: 让学生习作反映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真实情感,体现学生的童心、童趣,就是要让学生的习作生活化。作文教学要“以学定教”,让习作更贴近生活,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生活的技能。
关键词: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习作积累 下水文 生活化
在当前农村小学生中,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学生不太喜欢作文,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喜欢作文课的,但学生在习作时总是感觉力不从心,效果不佳。高年级学生不喜欢老师限定太多的框框,而喜欢自由表达,喜欢写自由命题的习作,喜欢写内心深处的感悟。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病根”是:(1)不细心观察生活,没有生活储备,选材困难;(2)没有丰富的语言储备,缺少基本的表达方法;(3)习作内容、形式等条条框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治此“病”的良方是让学生习作反映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真实情感,体现学生的童心、童趣,简而言之,就是要让学生的习作生活化。
一、丰富学生的习作积累,是习作生活化的关键
在作文教学中要做到“放长线钓大鱼”,放长线就是要做到“三个积累”,“大鱼”就是较高的作文水平。高的作文水平、能力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来自于学生生活、课堂中的积累。我们要指导、帮助学生实现这“三个积累”。
1.语言积累。
语言丰富了,自然会有精彩句子涌现。我运用了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语言:(1)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读书,让学生学会体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做到意文兼得。同时,每天抽出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口语交际,为学生积累语言提供保证。(2)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有专门的积累本,鼓励学生摘抄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并做到经常翻阅;鼓励学生多背名言警句,即使没背过的,也要努力做到用时能找到。
2.生活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丰富了,写作材料就多了。我们可以多组织一些生动有趣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收获之多是难以估量的。我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了诗词竞赛、习作竞赛、美文朗诵比赛、故事大王、踏青写生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引导、教会学生观察、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生活,达到丰富学生生活见闻的目的。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看到许多以前未曾注意的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倾诉欲望。习作真正成了他们表达、交际的工具。但要注意:不要把活动与作文捆在一起,活动的目的是积累。
二、教师亲写下水文,树立榜样
教师要亲自写下水文,体验习作,这样有利于有的放矢、重点指导。也可以和学生同时现场习作,让学生加以对照,找出闪光点和差距。这样指导更具有说服力,既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消除了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又形成了学生与教师比写作水平的氛围,使师生共同进步。
三、教师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
习作教学生活化,首先要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师首先要放开自己的思想使自己先“生活化”。教师如果单纯认为课堂才是进行语文教学的阵地,课本才是进行教学的主要武器,就要把学生当成“假想敌”.怎么会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化呢?怎么谈得上习作生活化呢?作文的取材主要来源于生活,只有具有“生活化”的思想理念,牢固树立大语文观,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才能将生活中的素材信手拈来地为我所用,表达自己生活的真实感受、真情体验、真正乐趣,才会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人物现象。
四、绿色评价是习作“生活化”的动力
农村小学习作指导一般流程是“审题指导→选材指导→表达方式与技巧的指导→学生练习”,不难发现,这种流程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从审题到选材甚至如何表达都被“辛苦”的教师所代替,习作思路被框定,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表达的是教师的理解,学生习作必然“千篇一律”,而学生的创造性就在“千篇一律”中被扼杀了。这样的习作练习,学生能不怕吗?能学得不累吗?对习作能感兴趣吗?那么,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
1.创设修改平台,在赏评中指导修改。
(1)示范赏改。教师选择一两篇有代表性习作,让学生读一读、议一议、评一评,教师予以适当的点拨和指导,使学生受到启发,为互评互改打下基础。(2)互评互改。学生在明确本次评改重点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进行赏评,学生之间交流习作,自己动手评改他人文章,按照教师提出的各项要求进行批改。(3)自评自改。自评自改是提高学生自由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习作的训练目的。
2.赏析为主,让学生体验成功。
我的习作评改以赏析为主,努力做到:(1)多给学生一些自我评价机会。我经常创造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自我展示的机会和空间,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充满兴趣地反复阅读自己的习作,一词一句地寻找自己习作中的闪光点。(2)多给学生一些赏识性评价。我在引导学生相互评改时,以赏识肯定为主,寻找习作中的优点,照亮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