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二生肖》看海外回流文物收藏

2013-04-29 00:44尚晓娟
投资与理财 2013年6期
关键词:古董商拍品藏家

尚晓娟

2012年底,由成龙执导并主演的《十二生肖》以文物珍宝、国际大盗、拍卖造假等热点,成为贺岁档中最受关注的影片。影片中,“成龙”率领的“J C 国际侠盗集团”苦苦追寻圆明园流失文物铜兽首十二生肖。最终,“成龙”不惜以命相搏,将即将投入火山口的龙首抢救出来,最终十二生肖铜兽首如愿回归祖国。

然而,现实中,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铜兽首全都回来了吗?

自18 6 0年英法联军烧劫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流失海外,至今已过去了150多年。除了已现世的马首、牛首、虎首、猴首、猪首、兔首、鼠首这7尊兽首外,其余5尊兽首踪迹全无。

十二生肖最早现身是在20 0 0年春,包括牛首、虎首、猴首在内的一批圆明园文物在香港拍卖。中国保利集团参与竞拍,斥资3300万港币,使得3尊兽首回归祖国。2003年,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在美国寻访到猪首的下落,爱国企业家何鸿燊向该基金捐款60 0余万港币,将猪首购下,捐献给国家。2007年,何鸿燊又花费6600多万元,将马首购下,也捐献给了国家。

2009年,兔首、鼠首一同出现在法国佳士得拍卖会上,厦门商人蔡铭超以2 .7亿元的价格拍下,却拒绝付款,当时引起极大轰动与争议。有人认为佳士得拍卖行无视中国人民的感情,明知拍卖的文物不合法,还要拍卖,蔡铭超此举不过是以牙还牙“玩”对方一次;也有人认为,即使拍卖行无视拍品来路,一意孤行,作为竞拍人,还是要讲诚信。

目前,这两件兽首仍在法国,这次拍卖也因不能付款而不了了之。

海外回流文物知多少

圆明园流失的文物每次在市场出现,都会引起轩然大波,其文物价值真的有那么高吗?记者了解到,19 8 5年铜兽首第一次拍卖时,价格不过每尊500美元,而后价格一路飙升,一直狂奔到现在的1400万欧元。有人认为这纯属敲诈。

专家介绍,大多现身拍场的海外文物价值都远远低于拍卖价,之所以拍出天价,正是拍卖行利用中国人的爱国热情,趁机提价,牟取暴利。

据不完全统计,文物收藏量在10000单位以上的古董商在全世界有3000人,这些重量级古董商在全球控制着一个复杂、紧密的文物交易市场。多年来,这些古董商们在对待中国文物时的态度是一致的,那就是进入市场的中国艺术品都是为中国人准备的,不管原来为何人所有,将来都会以天价转卖给中国人。

100多年前,西方列强炸开中国国门,抢走了难以计数的珍宝。10 0年后,中国人刚刚在经济上站稳脚跟,又要花巨资将这些文物回购回来。从情理上讲,被抢走的文物还要自己花钱买回来,确实难以理解。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并无更有效的方式追索这些流失的文物。

记者了解到,随着困扰很多国家的文物纠纷不断增加,涉及追索文物的国际公约也相应出台。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0年签订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19 9 5年签订的《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这些公约规定,因战争、走私等非法进出口原因而被掠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该归还。

然而,这些公约对于中国并不适用。据专家介绍,国际公约的追溯期一般不超过50年,八国联军掠夺的圆明园文物根本就不在追溯期内。其次,文物持有人不一定是掠夺者或盗窃者,一件文物几经转手,其身份早已“洗白”,持有者有权拒绝归还。而且,上述公约仅在缔约国之间产生效力,而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都不是缔约国。

国家为了抢救流失的文物,每年都有50 0 0万元专款用于收购,但对国际流通市场,这笔巨款不过是杯水车薪。未来,通过外交等官方途径追索流失文物,或许是可以尝试的第三条路。

过去100年里,中国流失的文物究竟有多少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发起一项调查。据统计数字,因战争与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现在存放于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的就有167万件,而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更是博物馆藏数量的数倍。

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主要通过四个途径:一是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掠夺的;二是当时来华的外国人从中国偷带出境的;三是一些外国人勾结中国军阀和不法商人,以极低价收购,偷运出境的;四是通过正常交易或赠送流出的。

在这四种渠道中,前三种都属于非法渠道,只有最后一种尚属合法。

虽然渠道合法,在价格上并不合理。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没有制定禁止文物出境的相关规定,很多国宝级文物就这样被外国人趁机买走。比如,2 0世纪初成立的日本山中商会是外国人在中国开设的最大古董买卖机构,该商会利用庚子赔款,收集了大量的中国艺术品,再转销到欧美各地。此外,包括抗日战争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上的差距,日本人趁机买走大量文物。

现在,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正在试图将这些艺术品买回来。

理性收藏海外回流文物

1992年,中国开放艺术品拍卖市场,海外藏家开始把流落异国的中国古董拿到中国拍卖。2002年,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明文规定,允许私人收藏艺术品,海外文物回流开始出现高潮。

“大概是2003年的时候,中国艺术品的价格开始从国外高于国内,转为国内高于国外,‘出口文物也转为‘进口文物。”一位上海古董商告诉记者,当时,很多像他一样的古董商开始业务大调整,从国外拿货到国内来卖,赚取中间的差价。

中国艺术品市场火起来之后,内地艺术品不足以支撑市场,海外回流文物自然成为拍卖公司的志在必得。中国拍卖市场火爆起来之后,海外回流艺术品经过这三个阶段:从最初由海外藏家单独带拍品到国内进行拍卖,到国内拍卖行到海外征集,再到如今海外买家有组织地到国内进行拍卖。

目前,国内各大拍卖公司的拍品中也有30%左右为海外回流品。

国外收藏家的传统是特别注重流传的问题,因此很多海外回流的艺术品都有清晰的著录,这使得海外回流文物回到大陆很容易成交。以2011年数据为例,当年,海外回流文物成交率81.66%,远高于市场55.16%的平均成交率。当年共计581件1000万元以上的成交拍品中,有142件源自海外回流,占比高达24.4%。统计数字显示,在海外回流文物中,中国书画占据主要份额。2011年,源自海外的142件1000万元以上的海外回流文物中,仅中国书画就有109件。

然而,海外回流文物并不都是真品与精品,鱼龙混杂的现象近年也越来越明显。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认为,这些年回流的艺术品罕见精品,精品数量仅占全部回流文物的5%-10%。好的东西根本没回来,是因为国内收藏家出不起国外藏家给出的价格。尽管现在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行情好了,但是国内藏家的财力与国外藏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另据有着多年海外征集经验的匡时拍卖行董事长董国强介绍,在征集过程中,常常碰到很多会“讲故事的人”。这些外国人动辄说自己是名门爵士之后,家中留传下很多中国古董,但其实很多都是低价买来的假古董。造假并非中国独有,在国外也很盛行。所以,专家强调,海外回流只能说明艺术品来源的一个阶段,并不等同“流传有序”,也不能理解为“珍品”。购买海外回流文物,还是要擦亮眼睛,斗智不斗富。

如今,去海外淘古玩成为很多藏家的乐趣,在荷兰、英国等国家的古玩店里,确实还有很多中国的好东西,鼻烟壶、陶瓷、玉制品,器型很多,品种很全。

收藏家李济介绍,很多中高档的文物拍品,在国内的价格反而略高于国外。他自己收藏的一些明代笔筒、晚清小件,都是托朋友从国外买来的。大约8年前,他在荷兰一个很普通的古董店里淘到一件明清花小罐,当时花了500欧元,折合人民币不到50 0 0元。回国后,被一个玩青花的朋友看中,喜欢得不了的,还没等他想好卖不卖,对方就开价8万元。李先生还以为自己占了便宜,转手就赚了10多倍,没多想就把这件青花转给了朋友。没想到两年之后,这位朋友把一批青花送到拍卖行,其中这件小罐拍到了24万元。两年净赚16万元,这下该轮到李先生后悔了。

李先生介绍,近几年去国外淘宝,碰到的都是中国买家,打眼一看都很面熟。老外玩古董毕竟不如中国人,中国行家到了国外,常常可以捡漏,海外淘宝拼的还是收藏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同时他认为,去国外买回自己国家的宝贝,除了个人收藏的爱好,更有一种国内淘宝体会不到的使命感。国际上有一种观念,认为文物不应该离开它的本土。因为它代表一种文化,这种文化血脉和它的属地是不能割断的,否则就割断了它的根系,价值大大降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所以极力呼吁文物回归本土,就在于恢复文物和本土的联系,使文物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然而,对于那些因走私等非法流失出境的文物,他认为最好不要去买,这也是从源头上抑制走私贩卖文物的恶劣行径。毕竟,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猜你喜欢
古董商拍品藏家
古瓶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2018年前50件中国文物艺术拍品(按成交价格排名)
完美无缺
秋拍第二轮:印象派崛起,现当代复苏?佳士得VS苏富比2017秋拍亿元拍品排行榜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聪明的结果
2011年十家拍卖公司秋拍成交拍品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