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收藏圆明园——对话收藏家罗嘉罗嘉

2013-04-29 00:44谭敏
投资与理财 2013年6期
关键词:收藏家圆明园文物

谭敏

罗嘉(五方居士),著名收藏家,列“中国十大古玩人物”。中国圆明园学会会员,北京收藏家协会会员,北京文物保护协会会员,亚洲鼻烟壶协会会员,藏龙网明清瓷器版版主,北京源浩艺术博物馆特约讲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广告学系,曾执教于北京电影学院数字技术与艺术研究中心,多次向国内博物馆无偿捐赠文物。

1999年,向北京五塔寺石刻博物馆捐赠圆明园遗失石刻50余件。

2009年,参加首届中外名人鼻烟壶邀请展

2010年,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曼妙生花——中国瓷鼻烟壶精粹》(上、中、下)限量

版明信片,亮相世博会。

2011年,接受东方早报、中国古玩网、收藏天下、腾讯网等多家媒体采访。

2012年10月,《灵泉斋藏重要宫廷瓷器》一书完成,并被大英博物馆、卢浮宫、法国吉

美博物馆等海外机构收藏。

2012年11月,当选“中国十大古玩人物”。

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至今仍是一道历史谜题。

这些圆明园的文物除了在大英博物馆、枫丹白露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以外,还有谁在收藏呢?简单而言,以前在外国人手里,今天在中国人家中。

第一次认识这位收藏圆明园的人,是在新浪微博上,他的网名叫“五方居士”。其藏品之丰、质量之精、涉及之广,令人咋舌。2 012年末的一个大雪天,记者来到“灵泉斋”,“五方居士”罗嘉先生接受了我的采访。

罗嘉收藏的圆明园文物中,最重要的一件当属雍正时期“圆明园印玺”。据统计,目前已知圆明园印章在全世界范围内仅存三枚,而且每方都不相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枚;法国吉美博物馆藏有一枚;再有就是 “圆明园牛角冻狮钮印玺”这 一枚了,为罗嘉收藏。相比较前面两枚博物馆的馆藏品,罗嘉所藏这枚印玺最为精美,这是他当年在法国购入的。

罗嘉还有一件藏品,也备受海内外文博界关注,那就是著名的“御制青花龙纹太平有象台瓶”。这是雍正二年烧制的。档案记载:“照嘉窑太平有象双耳台瓶木样成对烧些来,不必落款,配座子,落不必太高,交圆明园后殿陈设。钦此。”此器原为雍正皇帝特别谕令景德镇御窑厂为圆明园烧造的陈设器,原样本参照了“明嘉靖青花龙纹台瓶”。但仿古的同时又有创新,并听取了外国传教士的意见,造型略带欧式风格,这与雍正皇帝经常在圆明园召见外国使节有关,意义非凡。

常人眼中的大藏家至少都是年过半百的,但刚过而立之年的罗嘉为何会收到令人羡慕的精品?其实,罗嘉对圆明园的收藏,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北大读书时,罗嘉平时一有空闲,就爱去圆明园溜达,去多了,那些欧式风格残缺的石柱在他脑海里也扎下了根。后来罗嘉发现,北大校园里也有很多圆明园风格的石雕,比如北大西门外的石狮、主楼外的麒麟、未名湖畔的诗碑、办公楼前的华表等,都是圆明园的文物。毕业后,他平时逛胡同,走街串巷时,也会特别留意哪里还有散落的圆明园建筑残件。随后三年,他收集整理了50余块圆明园残石。2001年,罗嘉和文博泰斗史树青先生结识了,史老劝他把这些石头捐了。罗嘉起初还有点舍不得。在常人眼里,这些可能只是一块块残石,殊不知,穿越这断壁残垣后,就能看清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这在罗嘉心里也有着特殊的情结。可一想确实没地方放,罗嘉就一块没留地全捐献给了五塔寺石刻博物馆。

18 6 0年英法联军劫掠、火烧圆明园后,在园内所拥有的4 0个景中,还剩余13处。同治十二年,清廷调查后发现圆明园尚存13处景观,比如方壶胜景、蓬岛瑶台。由于这些景观都是建在水中的,英国人当时没有船,因而它们侥幸没有被火烧掉,有些建筑还保存得相当完整,圆明园的中国园林部分并未成为一片废墟。

然而,这场由英法联军一手造成的劫掠和焚烧,确实是圆明园这座世界名园蒙难的开始。随后,那些清朝驻守北京西郊的败兵游勇和地痞流氓,都趁慈禧以及清廷撤出北京的混乱之机,进入圆明园景区,大量砍伐古树盗卖,有的甚至烧成木炭,拿到市场上去卖。与此同时,圆明园残余的家具、陈设等也被大量洗劫,那些幸存的园中建筑物也开始被陆续拆毁。清王朝覆灭后,一些军阀、官僚、政客乘机对圆明园景区内的精美建筑石料巧取豪夺,民间也有人肆意取用圆明园的石料。据载,当时的军阀王怀庆曾把圆明园中的一些石料拉走,用于修建自己的达园。位于辽宁抚顺的张作霖陵墓也用了不少圆明园内的东西。所以,圆明园遗失的文物不光国外有,国内其实也有。如果能掌握更多关于圆明园历史信息的话,分辨出这些文物并不是太难的事。

有了这条线索后,罗嘉又先后查阅了《清宫瓷器档案》、《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案》以及国家第一档案馆的相关资料,并在国外国内不遗余力地展开整理与收藏。

原圆明园公园管理处主任魏怀中曾谈到,圆明园的建筑已不复存在,然而遗址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将世代流传。作为圆明园历史文化的载体,圆明园文物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历史沧桑,会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以及对圆明园的追寻。

“万园之园”圆明园的规模和重要性绝不逊于故宫,英法联军毁掉的不仅仅是一座皇家园林,更是几代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因此,这些圆明园流散的珍宝是国耻的见证,被赋予了太多的情感。作为一个收藏家,罗嘉觉得能收藏到圆明园的文物很欣慰,起码能让更多的人感悟到这段无法触碰的历史,了解一些他们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收藏圆明园已经不再是一个愿望,而是一个事实。这是中国的收藏家自强的表现,只有自强才是硬道理!

对话罗嘉收藏绝不是光“拥有”这么简单

记者:您收藏圆明园遗失文物的初衷是什么?

罗嘉:想多了解一点有关圆明园的历史,这些点点滴滴是缺不了的。而这些点滴,就是一件件散落在民间的圆明园文物。

记者:这类文物的价格是否要比一般文物高?

罗嘉:那是肯定的。大清朝六位皇帝都在这里梳理朝政,平定天下,安食就寝。在清政治的鼎盛时期,圆明园的地位比故宫还要高,所以园子里面的文物,价值可想而知!

记者:我看到您的新书《灵泉斋藏重要宫廷瓷器》上著录了很多件圆明园失散文物。您的购买途径是什么?

罗嘉:灵泉斋亚洲私人收藏机构在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都有负责人,主要任务就是从八国联军后裔或是晚清时期曾经来过中国的商人们家中寻找来源。当然了,在天津、上海,我们也有负责人,主要是关注一些已经回流到国内的文物。

记者:您的这些藏品将来会卖吗?

罗嘉:目前,我还在进行研究,还会再出5本书。至于将来嘛,我没想好。总之,这些东西即使不在我手里,也要留在中国。

记者:您怎么能分辨出哪些文物是从圆明园中流失出去的?

罗嘉:查资料,必须翻阅大量的资料。就拿圆明园的西洋楼来说吧,这是建于清朝乾隆 十二年至二十四 年期间的,由郞世宁、蒋友仁、王致成这些欧洲传敎士设计监造的。它既有欧洲巴洛克的建筑形式,里面又有“谐奇趣”、“海晏堂”、“大水法”。只有了解了更多的历史信息,才能清楚里面的陈设。总之一句话,这都是研究的结果,并不完全能由钱来决定的。

记者:根据这么多年来的经验,您认为圆明园文物主要集中在哪儿呢?

罗嘉:从数量上来讲,美国最多,但法国、英国的质量比较好。有一点也很值得关注,那就是美国的个人收藏家手中也很多,应该还有很多文物没有露过面。随着欧美经济的波动,这些文物迟早会出来。无论是否被我买到,我都希望它们能尽快回到中国。

记者:作为一名收藏家,您能不能给广大收藏爱好者一些建议?

罗嘉:收藏是一件有意思且有意义的事情。当然了,这里面会存在艺术品投资、升值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但我还是要提醒大家,这里面需要的专业知识很多,不是给大家泼冷水,真的很难。

记者:您觉得衡量收藏家的标准是什么?

罗嘉:一位成熟的收藏家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素养。第一,他需要汲取各方面的收藏知识,做到善于学习,研究不怠。在此,学习研究的客体是多方面的,不光局限于艺术,也不单纯是学术。譬如,对于圆明园的了解,就不能光局限于文物本身,还需要涉及建筑、绘画、宫廷文化、宫廷生活等多个领域,因为古代艺术品的特性就是会贯穿各个门类。第二,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第三,成熟的收藏家,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收藏精神”,勇于承担自身对社会的责任,绝不是光“拥有”这么简单的事。

记者:您觉得收藏圆明园遗失文物真正的意义在哪里?

罗嘉:中国越来越强大了,如果我们真正成为强大国家,而我们重要的文物还在外国人手里,谁都会不舒服的。收藏圆明园的文物是民族自信心增强的表现,它是建立在我们的国力逐渐强盛的基础上的,尤其是中国近些年所取得的成就。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等方面,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了,公民的责任感随着国家的强盛也就愈加突显。待到我们的国家真正强大的时候,那些所有流失海外的文物,就会通过正当的途径,自然而然会回到它们的故乡的。

猜你喜欢
收藏家圆明园文物
梦回圆明园
表情包收藏家交流会
文物的栖息之地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收藏家是真正的精神贵族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游圆明园有感
收藏家星星狐
小小收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