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在实用文体中的应用

2013-04-29 00:44石亿
考试周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商标翻译策略

石亿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左右,德国功能翻译学派崛起,提倡在宏观上将翻译活动纳入人类的行为活动,强调其目的性,其研究重点是文本、译文功能、翻译行为及其目的、翻译策略。该学派颇具里程碑意义的理论是:莱思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即文本类型理论(Text Typology),弗米尔的目的论(Skopos Theorie),霍斯—曼特瑞的翻译行为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功能翻译理论对实用文体翻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商品的商标和旅游宣传资料这两种实用文本为例,分析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的实用文本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实用文体 翻译策略 商标 旅游宣传资料

一、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一)莱思的文本类型理论(Text Typology)

1971年,莱思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中首次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这本《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也被认为是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形成的起点。她提出翻译应有具体的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有时因特殊需要,要求译文与原文具有不同的功能;理想的翻译应该在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等几个层面与原文建立起等值关系。但是,莱思也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有的译文所要实现的目的或功能不同于原文的目的或功能,因此翻译并不要求对等。在这些情况下,翻译的功能优先于对等论的标准。翻译批评家不再依赖对原文特征的分析,而是要根据翻译的环境来判断译文是否具有功能。莱思基于布勒的语言功能三分法,提出了文本类型学,即根据语言的信息、表情、感染三大功能,将文本类型分为三种:信息型、表情型、操作型。文本具有多种功能,但功能有主次之分,文本的主要功能决定翻译方法:信息型文本应译成简朴的白话文;表情型文本的翻译应采用仿效法,以使得译文忠实于原作者;操作型文本则适宜编译,以达到与原文本等效的目的,莱思的理论颇具里程碑意义。

(二)霍斯—曼特瑞的翻译行为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

霍斯—曼特瑞强调译文的语言功能,更准确地说,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霍斯—曼特瑞翻译理论的研究对象涵盖所有的跨文化转换形式,“翻译”一词在霍斯—曼特瑞的理论中也已脱离了传统的内涵。她提出区别“翻译” 和“翻译行为”,翻译行为(translational action)指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设计的信息传递过程,而翻译只是一种文本形式上的跨文化转换活动,翻译是翻译行为的具体操作。她提出的翻译行为理论视翻译为目的明确、重视结果的人类交际行为。此外,她还强调了翻译过程的行为、参与者的角色和翻译过程发生的环境三个方面在翻译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这样,功能派翻译理论从译入者的全新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把翻译从原语的奴役中解放了出来。

(三)弗米尔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

作为莱思的学生弗米尔进一步摆脱了等值理论的束缚,以文本目的为翻译活动的第一准则,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目的论。弗米尔根据行为理论提出翻译(包括口译、笔译)是一种人类的行为活动,并且具有人类行为活动的一般共性——这是一种受特定背景影响的有目的的活动。弗米尔进一步认为这个特殊背景属于文化的范畴,而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因此其所影响的翻译活动也就不可能是一对一的语言转换。决定译文的关键因素不再是原文,而是不同文化背景对译文的特殊期待和交际需要,原文只是作为一种“信息源”(offer of information)存在。该理论以目的为最高标准,主要准则按轻重可归纳为:译文由其目的所决定;译文为译语文化提供有关源语语言文化的信息;译文不会提供违背原问信息的信息;译文必须篇内一致;译文必须篇际一致。

(四)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

德国功能派第一代代表人物的基本观点,一方面开阔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一方面衍生出了一些激进倾向。“目的决定一切”的标准指导下,原文作者的意图被排斥在翻译过程中,没有了原文的限制,翻译似乎可以根据目的随心所欲地进行。针对这些情况,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第二代代表人物诺德在继承目的论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功能加忠诚”的翻译观。“功能”就是使译文在译语语境中按预设的方式运作的因素;“忠诚”,即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及翻译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忠诚原则”有助于在原语与目的语中间取得一定的平衡,限制了译文可能的功能范围。诺德同时区分了传统翻译理论中的“忠信”(fidelity faithfulness)概念同她的“忠诚”概念:“忠信”指原文与译文的等值关系;而“忠诚”指的是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关系。此外,诺德指出社会现实对“忠诚”原则的客观需求。如:原作被翻译的时候,作者通常希望作品的意图在译语国得到忠诚的传达。虽然,翻译过程中的改动不可避免,但是只有译者对原文生产者保持“忠诚”时,原作者才愿意将作品交给译者。同样,“忠诚”原则可增强译者的社会可信度,提高自身的地位。

二、关于实用文体翻译

西方传统上把文本分为两大类,实用类与文学类,中国大致上也是如此。之所以要将文本分类,是因为文本的类型与它的内容形式、翻译策略有直接的关系。实用文体翻译以传达信息为目的,同时考虑信息的传递效果,它区别于传达有较强情感意义和美学意义的文学翻译。根据实际情况,实用文体翻译范围较广,即包括人们日常接触和实际应用的各类文字,涉及对外宣传、社会生活、生产领域、经营活动等方面,但不包括文学及纯理论文本。因此,实用文体翻译包括政府文件、告示、科技论文、新闻报道、法律文书、商贸信函、产品说明书、使用手册、广告、技术文本、科普读物、旅游指南等文本。

功能翻译理论对实用文体翻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实用文体翻译都有现实的甚至功利的矛盾,要求译文达到预期的功能。目的和功能是实用文体翻译的依据和依归。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认为:原文和译文是两种独立的具有不同价值的文本,各有不同的目的和功能,作者通过原语文本提供信息,译者则将原语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有条件地传递给译语的接受者。至于译者对原语文本信息的选择,翻译策略的运用及译文的表现形式,则决定于翻译委托人和译本接受者的需要和愿望,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理论核心在于翻译的目的和译文的功能。

三、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在实用文体翻译中的应用及实例

本文以最常见的商品的商标和旅游宣传资料这两种实用文本为例,分析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的实用文本的翻译策略。

(一)商标的翻译

在商标词的翻译实践中,译者其实是在从事一种再创作,在这种再创作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两种语言、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实现商标翻译的目的,帮助该商品在目的语国家打开市场,译者应多采取交际翻译、工具翻译,以及以读者或目的语语言文化为归宿的归化翻译,尽可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出商品表征与译语文化上共同的特征,尽可能向译语文化贴近。具体实践中可采用音译法、意译法、谐音取义法和灵活创造新法等四种方法。

1.音译法

这是目前我国翻译中文商标时常见的一种方法,即按照原商标词的发音,尽可能找到与其发音相近的译名。音译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保留原商标词的音韵之美,体现商品中的异国情调或正宗特色。英语商标译成汉语也常常采用此法,如Kodak,本身是一个杜撰的英语词汇,无任何实际的意义,译为柯达,体现了原名。注意语音表现的创意,Intel(电脑)音译为英特尔,洋味十足,简短,好记。

2.意译法

此法是根据原商标词的含义,在译入语中找到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此法适合以普通词汇命名的商品,其优点是保留了原名,较好地体现原商标确立者的初衷和希冀,传达原名的信息及感情,并与商标图案在意蕴上达到和谐统一。如:Bluebird(汽车)译为蓝鸟,取其本意,两者含有象征车速之快的意思;Pioneer(电器)译为先锋,使人联想到产品质量上乘,技术领先同行之意。

3.谐音取义法

这种译法是在翻译时尽量选用与原商标词谐音,而又有褒义或新意的词,能够充分展示出商品的特色。谐音取义法是一种理想的翻译商标词的方法,其作品异国情调浓郁、表意明确、易于联想和记忆,适应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以下是运用谐音取义法的佳译:Coca-cola汉译名可口可乐。

Coca和cola原为两种植物的名称,它们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原名Coca-cola给人提供了产品的原料及功效方面的信息。译名“可口可乐”给人带来美好的联想:“可口”让人感觉味道好,“可乐”则表示可以带来快乐。此外,汉译名与原商标词发音相近,节奏相符,保留了其形式上的美感。

4.灵活创新法

此法摆脱原商标词音韵和意义上的束缚,大胆创新,更加传神地体现原商标词的特色。采用灵活创新法,可发挥目的语的优势,使译名地道、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给消费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商品要打入国际市场,商标翻译本身就是一种广告策划,从这个意义上讲,商标词的成功翻译将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商品为更多国家的众多消费者所接受。在商标词翻译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功能派翻译理论做指导,在对商标词正确而贴切的理解的基础上,尊重民族心理,注意文化差异,探讨符合逻辑的思路,以生动、明快、和谐、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翻译为表达方式,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译出既能够完美体现商品内涵、传递商品神韵又能兼顾消费者文化风俗习惯的佳作。

(二)旅游资料的翻译

本文指的旅游资料,是以国外普通旅游者为对象,介绍中国旅游景点及其社会、文化、历史的各种资料。其目的是让那些对中国了解不多的外国游客,通过对旅游宣传资料的阅读,启发其更多地了解中国及到中国来旅游、参观的兴趣。然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资料涉及风土人情、文化传说、天文地理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翻译时,恰当处理这些文化信息成为译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功能翻译理论强调交际目的,这使以原文为中心的等值论受到了挑战,原文地位大大降低,对原文进行适当的增删都以实现其交际目的和功能为原则。翻译旅游宣传资料这一翻译行为有两个目的:一是吸引外国游客;二是宣传旅游资源,传播中国文化。为了吸引海外游客观光旅游,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就要注重译文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使译文能够被外国游客看懂并为他们所接受,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就应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对信息进行适当调整。而后者则要求译者尽量保留原文的文化因素,尽可能地宣传中国文化。提及文化的翻译,译者总难回避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前者要求译者遵循功能原则,使用归化策略,尽可能地向英美文化及其思维方式靠拢;而后者则要求译者遵循忠实原则,使用异化策略。根据翻译功能理论,在这种功能原则和忠诚原则相冲突的情况下,译者要同时兼顾翻译发起者、译文接受者和原文作者三方的利益,在之间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因此,译者最好结合异化与归化两种策略,做到求同存异、互补互依。采用音译或直译加注释,套用或借用及适当增删的翻译方法。

1.音译或直译加注

中西方文化分属于东西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各自的地理、社会、历史方面的差异导致在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方面相去甚远。翻译功能理论,为了实现旅游资料英译的目的和功能,考虑到译文的可接受性,有必要对一些信息采用加注的方法进行解释。例如:

白娘子与一位书生相爱,并生了一个男孩,因此法海重罚了她。

As Lady White, the legendary heroine of“The Story of White Snake”fell in love with a young scholar and gave birth to a son, the monk Fahai punished her seriously.

2.套用或借用

尽管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风格和思维方式,但由于大范围来讲,整个人类各民族有着相似的生存环境和认知经验,在某些方面会达成一定的共识。套用或借用就是把中国的历史人物、事件、故事传说等与英语文化中相似的东西进行比较,根据译语民族的习惯,借用译语民族文化中内涵相似的说法表达原文的意思,以便于读者理解。例如:济公劫富济贫。

Jigong, Robin Hood in China, robbed the rich and helped the poor.

3.增删法

据翻译功能理论,翻译行为要以其翻译目的和功能为标准,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对一些中外文化相差甚远的词汇,有时可采用其他方法,对原文进行恰当的增删,甚至调整原文的结构、风格;将原文译成符合英语习惯及思维方式的译文也是可以的。例如:满树金花,芳香四溢的金桂;洁白如雪,香气扑鼻的银桂;红里透黄,花多味浓的紫砂桂;竞相开放,争妍媲美。进入桂花园,阵阵桂花花香扑鼻而来。

The Park of Sweet Osmanthus is noted for its profusion of osmanthus.Flowers from these trees in different colors are in full bloom,which pervade the whole garden with the fragrance of their blossoms.

总之,在翻译旅游宣传资料时,要注意灵活处理各种翻译方法,结合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策略,在准确传达原文信息前提下,注重译文可接受性以吸引海外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使旅游宣传资料成为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

四、结语

在翻译策略上,过去一般以讨论全译为主,而实用文体翻译传递信息往往是有选择性的,或综合地,或概要地,或部分地传递,简而言之,实用文体翻译无论在译法上,还是译品形式上,可变性更大。以德国学者为代表的功能翻译理论对非文学类型的翻译研究确有独到之处,它跳出了语言学自下而上,由字词、句法再到语篇的模式;提出了自上而下,从文本开始的翻译方法,并且基本解决了在翻译中的忠实问题,即忠实于谁,是原文,是作者还是译者的翻译目的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3]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J].中国翻译,2000,(4).

[4]谢文怡,刘云腾.广告英语[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5]Nord Christi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康宁.从语篇功能看汉语旅游语篇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5,(3):85.

[7]杨为,刘汝荣.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谈商标词的翻译[J].吉首大学学报,2006,(5).

[8]焦文渊.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看旅游宣传资料的英译[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猜你喜欢
商标翻译策略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女性用品商标翻译研究
论“公序良俗原则”在商标授权中的适用
论驰名商标的认定
文化差异下的中英商标翻译
商标授权中“先申请原则”与公共利益的价值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