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英语专业本科生的PCK及发展途径

2013-04-29 11:33熊松荣阳炎
考试周刊 2013年52期
关键词:发展途径

熊松荣 阳炎

摘 要: 随着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教师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PCK(学科教学知识)开始备受关注,PCK被认为是教师发展的核心内容。本文主要以文献研究法总结前人对PCK做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师范英语本科生的PCK发展途径。

关键词: PCK 师范类英语专业本科生 发展途径

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学科教学知识被认为是教师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区分学科教师和学科专家的重要标志。国内外研究者对PCK做过广泛的研究,鉴于对PCK的研究主要是关于语文、数学、化学等学科教师的PCK培养和幼儿教师的PCK培养,师范英语本科生是未来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主要力量。本文主要关注师范英语本科生的PCK培养,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师范英语本科生的PCK发展途径,以期对师范英语本科生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一、“PCK”研究概述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对教师的研究开始把重点从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技能转向关注教师本身,其中教师知识就是被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80年代,教师知识就成为教师研究的前沿。90年代,获取学科教学知识的途径变成了教师教育研究的焦点(Cooney T.J,1994)。本文首先归纳国内外研究者在PCK尤其是英语学科教学知识方面做的研究,其次给师范英语本科生获取PCK的途径提供一定的方法和建议。

1.国外学者对PCK的主要研究。

PCK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教授舒尔曼(Shulman)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舒尔曼认为PCK是“将特定的学科内容与教育学知识融合在一起:如何将特定的主题或问题进行组织与重新表征,以适应学习者的能力与不同的兴趣需要”。(Shulman,L.S,1986)舒尔曼于1987年提出了构成教学知识基础的七类知识:“1)学科内容知识(Content Knowledge);2)一般教学法知识(General Pedagogical Knowledge);3)课程知识(Curriculum Knowledge);4)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5)关于学生及其特性的知识(Knowledge of Learner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6)教育情境知识(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Contexts);7)教育目标与价值的知识(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ends,purposes and values)。其中PCK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最能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学专家、高成效教师与低成效教师的差别”。(Shulman,L.S,1987)

之前教师知识被认为是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的重合,而PCK概念的提出打破了这一观点,使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结合起来,把教师知识的实践性融入到专业性中,为以后的教师发展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此概念提出之后,很多学者把研究重点转向了PCK的研究上。上世纪90年代初期,格罗斯曼(Grossman)在舒尔曼(Shulman)研究的基础上对PCK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格罗斯曼(Grossman)认为学科教学知识由以下四种类型组成。“第一类为教师关于一门学科教学目的的统领性观念———关于学科性质的知识、关于学生学习哪些重要内容的知识;第二类为关于学生对某一课题理解和误解的知识;第三类是关于课程和教材的知识;第四类为特定主题教学策略和表征的知识”。(Grossman,1990)格罗斯曼(Grossman)指出:学科知识、普通教学知识、情境知识是PCK的三大主要来源,它们与学科教学知识一起组成了教师知识的全部内容,并在相互作用中形成了学科教学知识。此外,她还认为“教师知识不是静止的。在教学以及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对课程内容、学生以及自己的教学有新的认知。教师不仅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也在课堂上创造新的知识”。(Grossman,1995)虽然格罗斯曼(Grossman)提到了教师知识的创新,然而她是从静态的角度研究PCK,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建构主义理论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科克伦等人于1993年从动态角度对PCK做出了新的理解。他们将“学科教学知识”概念重新定义为“学科教学认知”(Pedagogical Content Knowing,简称PCKg),即“教师对一般教学法、学科内容、学生特征和学习情境等知识的综合理解”,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PCKg模型(见图1)用来描述教师知识的构成。(Cochran,K.F,1993)

从“PCKg模型”中可以看出,学科教学知识还是处于核心地位,它包括学科内容知识(Knowledge of Subject Matter)、教学法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教学情境知识(Knowledge of Environmental Contexts)和关于学生的知识(Knowledge of Students)四种知识。这四种知识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实际上,PCK和PCKg两个概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不过PCKg更多地强调学科教学知识的动态性和建构性,更强调教师在学科教学知识发展中的主动作用而非被动作用。PCKg进一步丰富了PCK的内涵,此概念的提出对随后的教师教育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国内学者对PCK的主要研究。

随着国外学者对PCK研究的不断发展及成熟,国内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加入到PCK的研究队伍中。国内近期对外语教师PCK的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英语教师的PCK发展、职前英语教师的PCK发展、幼师的PCK发展及PCK发展内涵上。(吕筠,2010;彭元玲,2007;陈福明,2007;梁永平,2013)。韩刚于2005年提出了“3DR”师范生课程改革方案。“‘3DR即构成课程改革四要素的四个英文字(Description,Design,Demonstration,Reflection),此四个字母各代表一种途径。这些基于个人体验的教学实践活动就有可能成为师范生融合和转化不同层面知识和技能的催化剂。”(韩刚,2005)郑志恋等在韩刚的基础上提出了“3DT”PCK养成模式,即:单元教学设计(Designing)、课堂观摩描述(Describing)、教学片段分解(Decomposing)、体验反思提升(Theorizing)。该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在形成PCK时的主体性及创造性。舒尔曼、科克伦等人对PCK的研究比较宽泛,没有针对具体的英语学科,王玉萍在舒尔曼、科克伦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外语教师的PCK结构模式图(见图2)。(王玉萍,2013)

王玉萍认为外语教师的PCK结构主要包括4个基本部分:“学科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关于教学情境的知识和外语教学策略知识,亦即教师对这4种知识的综合理解、有效整合与自主建构,这4种知识相互交融、有机结合,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外语学科教学知识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说明4种知识要素的不断融合与调整促成了外语学科教学知识的建构,4种知识要素中的每一种都会对外语学科教学知识产生影响”。(王玉萍,2013)

二、师范英语本科生PCK发展途径

根据王玉萍的外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综合模型,外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由四部分组成:学科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关于教学情境的知识和外语教学策略知识。因此要发展外语教师的PCK,就要从以下几方面综合发展。

1.树立正确的教学信念,获得学科知识。

教师对语言的理解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同样教师的教学信念也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信念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学习及学生相关概念的看法。教师的理论和信念会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与决策表现出来(周燕,2005:208),对外语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实际课堂教学具有决定性影响(彭伟强等,2008)。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和教学信念,要让师范类英语专业本科生,也就是准英语老师认识到PCK的重要性,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综合培养自己的语言基础和语言技能,并学习英语文化、英语教学理论等,以便为以后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很多研究者把外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列为教师的必备素质(周燕,2005;彭元玲,2007;吕筠,董晓秋,2010)。

2.学会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学生的知识涉及多个方面,如学生的能力、学习策略、年龄、态度、动机和知识基础等(Cochran et al,1993)。由于有性别、年龄、生活环境等的影响,学生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师范英语本科学生,也就是准老师,入职后要面对的是初、高中学生,更要学会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初、高中生处于叛逆期,如果对有些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给师范英语本科生开设并强化教育学、心理学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这两门课程是很多师范类本科院校的必修课,但是由于这两门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很多大学生对这两门课程不感兴趣,并没有认真地学,只是抱着不挂科的心理,这样的学习态度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内化。因此,在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中,如果能增强实践性和趣味性,多讲解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案例,或许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这样就为师范生将来了解学生打下了理论基础。

另外,还应结合实践,让师范生进行了解青少年心理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学习动机、学习特点,针对不同的情况,对所学的学科知识进行重组,制订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采用适当学生的教学方法。

3.学习教学情境知识。

外语学习情境知识广义上是指有关社会、政治、文化和周围环境等方面的知识(Cochran et al.1993),狭义上是指学校、班级和课堂等实际教育情境知识(刘小强,2005)。教师要把学科内容知识融于社会、生活中,让学生理解、内化,而不是机械地灌输。因此,一方面,要通过教案和教学案例的分析,培养师范类本科生学会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话题写出合适的教案,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习得知识,而不是学得知识。另一方面,相关的师范类本科院校应组织学生观摩课堂,看别人是如何把教学内容融于情境和生活中的。

4.培养外语教学策略知识。

外语教学策略实际上是通过外语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才能获得的,主要途径就是给师范生开设外语教学理论课,如教学法课程,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还要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即教学实习。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才能把教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制定出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学科教学知识的文献归纳,提出了师范英语本科生的PCK发展途径,主要从学科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关于教学情境的知识和外语教学策略知识四个方面全面分析,理论培训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获得比较全面的学科教学知识。本文的意义在于对外语教师PCK的发展途径提供一定的建议,使准教师能够尽快找到如何教学的突破口,尽快地发展成优秀、高效的教师。

参考文献:

[1]Cochran,K.F.,etc.Pedagogical Content Knowing:An Integrative Model for Teacher Preparation[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1993,(4):238.

[2]Cooney T.J..Research and teacher education:In search of common ground[J].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1994,25(6):611.

[3]Grossman P L.The making of a teacher:Teacher knowledge and teacher education[M].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0:7-9.

[4]Grossman P L.Teachers knowledge[A].M.Dunkin(ed.).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nd edition[C].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22.

[5]Shulman L S.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6,(7):4-14.

[6]Shulman,L.S..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87,57(1).

[7]陈福明.大学英语教师PCK 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7,(6).

[8]韩刚,李庆.英语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改革:“3DR”课程方案[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1).

[9]梁永平.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3,1.

[10]刘小强.教师专业知识基础与教师教育改革:来自PCK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11):5-9.

[11]吕筠,董晓秋.职前外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4).

[12]彭元玲.论FLT的学科教学知识[J].外语界,2007,(4).

[13]彭伟强,朱晓燕,钟美华.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现状、思考与展望[J].外语界,2008,(5):38-44.

[14]王玉萍.论外语教师PCK发展路径[J].外语界,2013,(2).

[15]周燕.高校英语教师发展需求调查与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206-210.

猜你喜欢
发展途径
我国内陆地区口岸发展现状、成效与途径
少林武术发展途径及建议
探析校园体育文化发展途径
农民发展致富途径
贵州布依傩戏传承发展研究
产学研相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