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期的封面故事,是关于癌。
这是一个令人心悸的话题,它是老龄化污染社会不可逾越的一部分。我们的记者截取了“靶向药物的使用纪律”这片叶子,尽管它是很财经的,但折射的秋天背景在任何意义上都是黑暗的。何况,带瘤生存,以及伴随着陪护亲人的焦虑和劳心,在任何方向上,都是黑暗的。
因为亲人患肺癌,我在医院做陪护,和很多癌症病人聊天,目睹了很多。我不想说我看到的哀伤,我想说说我看到的另外一面:
肺癌患者大多都是老人,不像肝癌或者胃癌,过了知天命的年纪,死亡观已经成熟,死亡是意料之中的等待,但是他们依然顽强战斗,并不是为了自己——
*化疗之后,他们会奋力进食,无论随后呕吐反应有多剧烈。
*他们会假装相信灵丹妙药的存在,目的是让家人觉得总有希望。
*淋巴转移扼住呼吸,不能躺卧睡觉,否则不能透气,他们只得坐在床上,蜷缩身体,不眠不休,等着日出日落天昏地暗。
*他们眼睛浮肿头发脱落发声艰难整夜咳血,暗中感受病情进展,并估算日期,只不过在催费单来的时候,才变得有一丝黯然。
*他们会握着亲人的手以及眼泪,用低弱沙哑的声音反复安慰:“我会好好治疗,不会想不开。”
抗癌是一个非常艰苦,甚至摧毁性的过程,从身体到精神,但他们以最积极的心态、最斗士的姿态,来证明自己,就像尽一种义务,来完成一场战斗。
他们高强度地接受治疗,高强度地忍受治疗,无论身体的负荷,无论过载的烈度。因为他们活在亲人的期盼氛围里面,活在作为病人反被期许的责任里面。他们得到安慰同时反馈更多的安慰,他们本无必要如此辛苦。面对飞来横祸,他们积极面对人生困境,默默苦斗不休。人可以死,但不能败。
与成熟的口音商量死亡,这让我们凛然于生者的意义。鸟儿终归坠落,天空仍在飞行。我们应从他们展现出来的超人一等的勇气和热情中获得激励,争斗不是最好的表达,但却是最好的传递。母亲,就像你在我小时候就告诉我的,每当死一个人,天上的星星就会几倍几倍地增加。其实,我想说,勇气也会成倍成倍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