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意境”及画境与诗意

2013-04-29 04:31陈建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外化诗化有机结合

陈建

【摘 要】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维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一说法既说明了王维诗画创作的特点,同时也开创了诗歌与绘画讨论的新领域,诗歌和绘画彼此联系,在艺术上是相通的,也是互补的。这些论述与见解不但在理论上将中国画视为“诗化”“诗韵”的艺朮,而且使绘画与诗词的融合得以发展与延续下来,达到完美的统一,并被建构在审美主体的通感上,即审美感受上的视觉形象和听说形象,并在某一点上彼此可以互通的状态下,成为中国画意境美的最高的品评标准。

【关键词】品评标准;能动性;诗化;外化;有机结合

诗歌作为一种时间艺术,在描写时不必拘束于某一时间,而是可以超越时间界限的。虽然诗歌在一定程度上也兼有空间艺术的特点,但从根本上说,诗歌还是一种时间艺术。诗歌是借助于语言文字这一传达工具,表现空间境界在时间流程中的延展,也表现不相连属的空间境界,在对空间境界、方位、角度、距离的选择和变换方面,有着绘画无法比拟的自由度,还可以表现声音、触觉、嗅觉、感觉等无法凭空间境界直接展示的内容,并且对外物与内心的碰撞、交叉以至融合、渗透,或相离、相反等情况,可以因意而施,运转自如,等等。诗通过语言声音,叙述那些持续于时间的事物,即画写定型,诗写变化。

诗歌是间接艺术,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的意境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所有的意象也都是语言的表达。我们对诗歌中的意象的理解,是在现实的基础上,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头脑加工加以完成的,我们通过联想、想象等手段,根据诗的描述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来加深我们对诗的理解。所以说,诗歌的艺术效果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要是没有语言的魅力,也就不会有诗的意境,语言就是诗歌的一个载体,也是”画”的一个载体,诗歌是间接的让读者感受到了画意。绘画作为一种平面造型艺术,它所表现的物像是具体可视的,并使生活的自然美演化成为艺术美。绘画凭借线条和颜色,描绘那些同时并列的物体。

诗与画之间既有不同点,又有共同点,既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南宋吴龙翰云:“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以画补足”, 这不难说明诗画有结合的必要,也说明了它们有结合的可能。 诗和画在创作构思和关于空间形式的审美感受与联想上,彼此在艺术上确有互相沟通,共同统一的地方,然而,诗与画毕意是两方不同种类的艺术。由于诗画的物质媒介不同,诗用韵语,谐音,节奏。画用点线面及色墨。因而,审美主体所构思的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意象,通过物质手段而外化为客观艺术形象时,诗与画的形象就有显然的差别。加之,绘画是在二维平面内表现三维空间的造型艺术,其物质媒介与表现手段与诗相比,表现力受到极大的局限。中国“诗,书,画,印”和谐统一。无疑对完善中国画的形式与内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中国画所谓的画中有诗,主要是指诗意在画内,并非仅靠题诗所能达到的。

诗与画的结合,即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被意境的诗化。就是说,画上并没有题诗,却有诗的意境。诗歌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可以不受时空的局限,而通过对时间的延续,组合空间的物像,将事与物融合在一起加以表现。而这一点对绘画来说却是极难做到。于是,题画诗可以在一定程度弥补这方面的局限,强化绘画表现意境的能动性。山水画创作,一般是通过物像的寓意和画中的意境,以及笔墨线条,墨韵色彩等绘画语言去表现画家的主观思想感情。然有时由于笔墨形式的局限,作品的深层意旨往往难以充分表现,如果配上一首好的题画诗,那么画家在作品中所要表现的情感便会进一步明朗深化起来,以补充作者生活情感的抒情性,而达到主观感情表现的目的。

“以诗为画”就是说先有了诗的存在,再根据诗的内容作画,这种情况一般是后人为前人的诗进行配画的。以诗为画在历代层出不穷。这些画作的出现都是根据前人的诗歌内容的,但又不是简单的对诗进行描绘,而是融入了画者的感情,又有画者的艺术再创作,也就是说诗意融合了画意,因诗意的感染加深了对画意的感受,只有这样,诗意才能更好的在画中体现出来,画也才能成为一幅好画。所谓的诗中有画,不是诗直接表现出来的,诗中的画都是通过语言描述,在读者头脑中形成一种自己的理解,再加上读者自己的经验、想象、联想,才在读者头脑中形成了一幅虚拟的画卷。”以画为诗”是根据画的内容作诗,与”以诗为画”的时间顺序正好相反,是先有画后有诗的,且很多题画诗的作者并非画家本人。 山水诗人也可以把绘画的色彩、光线、远近、构图都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 因此,中国画又称为“有形诗”,或者“无声诗”。王维的画,都是“无声诗”。 这种诗与画有机的结合,内在的结合,是中国画独具的特色。苏轼评王维的画为“画中有诗”,意思也就是在于此。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表明各种艺术之间具有相通的规律和特点。这种相通的规律和特点到了苏轼才阐明出来,引起画家的注意。但一般画家诗画不能兼擅并长。到了元明时代,诗书画结合的风气大盛。但院派和渐派仍然只是在画上写个名字。王维的画中诗是诗意在画内,并不是另行题诗。元代以后,多在画上题诗,不是画中蕴诗,而变成画上诗了。而且后来有些画所题的诗,与画并不一定具有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王伯敏,任道斌编 .《画学集成》 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版

[2] 周积寅著.《中国画论》 [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3] 周积寅著.《中国画论》 [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外化诗化有机结合
新词入诗重在“诗化”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本”性的诗化建构与文化纠结——阿来《河上柏影》简论
外化于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杭州模式”研究①——基于杭州市民公共文明行为的视角
论西夏偈颂的诗化——以西夏文《贤智集》为例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浅析广西高速公路景观绿化与原生态环境恢复的有机结合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努力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废名诗化小说的叙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