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峰
摘 要:在高三阶段,历史复习可分两轮来进行,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达到想要的效果。
关键词:高三;历史复习;两轮
高三历史复习一般分为两轮:一轮复习是基础复习,基本按照文明史观进行复习,将必修、选修内容进行梳理;二轮复习则按照通史史观,将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史和世界古代、近代、现代史,纵向串联。笔者认为,历史一轮复习应当采用微观复习模式,二轮复习应当采用宏观复习模式。所谓微观复习模式,就是采用过筛子式的复习,在新课标的界定下,将知识点放大、延伸,使学生多而不乱地将基础知识掌握、消化;所谓宏观复习模式,就是注重知识线索的整合,突出社会阶段性特征,按照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多种史观研究模式,通过横向、纵向的对比整合成若干个专题,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在史学观、价值观等方面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起来,这两轮复习也就是我所谓的过“海”点滴必取,登“高”一眼万里。
一、一轮复习如过海,长路漫漫,注重点滴之功
一轮复习时间长、范围广,正像过海一般。既是过海,我们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把船造固,把舵掌稳。过海需船渡,要造一艘好船。
1.造船的材料当然首选中学历史教科书。或许此时一些同仁会以新课标体制下应当淡化教材等类似理由来驳斥我的观点,但我依然坚持这个看法,或者说,经历了几年新课改的高考后,使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由于课改的精神已经很前卫了,高考不得不依托课本以保证其基本面。如果说有什么资料既简洁又实用,恐怕再也没有什么材料比历史课本更恰当的了,就五本书而言,虽内容不多,但变化万千。重点知识的讲解是必要的,这些知识通常是学生最耳熟能详的,可以说大多数的学生都不差,但这一部分考试出题率越发的少了;次重点知识的指出则显得更加重要,因为部分学生并不能做到“完整的温习课文”,从近些年高考考查内容来看,我们平时复习容易模糊的内容常常成为高考命题的对象.
2.有了好的材料,还需合理设计,否则岂不成了资源浪费!历史知识具有跨度大、范围广的特点,然而历史现象并非是孤立的,因此,抓住历史规律与历史现象的结合点,将历史知识形成稳定的知识体系才能有的放矢。如,世界近代、现代史,历史跨度将近7个世纪、五个大洲,涉及几十个国家,知识散得很,但是如果我们将它编成体系,便如庖丁解牛一般,看得清、抓得住。在复习时,我们可以分为如下几条线索:
政治史: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民主化、法制化及无产阶级专政过渡。
经济史:由农业文明、孤立、隔绝向工业文明、区域化、全球化过渡。
文化史:由宗教思想专制向人文主义、科学民主过渡。
接着我们可以再将三条线索细化:
政治史:古希腊直接民主→资产阶级民主化的初步确立和相关法律文献(英美)→资产阶级民主化成为主流和相关法律文献(德法)→苏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两极格局向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演变。
经济史:手工工场、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垄断组织→第三次科技革命(区域化与全球化)、社会主义苏俄的建立→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二战后苏联领导人的改革。
思想史: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滥觞→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奠基和成就。
然后,我们再将每条细化的线索进一步具体化,将每个箭头前的内容在分成若干个小知识点,形成树形知识结构。这样一来,即使所学的知识像叶子一样繁杂,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枝干,一切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
当然,一个好的舵手需要有精确的地图,这“地图”就是我们的考纲和考试说明,考纲是最简易的书籍,我们要仔细研究考纲对教材内容的删减;而考试说明则是最小的考试范围,极少有高考命题者会越了考纲和考试说明的雷池的。仔细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我们就可以少走弯路、把握复习航向,那便是教师的钻研了,这里不再赘述。
二、二轮复习如登“高”,高峰险峻,视野要开阔,思维要敏捷
这里的登“高”有两层含义:一是二轮专题复习跳跃式的“高”,二是高考的“高”、高分的“高”。我们刚才已谈过,二轮复习注重专题的横纵向的联系,以古鉴今,“有资于治道”,这既依赖于一轮复习打下的基础,又要在攀登中一边学习、一边总结,在复习中领悟,在反思中提升境界。尽管文综历史客观题不再过分追求专题式的题组,但对于主观题来说,进行综合专题复习意义重大。
1.要建立专题内容纵向体系,即古今联系。在学习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我们通常要介绍给学生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虽短短50个字,却囊括了中国四千多年的历史,其实,建立历史专题的纵向时间联系也是这个道理,在进行历史二轮复习时,我们没有太多的精力就某一个专题把所有相关的内容全部罗列出来,况且也没有必要这样做,我们可以将其精华按照我们容易识记的方法整理出来,这样既实用,又不容易遗忘。
2.要建立专题内容的横向联系,这包括一个国家内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联系,同时也包括同时期的国家间的联系。目前为止,没有哪一本教材会专门把国与国之间某些共性的东西写到一起来比较,我们在二轮复习中也不可能将一切具有可比性的命题都通通拿来为学生讲析,因此,在这一类问题复习时,贵在领悟方法。
3.在建立了历史主干知识的横纵向联系后,我们还要培养学生从不同史观去看待问题。从近两年福建省的质检题和高考题来看,历史主观题背景知识必考一问,考查的是文明史观;古今中外比较题必考一问到两问,考查是整体史观、全球史观;关注民生、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考查的是社会史观、生态史观。说到这里,突然想起我们目前的历史二轮教辅书主流是以近、现代化史观或文明史观编写的,只有少数教辅是以通史史观编写的,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
学生学到了历史知识,也感悟到了蕴含在知识中的情感,接下来就是实战了。我们绝不能做“纸上谈兵”的赵括,只有选择适量、精准的习题,勤加练习,学生才能真正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将所学到的知识与时代的脉搏紧紧相连,那些将历史学看成是陈芝麻、烂谷子的看法实在是一种浅薄的谬误。现实中有“三农”问题,历史上有“三农”政策成败的经验;现实中有民生问题,历史上有民生思想和民生政策的借鉴……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是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我们在高三历史复习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联系时事,尤其是近一两年的热门问题,不仅仅是为了高考,只有这样,学习历史的价值才会真正体现出来。
(作者单位 福清西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