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5周年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媒介现状

2013-04-29 01:16张超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听众报纸广播电视

张超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斐然,实现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从2005年10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适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整个任务实现的过程中,大众媒介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当前农村的媒体构成格局来看,有三类媒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即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本文欲对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一下简单分析。

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力军作用的广播电视

从传播学角度讲,广播电视作为传播媒对受众没有太高的文化程度要求;它实现了新闻信息的现场直播,更能充分体现出现场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时效性,节目播出和受众收听(看)可以做到共时同步;它不仅综合了各种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段,同时,它还把重大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件带进了普通家庭。

电视的现状和优势。据央视市场研究公司(CRT)发布的《全国卫星频道覆盖率普查》顯示,2006年,全国电视观众总户数已达到3.06亿户,电视观众总人口数达到10.7亿人,全国平均电视机普及率达到85.88%。但是在农村,电视信号的覆盖率是一个很大的现实问题,也是影响电视媒体传播效果的致命因素。

为此,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6]79号)对“十一五”时期村村通工程的目标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大力提高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无偿收看到4套以上电视节目。按照国务院要求,中央财政对转播中央第1套、第7套电视节目无线发射设备的更新改造和运行维护经费给予一定补助。

近年来,我国加快发展广播电视无线覆盖网络,使农民群众能够无偿收听、收看到基本的广播电视节目,已成为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的大事。这必定对电视媒体传播效果的提高,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广播的现状和前景。根据CSM媒介研究2007年在9个城市的收听率调查,专业农村频率的整体收听率不高,其中仅有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农村广播、山东广播乡村频率和辽宁人民广播电台乡村频率在省会城市的收听率超过了0.3%;其余农村广播在本地的收听率大都在0.1~0.2%的水平。

据调查,农村90%以上的人表示在半年内没有接触过广播媒体;仅有3.22%的人表示每天都收听广播;另外有2.05%的人表示每周收听广播的次数达到3次及以上。而在半年内听过广播的听众中,有超过30%的人表示一周内基本没听广播,30%以上的人平均每天的收听时间在30分钟以下,20%的人平均每天收听时间在30~60分钟之间;此外分别由10%左右的人平均每天收听时间在2~3小时。总体而言,人们对广播的接触频次普遍偏低,广播媒体的传播效果十分微弱。

对于农村听众而言,文艺类和新闻、时事类节目是其最希望收听的节目类型;其中,有44.56%的听众最喜欢收听综合新闻节目,表现了农民听众对于时政和经济信息的渴求;有14.26%的听众最喜欢听新闻评述节目,显示出农民听众对深度新闻的需要;此外,农民听众对于音乐类节目和生活服务类节目的需求也比较强烈,有20.92%的听众表示最喜欢听晚会类的节目,另有10%的听众喜欢听音乐会,显示了听众对于音乐节目的口味变化;而天气预报等与农民听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服务类节目也备受听众青睐。

报纸在农村的现状不容乐观

报纸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有着自身的特点:视觉媒介,保存性强、选择性强、适合传达深度信息等特点,而为能充分发挥对农民教育功能;同时,作为纸质媒体的报纸保存了几代农民的记忆,他们对其有着深厚的感情,报纸在他们心中有着权威性的印象。

虽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上至国家最高领导人,下至乡村农夫都关心的国家重大国策,报纸也在呼吁社会各界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然而在实际行动中报业自身却踯躅缓行,这里面最为直接的就是报纸效益和生存的问题。

我国“三农”类报纸创刊历史比较早,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是创刊高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初达到鼎盛,大多发行量在几十万份,有的报纸,如《农民日报》甚至达到上百万份。但近十多年来,“三农”类报纸却是每况日下,目前的状况可以用“惨淡”两字来形容。

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委托《中国县域经济报》对全国农村报刊现状进行调查,据统计,目前我国“三农”类报纸,包括综合和专业类,共61种,仅占全国报纸的3.17%。如果仅是农村报、农民报,有17种,占全国报纸比重不到1%,这一数字与农民占全国人口50~60%相比,差距实在太大。另据全国农民报协会调查,2006年协会30多家会员报纸的总发行量为180多万份,仅相当于国内一家较大规模晚报都市报的发行量。

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主体力量”的“三农”类报纸,实力却如此弱小,这必然会严重制肘到报业服务新农村建设总体水平的提高。报纸必须改革办报理念,实行创造性板报方针,同时要加强其他类报纸(如日报、晚报、晨报等)对“三农”信息的报道数量和质量,这一切都迫在眉睫。

互联网蓄势待发,前景无限

网络媒体新闻传播除具有三大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共性”特点之外,还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动性、多媒体性等等。已渐渐成为新闻和信息传播的佼佼者。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0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系列报告之《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我国农村网民数量为5262万人,年增长率达到了127.7%,远远高于城镇网民38.2%的增长率。受益于中国经济良好的发展形势和政府对农村互联网发展的重点扶持,农村互联网显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

但是导致农民不上网的原因中,除了经济上的,还有文化上的,比如有53.3%的人是因为不懂电脑或网络,同时,在互联网应用的深度上,农村网民比城镇更浅,娱乐化倾向更为明显,86.4%和76%的农村网民使用网络音乐和网络影视功能。

综上所述,时代需要新闻媒体准确及时地反映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呼吁动员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同时,传统的媒介形式在时代大趋势的影响下举步维艰,新兴媒体已经开始捕获人心,广播的前景需要我们对其形式和内容重新定位,电视的播出应加强舆论向导,报纸应该开发出自己的市场和受众,网络媒体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控制和引导,加强把关,加强舆论领袖在农村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自身素质和素养,让媒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助推器,让所有人在这场史无前例,浩浩荡荡的大“行军”中受益。

猜你喜欢
听众报纸广播电视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报纸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