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建怀
《诗经·硕鼠》篇:“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这是最古老、最流行、最经典的民谣,它清晰地映照出许多比正史更加真实可靠的信息,从宋朝众多民谣中,随手拈出几首,当时政情与社情,时弊与民怨,甚至一些官场趣事与宫廷秘闻,均跃然纸上,一目了然。
宋仁宗康定年间(1040~1041年),西夏扰边,战火燃起,韩琦、范仲淹先后领军御边。他们修固边城、精练士卒、招抚属羌、孤立西夏,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百姓欢欣鼓舞。故民谣曰:“军中有一韩(韩琦),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范仲淹),西贼闻之惊破胆。”
宋仁宗一朝,包拯以立朝刚毅、铁面无私而闻名遐迩。嘉秸元年(1056年),包拯权知开封府,负责京城诉讼和治安。当时,打官司有一个规矩,百姓不得直接到衙门递交状子,要由小吏转呈。许多人不得不上下打点,疏通关节,一个官司打下来,往往赢了官司,输了铜板,得不偿失。包拯坐堂开封府,一改陋习,大开正门,使百姓能够直接上前陈述曲直,诉说冤情。因此。京城迅速流传这样一首民谣:“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意思是打官司无钱疏通关节也没关系,有包大人呢!
民谣少不了骂贪官。宋徽宗在位期间,奸臣结党营私,打击异己。祸国殃民。于是便有了:“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筒”指童贯,“莱”即蔡京。当时,朝廷不但横征暴敛,而且卖官鬻爵。有一首民谣就直指这种贿赂公行的丑恶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宋代一千文铜钱为一索,或一贯,大致相当于一两银子。三千两银子可买一个秘阁官员,五百两可买一个地方通判,买官卖官都已经明码标价了,可见当时官场风气堕落的程度。
靖康初年,金国屡屡举兵南下,宋军常吃败仗。每当此时,皇帝便纷纷下诏,征求应变之策,做出广开言路的开放姿态。而一旦金兵稍退,皇帝便又莺歌燕舞,纸醉金迷,听不进任何意见了。《宣和遗事》记载说:“城门闭,言路开。城门开,言路闲。”城门闭喻战事紧,城门开喻战事缓。讽刺了统治者的急功近利和仓皇反复。
还有些民谣甚至操心皇帝家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让位于儿子宋光宗,自己当上了太上皇。然而,宋光宗坐上皇位后却一反常态,对深居重华宫的孝宗不但没有正常的礼节,甚至一年多时间不去探望孝宗。结果道路流布,家丑外扬。因此,民谣说:“汝亦不来我家,我亦不来汝家。”
不过,民谣更多是指向社会不公和正义缺失。民间遇上灾年,常常农田绝收,饿殍遍野。但即便如此,统治者依然过着花天酒地的奢糜生活。《水浒传》中的北宋民谣“赤日炎炎似火烧,禾田垅亩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就反映了百姓时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极度愤慨。
(摘自《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