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李立
我承认,受文艺作品的影响,此前我将酿酒一事想象得过于浪漫。
比如影片《红高粱》中,酒工在每一个环节挥汗如雨,才酿出象征力量与情欲的十八里红,那种畅快淋漓令人沉醉。再比如蜀中传诵多年的酒坊美女老板卓文君的故事,她也因酿酒成为佳话,成为坚贞与永恒爱情的符号。
似乎上品的好酒总有自己的传说,如同高贵的血统总有一段离奇的身世。如醇好酒也总是因这曲折动人的传说而更添几分浪漫的品性,仿佛酒好不只是酒好,而是其后的韵味好,其不经意流传下的故事好,其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好,其象征的情感与寄托好。
我应该深感荣幸,此次去古井集团参观游览的行程,不仅让我坚信了此前的种种判断,更让这判断得到了丰富、润色、调整与拓宽。臆想变成眼前物,变成杯中酒,此前是一厢情愿的遐想,此后是切身的感受与品味——这是真正的品味,从口而心。
和所有名酒所拥有的身世传说一样,古井贡酒的诞生当从古井开始,于是,我们就在古井酒文化园中见到了“镇园之宝”的古井。我知道,我所想见的肩挑背扛的手工酿酒的场景已然见不到了,和所有手工制作的谢幕一样,手工酿酒也已退至历史的幕后。现代化的酒会用现代化的方式问世,更精准、更高效,比如在古井酒的车间里,那些精密与复杂的设备就显示出了对温度等条件的精确控制的能力。人类在酿酒这件事情上显得越发的随心所欲,随意的调配和尽情发挥,便能成果斐然,古井贡酒系列产品就呈现出让我眼花缭乱的架势。然而,当我站在这口悠悠古井之前的时候,我还是感受到了仿佛来自历史的不可知的神秘——酝酿有一种神秘的美,自它诞生之日便已如此:我在想祖先何以发现普通的蔬果粮食会发酵成甘露,这液体貌不惊人却可让天下英雄三碗不过冈,祖先又是何以探索出了这自然发酵的变化中潜伏着的万千条规律与学问,终于,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蔬果、不同的粮食、不同的水、不同的器皿设备、不同的时间长短、不同的情感在不同的土地上酝酿出各种各样被称作酒的液体。
酝酿有一种美。
其实汉语中有许多双声词都隐隐有种近乎对称而神秘的美,比如旖旎、崎岖,又比如,酝酿。百度对“酝酿”一词的解释是:专指“造酒材料加工后的发酵过程”。引申为“比喻事前考虑或切磋协商使条件成熟”。酝酿应是一个极富感情色彩的词,从造酒发酵的过程可见,酝酿是产生化学变化的过程,酝酿是从无到有、从淡而浓、从浓到香、从香到醉的过程,这多么像爱情的过程。
因得酝酿的动作,有了酒的诞生;因得酝酿是有感情的动作,有了酒作为情感寄托的产品而存在;因为人类情感的相知相通,有了文人与酒的不老传说。因为有了文人好酒的传说,才有了众多文化名人纷纷相邀、相会古井贡,体味酝酿之美的佳话。
此行在探寻古井贡酒生产的过程之后,我们终于完成了关于酿酒的扫盲课程。虽然在看到古井酒密如织网一样的生产流程图的时候,我依然困惑。也难怪,在我心中,这是一个浪漫、神秘而美好的事业,用一张流程图其实并不能详解那深处的悠远内涵。
从事这个浪漫事业的人们,因着这酒香滋养,而让人艳羡。他们中间其实不乏在酿造业和文学界都声名显赫的人,是酒厂老板,也是作家。试想他们是如何白天想着酿酒的事情,晚上来酝酿写作的情绪;白天做着物质的液体的魔术,晚上玩着笔尖的思想的舞蹈的呢。遥想当年唐伯虎,不是“又摘桃花换酒钱”,李白也要“呼儿将出换美酒”,连谨慎克制的白居易也会畅想“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诗与酒、文与酒调配出来的生活,原来就在亳州,就在古井。亳州街头少见形色匆忙之人,然而能见到的每个人都自有一种红光满面的精神。早晨天微亮,马路上便喧闹如市集,天黑也并不安静下来,不忙却显得闹,恰是因为饱满之精神、生活之热情。我想,这与亳州是药都、也是酒都有很深的关系。愁闲如飞雪,入酒即消融;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亳州人占着酒与药的双重滋养,怎能不精神饱满、热情地去生活。
〔责任编辑 君 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