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丹 朱静雯
[摘 要] 根据DOAJ公布的历年收录开放存取期刊数量和国家分布情况,分析开放存取期刊发展现状,并探讨开放存取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质量控制和可持续发展3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指出开放存取期刊发展对我国社科类学术期刊发展的启示:实施有政策指导的、规范的部分开放存取;建立公益性机构仓储并给予政策支持。
[关键词] 开放存取期刊 社科类学术期刊 科技出版 数字出版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6-0080-06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OAJ indexed data about open access journals from 2002 to 2013, the authors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he issues faced by open access journals, namely its academic impacts, quality control issue and sustainability. Finally, point out two measures for Chinese social scientific journals to adopt some OA davantages: first, partially combination of open access; second, constructing OA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for them.
[Key words] Open access journals Social science academic journals STM publishing Digital publishing
1 开放存取期刊发展及其中问题
1.1 开放存取期刊类别
按照开放程度,开放存取(Open Access,OA)期刊可以分为完全开放存取期刊和部分开放存取期刊。其分类依据是《布达佩斯开放存取计划》(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BOAI)中关于建立开放存取期刊的指导,即建立完全的开放存取期刊和将传统学术期刊进行开放存取的逐步过渡[1]。前者发展的主要力量如生物医学期刊出版中心(BioMed Central, BMC)和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the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PLoS)。BMC是目前最大、最成功的盈利性开放存取期刊出版商,出版230多种开放存取期刊,在同行评审方面具有领先的制度设计。PLoS是创立较早的非盈利性开放存取期刊出版平台,出版7种高质量OA期刊,运作资金皆为赞助,拥有成熟的赞助制度。部分开放存取期刊主要由传统学术期刊和商业出版商主办的期刊发展而来,细分种类较多。具体见表1。
表1 开放存取期刊分类[2]
1.2 开放存取期刊数量
开放存取期刊名录(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DOAJ)是目前国际上收录开放存取期刊的权威指南。截至2013年7月,它已收录全世界120个国家和地区开放存取期刊9977种,论文1152308篇。DOAJ收录标准如下:①对“开放存取”的界定,沿用DOAI的定义;②拥有ISSN号或eISSN号;③拥有同行评议机制或有编校质量控制;④无语言、学科限制;⑤对所收录内容,读者可免费使用[3]。
从DOAJ收录开放存取期刊的期刊数量和国家分布来看,12年间全世界开放存取期刊发展极为迅猛(见表2)。
表2 2013年DOAJ收录的开放存取期刊的国家和地区分布[4]
2002年至2013年,开放存取期刊数量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355.3%、104.3%、46.7%、43.5%、5.9%、36.5%、23.2%、34.5%、26.8%、12.0%、23.4%(参见表3、表4)。数量的迅速增长,说明开放存取期刊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十分契合学术交流的需要。
表3 2002—2013年DOAJ收录开放存取期刊数量[5]
表4 2002—2013年DOAJ收录开放存取期刊国家和地区数量[6]
与开放存取蓬勃的发展趋势相比,我国的开放存取期刊发展较为保守(见表5),有学者通过分析我国开放存取期刊数量和出版机构情况,指出我国各学会、协会、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应加大对开放存取出版的投入力度[7]。
表5 2002—2013年DOAJ收录中国开放存取期刊数量(不包括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8]
1.3 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3.1 学术影响力问题
早期的开放存取期刊,尤其是其中的新创期刊,存在学术影响力不足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大量已有期刊推行开放存取政策,开放存取期刊的学术影响力问题得到明显改观。
ISI及其三大索引(SCI,SSCI,A&HCI)收录的期刊代表世界学术期刊领域的最高水平,学术期刊能否被收录已经成为评价个人、机构、地区以及国家学术水平、科研创新能力和科技论文质量的国际通用依据[9]。表6反映了2006—2010年间,被DOAJ收录的开放存取期刊,在《期刊引证报告》(Jornal Citation Report,JCR)中被收录的及其学术影响力情况。
表6 2006—2010年被DOAJ收录的开放存取期刊被ISI索引及其同期在JCR中的影响力情况[10]
从表6可知,被DOAJ收录的开放存取期刊在2006—2010年间被ISI收录的年均增长率为10.94%;收录数量分别占ISI收录总数的2.2%,2.5%,2.5%,2.6%,2.3%。可见,一方面,部分开放存取期刊的学术质量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呈逐年缓慢上升态势;另一方面,与传统学术期刊相比,其学术影响力的瓶颈已经初现端倪,这与相关研究呈现的结果较为一致。丛挺等人[11]、刘锦宏[12]等人的研究表明,在维持性领域,即高影响因子的权威期刊领域,开放存取期刊难以与订阅期刊相抗衡,因为开放存取引用优势与影响因子之间存在显著逆函数关系;随着影响因子增大,开放存取引用优势有下降趋势。可以说,在权威期刊领域,开放存取期刊与传统期刊相比,并没有优势。
1.3.2 可持续发展问题
开放存取期刊常被误认为是一种“免费”出版形式,而实际上,“免费”概念仅限于读者。开放存取期刊的生产过程以及质量保证与任何产品一样,都需要投入生产成本,包括劳动者(诸如人工及其知识、技术成本)和生产资料(诸如互联网及其存储、生产技术支持,甚至包括论文的生产过程也是有成本投入的)。其间产生的费用,与传统学术期刊不同,不能向读者收取。大多数完全开放存取期刊依赖于赞助,也有一部分向作者收取诸如“出版费”“论文处理费”“版面费”等。为避免赞助对开放存取期刊的编辑出版过程和出版独立性造成干扰,出版机构会将相关要求明确写入赞助声明或赞助协议中。依赖会费和作者付费的开放存取出版机构也有类似约束,以保证出版的独立性[13]。
1.3.3 质量控制问题
比照传统学术期刊的生产流程,开放存取期刊在审稿环节较好地继承了传统学术期刊的同行评审机制,但在组稿和编辑加工环节是缺失和弱化的[14]。为了缩小差距,并体现开放存取期刊在时效、成本上的优势,许多完全开放存取期刊通过技术手段自动实施质量控制[15]。
从开放存取期刊的发展历程来看,它显示出学术交流自由和高效的特质,契合当前科研与学术交流的需要,因此发展迅猛。但要在维持性领域,即高影响力学术期刊领域取得成绩,还需要持续努力。
面对经费问题和质量问题,开放存取期刊尝试设计完善的制度与流程控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相比之下,传统学术期刊实施部分开放存取,既能吸收开放存取出版在学术交流上的优势,又能规避出版的独立性和出版质量两个可持续发展难题,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具有更加裕如的发展空间。
2 我国社科类学术期刊发展现状
2.1 社科类学术期刊的界定
学术期刊服务于学术交流,其类别界定应溯源到学科分类和对“科学”概念的界定。英美国家认为只有自然科学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社会科学勉强可以算科学,而人文方面则不能看作是科学。因此,英美等国把所有的学科分为三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德国则认为人文科学也应当属于科学,德国人把所有科学分为两类: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文化科学)。在我国2009年公布实施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上,列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类目共5大类,分别为: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其中,人文与社会科学是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称,有时也称为哲学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文科等。在我国,学术界多用“人文社会科学”一词,而行政管理部门多用“哲学社会科学”一词[16]。习惯上,我们将学术期刊分为两大类,即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和社会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本文即探讨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简称社科类学术期刊。
2.2 发展现状
从期刊数量上看,我国社科类学术期刊有4000多种。大部分社科类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从被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二次文献索引及核心期刊索引的情况可见大概。2012年,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的期刊数量共3434种[17],CSSCI来源期刊共535种[18]。同期被SSCI收录的中国期刊共14种。其中,主办单位所在地为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台湾地区的分别为2种、7种、5种。2012年SSCI索引期刊总数量为3016种。2012年A&HCI收录的中国大陆期刊仅1种,即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外国文学评论(中文版)》。表7列示2012年SSCI公布的收录中国期刊情况[19]。社科类学术期刊承担着社会与人文科学学术交流的使命,对展示我国文化软实力起着重要作用。提高我国社科类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不仅是期刊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涉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表7 2012年被SSCI收录的中国期刊(按英文刊名首字母顺序排名)
续表7
除在国际学术影响力上遭遇的尴尬外,我国社科类学术期刊在国内也面临一些困窘,尤其是发行量问题。学术期刊原本受众市场小,读者面较窄,发行量不高。随着近年来我国大型学术仓储(如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等)的发展,以及读者获取学术信息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倾向和习惯于搜索使用网络学术期刊,我国社科类学术期刊受到极为严重的影响:一方面,在发行上,传统期刊发行量严重下滑,很多社科类学术期刊的发行量在1000本以下;学术仓储通过年末结算、第二年支付等方式,按期获得期刊编辑部的纸质版期刊或电子版期刊(交付时滞可双方商榷确定),结算给期刊编辑部的费用相对其生产成本来讲,一年的费用可能还达不到每期的印刷费用。另一方面,传统期刊仍然愿意每年持续以低廉的结算费用将期刊成果交付给这些学术仓储,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在国内高校图书馆、研究机构的用户范围十分广泛,对传统期刊扩大传播途径和范围进而提高影响力方面具有订购途径不可比拟的优势。
3 开放存取期刊发展对我国社科类学术期刊发展的启示
面对上述双重冲击,单纯通过个体期刊编辑部的努力,难以扭转局面。人们的阅读习惯,尤其是学术信息的使用习惯已经发生转变,即从传统的单本期刊阅读和使用转化为以关键词、主题为单位的搜索式阅读;阅读对象则转化为搜索结果,即以“篇”为单位的论文。为此,我国社科类期刊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吸收开放存取期刊的优势以改善生存空间,乃至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3.1 实施部分开放存取
从开放存取期刊的发展情况来看,开放存取期刊具有学术交流自由、便捷的优势,在非权威期刊领域,具有引用优势;其劣势则是经费问题产生的出版独立性保障和出版质量控制问题。因此,我国社科类学术期刊可以采取部分开放存取策略,实施符合国际标准的禁制期后全文开放存取。
尽管我国很多社科类学术期刊事实上已经实施开放存取[20-21],但由于没有相关政策或法规来规范程序,更多地是依靠各个期刊编辑部的摸索,其开放存取实践并不规范。这从DOAJ收录的中国期刊数量中可见一斑。按照DOAJ的收录标准,中国的收录数量截至2013年7月仅为50种,而且这些开放存取期刊主要为商业出版机构如百世登出版集团所拥有。
基于此,我国社科类学术期刊应由相关机构(如社会科学研究院、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依据开放存取的国际标准制定统一的开放存取政策或法规。这样有利于借助DOAJ等国际化平台,扩大我国社科类学术期刊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3.2 建立公益性机构仓储
机构仓储从作者自存档( Self-Archiving)模式发展而来。自存档是BOAI界定的第一种开放存取途径,它分为机构仓储和学科仓储两种模式。社科类学术期刊实施规范的开放存取措施,仅能在非维持性领域扩大学术影响力。要解决发行量不高的问题,还要从建立公益性学科仓储和政策支持两方面入手。
建立公益性机构仓储一方面是为了应对未来大型学术仓储在中国可能形成的垄断趋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搭建社科类学术期刊在国内的机构仓储平台。目前,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已经有这方面的规划,2012年同我国社科类核心期刊签署相关协议,拟建公益性学术仓储。计划实施后,其性质类同公益性机构仓储。公益仓储应在政策上给予社科类学术期刊资金扶持,按照成熟的期刊评价体系建立社科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根据评价指标给予公益性机构仓储平台上的社科类学术期刊以经济补偿。这种补偿机制的优越性在于奖优,即学术影响力越高的学术期刊获取的经济补偿越高,这也使期刊自身发展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双重目标得以统一。
注 释
[1]Read the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OL].[2013-07-22].http://www.budapestopenaccessinitiative.org/read
[2]李武.开放存取期刊出版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6(2):26
[3][4]DOAJ[OL].[2013-07-22].http://www.doaj.org/doaj func=loadTemplate&template=about&uiLanguage=en
[5][6]DOAJ[OL].[2013-07-22].http://www.doaj.org/doaj func=byCountry&uiLanguage=en
[7]刘锦宏,王欣,徐丽芳,等.我国开放获取期刊分布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3(4):97-100
[8]DOAJ[OL].[2013-07-22].http://www.doaj.org/doaj func=byCountry&uiLanguage=en
[9]董翔.SCI、EI性质与论文收录率关系评析[J].图书与情报,2007(6):41-44
[10]方卿,王珏.开放存取期刊学术质量评价(一):基于总被引频次视角的分析[J].出版科学,2011(6):67-70;王珏,方卿.开放存取期刊学术质量评价(二):基于影响因子视角的分析[J].出版科学,2011(6):70-75;王珏,方卿.开放存取期刊学术质量评价(三):基于即年指标视角的分析[J].出版科学,2011(6):74-78
[11]丛挺,徐丽芳.破坏性创新视角下开放获取出版困境与出路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2(11):95
[12]刘锦宏,徐丽芳,方卿.基于开放牛津期刊的开放获取引用优势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1(2):64-72
[13]许洁.基于制度视角的开放存取期刊学术质量控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2(4):35
[14]徐丽芳,方卿.基于出版流程的开放存取期刊学术质量控制[J].出版科学,2011(6):81
[15]方卿,曾元祥.基于技术视角的开放存取期刊学术质量控制框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2(4):28
[16]人文社会科学(百度百科)[OL].[2013-07-23].http://baike.baidu.com/view/1381144.htm
[17]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公布2012年按照学科分类全文转载来源期刊数量统计所得。
[18]http://cssci.nju.edu.cn/news_show.asp Articleid=490
[19]根据JCR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公布2012年的资料整理。
[20]姜春林,王文苑.学术期刊开放存取现状与模式研究:CSSCI管理学期刊案例分析[J].科研管理,2012(11):116-121
[21]秦小川,刘雪立.我国学术期刊开放存取现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2(4):485-491
(收稿日期:201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