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师红
[摘 要] 在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开展科学研究、撰写与发表学术论文成了许多社会成员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撰写、发表学术论文成了各教育、科研机构及行业、职业有志于学术研究者关注与探讨的问题。编辑、作者、读者以期刊为核心共同构建了具有特定的学术文化氛围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他们虽然扮演的角色各有不同,但通过明确定位,才能有效促进期刊的发展,提高学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 终身教育 远程教育 编辑 作者 读者 关系
[中图分类号] G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6-0016-05
[Abstract] During the period of building a national lifelong learning of the learning society, researching the science, writing and publishing the academic papers have been tools chosen by many social members as their self-development and self-enhancement. Therefore, researching the science,writing and publishing the academic papers are have been focused on and discussed by the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Meanwhile, the editors, the authors and the readers around the core journals are building a biological system together with some special academic cultural atmosphere.In this system,though their characters are different,they should know well their characters and identify their positions clearly, then they will be able to make the journals progress effectively, and to promote their academic levels, and to serve for the society better.
[Key words] Horizon of lifelong education Distance education Editors Authors Readers Relationships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1]。《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办好开放大学”,“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2]。2012年国家开放大学及京、沪、苏、粤、滇等地方开放大学的挂牌,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多方位、多层次的更趋开放的新阶段。学术期刊在新形势下,应如何定位?如何发展?如何处理与发展期刊主体——编辑、作者、读者三者间的关系?……这些问题,作为编辑工作者,我们无法回避,必须勇于面对,积极思考,努力探索。为了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拟以终身教育为视角,探讨编辑、作者、读者三者间的关系。
1 终身教育视域中的编辑、作者、读者角色分析
学术期刊是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特定行业领域内的科研工作者或行家里手将其熟知相关专业知识、观点、主张或方法展示于他人的平台。学术期刊的主体——编辑、作者、读者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终身教育理念正逐步为社会大众所理解、接受,开展终身学习,追求更高的素养、更有意义的生活,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正渐成风气。许多社会成员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强化专业知识,开展创新活动,正通过多种渠道与同行、同业人员开展多种交流活动,自然也包括以学术期刊为媒介与他人开展的学术交流活动。
1.1 终身教育视域中的编辑角色分析
在终身教育视域中,编辑是作者与学者的学术中间人、一定程度上的终身教育服务者,同时也是部分作者与读者的学术“导师”、某一或某些学术领域内的学习者,还是远程开放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学习者。
期刊作者与读者的中间人。编辑,其主要作用是充当学术期刊作者、读者的服务人员,通过接收、审核、录用、发表在学术领域内可能产生一定学术影响或发生重大作用的学术论文,帮助作者展示他们的学术观点或主张,为他们搭建更加广阔的学术展示平台,推动他们在学术领域产生更大的影响;为更多的读者提供了解学术发展动态、各种前沿的学术观点与方法,助其了解、熟悉更多的学者。从终身教育的视域看,学术期刊编辑,就是学术期刊为论文的作者与读者建立起沟通与交流的中间人,为作者与读者提供彼此间的各种学术信息,根据他们各自所需进行交流互动,协作开展自主学习。
作者与读者开展终身教育的服务者。编辑在担负自己的本职工作时,虽然自己在接收他人稿件,分送稿件给有关评委审查,或自己直接参与稿件的审查、提出修改意见,进行校对,直至发表,然而,为了对广大作者、读者负责,必须要有与作者同样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负责地完成本职工作。作者与大量的读者在开展学术研究中,通过学术期刊及编辑开展终身学习。
部分作者与读者的学术“导师”。编辑在审核作者所投稿件时,如觉得该稿件具有潜在的学术影响力,他们将根据自己的经验、感悟和洞察力,给那些学术能力不太强、学术地位不太高的作者提出各种修改意见,指导他们完善稿件、治学态度或治学操守等。
学术领域内的学习者。对于那些学术能力强、学术地位高、学术影响大的作者,在审稿、校稿过程中,其学术视野得到拓宽,学术能力也获得很大的提高,从中了解到各种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并受到这些知名专家、学者的人格魅力的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在远程开放教育越来越为更多人所接受的、终身教育理念日益为社会各界人士所理解和接受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里,学术期刊编辑的内涵更加丰富起来。
以远程方式开展终身教育的学习者。学术期刊自诞生伊始,就以函件的形式向论文读者们开展远程教育。读者是通过阅读学术期刊论文来实现自主性远程学习的。当今,人们正通过各种电子邮件、QQ、MSN、Facebook、博客、微博等通讯方式更加快捷地、甚至即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从终身教育的视角看,编辑与作者、读者一样,同为远程教育的学习者、终身学习者。
1.2 终身教育视域中的作者角色分析
学术期刊作者在终身教育视域中扮演着编辑与读者的良师益友、终身学习者、社会服务者的角色。
编辑与读者的良师益友。从终身教育的角度看,期刊作者撰写、发表的是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文章,透过其文章的字里行间,编辑和读者可以不同程度地从中获悉作者的学术发展状况、洞察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治学态度与意识、学术道德水平及其社会服务意识等信息,简言之,可以从中看出作者的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并获得一定的启迪。这对于编辑和读者开展终身学习活动会有一定的帮助。在现实社会,在编辑、读者与作者借助于电话、实物书信、电子邮件、MSN、QQ、Facebook、Wiki、博客等各种远程方式相互联系,编辑与作者也可以直接地接受作者的指导与帮助。从一定程度上讲,期刊的作者是编辑、读者开展远程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师益友。
终身学习者。从作者自身开展终身教育/学习活动的角度看,许多作者所从事的学术研究也是一种终身学习,因为终身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人们的身心逐步发展、完善之时,其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也逐步提高,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社会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接受高等教育、参与各种学术活动的过程中,他们的学术研究意识与学术研究习惯逐步养成,学习研究能力也日益提高,他们撰写学术论文,通过相关专业、行业、领域的期刊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或主张,使之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与效益。他们的学术研究不仅来源于自己本专业、行业、领域,而且更多地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从中汲取养分。他们在长期治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严谨的治学意识、态度、习惯及能力对其终身学习、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学术活动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创造者。学术期刊的作者在接受终身教育的过程中,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并通过他们自身的学术研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开展创新活动,实际上,他们又成了社会文明的创造者。
社会服务者。作者的学术成果通过期刊发表,其学术见解、主张或方案直接传播到编辑、读者之中,而编辑、读者都是在开展终身学习活动的重要分子,作者的学术论文的撰写、投稿、发表以及他们学术见解或主张在本质上就是文化生产、文化传播,其中大部分作品在推动社会文化走向进步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3 终身教育视域中的读者角色分析
读者通过期刊这样的远程方式开展终身学习,从作者与编辑那里获取有益于他们投稿、发表学术论文所需的经验和启示,是期刊论文的源泉与支持者。
期刊学术成果的源泉。不可否认,许多学术期刊论文的作者也是学术期刊的忠实读者。如前所述,他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一篇篇有着不同影响的期刊论文。但是,除了这个群体外,还有一个更大的读者群。这个读者群体是学术期刊论文的潜在群体,虽然他们尚未形成较成熟、较系统的学术理论,但却能关注学术动态,从中探寻所需的信息,包括有关专业、行业或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及方法。从终身教育的角度看,期刊读者包括其中的作者,在通过当今社会为大多数所采用的方式,以远程的方式开展自主学习与研究,是学术期刊的潜在投稿者与作者。
作者与编辑的支持者。那些尚未有机会在期刊上发表自己的学术成果的读者,大多景仰那些有较大学术影响的期刊论文作者与期刊编辑,崇拜其较高的学术素养和学术影响力,羡慕其有着较多的学术交流的机会,希望能有机会与之交流、沟通,甚至能得到一些有价值的指导。即使是已经发表了一定数量学术文章的期刊读者也希望能够有机会与期刊编辑交流,当然,编辑们也乐于与那些有很强的学术能力、有较大的学术影响的读者进行交流、沟通,以此来巩固和扩大学术期刊的稿源。
终身学习者。与接受传统面授的学习方式相比,期刊作者以远程方式开展通过学术期刊进行自主学习与研究,这种学习将延伸至其人生终点。
2 终身教育视角中的编辑、作者、读者的角色归因
“归因”(attribution),一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3]。期刊的编辑、作者与读者的角色形成与其所处的有别于其他普通群体的系统环境、组织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此,本文将从第三次工业革命、生态文化理论、需求层次等有关理论出发对终身教育视角中的编辑、作者、读者的角色进行归因。
2.1 第三次工业革命理论对期刊编辑、作者与读者角色的归因
在由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迈进过程中,现代学术期刊运行模式和运行机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而对期刊的编辑、作者与读者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社会结构正向扁平化方向发展,人与人之间开始出现了分散式、合作化、利益共赢的关系,人们的学习与工作的模式也出现了扁平化倾向。在这个时期,人们通过多元方式与他人深入互动,学生的角色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了终身教育的积极参与者、自主学习者、协作学习者,通过团体的学习活动获得知识。在学术界,来自不同领域的参与者以“一种分散式的方式共享知识”,开展“跨学科教学和跨文化研究”[4]。这既可解释在学术期刊的编辑、作者与读者之间所建立的相互平等、彼此尊重的合作与共赢的关系的深层次社会因素,又符合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2.2 生态文化理论对编辑、作者与读者角色的归因
编辑、作者、读者以科研为目的共同构成了一个学术生态系统。在此系统中,他们通过期刊营造出以远程的方式进行互动的生态文化。
以编辑、作者、读者为主体构成的生态文化系统中,他们以自己的工作、研究、学习乃至生活为宗旨开展共存、共生、共荣的互动,形成具有学术性强于社会普通生活群体的文化环境。在三个主体约定俗成地、自主地、能动地去认识、整理、看待和要求有关学术问题,进而去完善学术理论体系,创新学术思想与方法,形成一个较为良性的互动循环体系,并营造成一种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这个系统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凭借着良好的文化素质、社会道德素养、很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及高尚的人格,该系统内的大部分成员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其中,也包括对自身的感染,发挥着净化、感染社会风尚的作用。
这个系统的主体继承了传统学人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按照其遗传下来的治学“基因”的内在逻辑和法则去认识、整理、发展有关学术期刊,因此,他们从创新的角度赋予学术现象和问题以新的意义和价值,并对之重新定位。在此过程中,他们是以开放的姿态,多层次、多视角地适应、选择、创新,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并超越以往,协调彼此间的关系,保证整个系统得以持续、协调地发展,使得这个学术生态系统与其物质的、精神文化的环境之间进行必要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使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功能得以极大发挥。正是缘于此,学术期刊的编辑、作者与读者按照彼此之间的相互依存、积极合作的关系之预测、认识并解决系统中的有关问题,但是并非否定相互间的竞争在学术发展中的意义和功能,而是去赋予这个共存、共生、共荣的学术生态系统中的意义和价值优先性。
2.3 需求层次理论对期刊编辑、作者与读者角色的归因
生存哲学与人本主义哲学是终身教育理论不可或缺的哲学基础。其中的“需求层次理论”对归因终身教育视域中的编辑、作者与读者的角色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学术期刊的编辑、作者与读者绝大部分已经结束或正在逐步结束以前那种在校学生“建立在匮乏性动机基础上的”学习方式,业已开始了那种“建立在成长性动机基础上的”的知觉学习、理解、认识自身,开始了人格的稳定发展,已经处于或正在开始处于知识结构完善、专业技能成熟的阶段,逐步成为各自专业、行业或领域内的“人才”。他们更多地通过自身的潜能、天赋、创造冲动等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完善并发展自己。他们通过不懈地努力,他们将“不怕改变”“安于改变”“安于新事物”[5],并成为处于“发展过程中”“有创造力”“应变能力强”“自主自律”[6]“有益于公众和社会”[7]的人,所有这些都是他们终身学习的目标。
上述三个理论分别从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系统、个人及社会需求三个维度来阐释学术期刊编辑、作者与读者在终身教育理念广泛传播、终身学习方式被广为接受的社会中的关系及采取相应方式的内在动机。
3 终身教育视域中的编辑、作者、读者角色定位
鉴于上述的社会结构状况、社会文化生态及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编辑、作者与读者们所产生的需求等情况,笔者以为,在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中,编辑、作者与读者应采取如下态度与方式来定位自己。
3.1 平等开放
本处的平等开放,主要是指学术期刊的编辑、作者与读者所应持有平等待人的态度和勇于以开放的心态和方式,接纳一切有利于提高期刊质量、促进学术发展、扩大社会效益的信息。因此,对于大家来讲,应当具有明确地定位好自己的角色。
3.1.1 编 辑
笔者认为,以平等、开放的态度对待每一位读者与作者是编辑明确定位自己角色的首项。目前,在新闻出版界,不同学术影响力的期刊编辑的境遇也有较大的差别。通常,在国内外重大的学术活动或集会上,国内一级期刊、核心期刊及其他较有影响力的编辑,比起那些普通期刊的编辑,所受到的礼遇要高。其实,编辑在自己的工作中也有自己的苦衷,他们常常受到一些读者、作者的指责或吹捧,因为他们在文稿的录用上因考虑投稿的质量或者选题而放弃了一些自认为不错的文章的作者,或者在改稿过程中被认为过于严格甚至是苛刻,也由于在一定程度上有录用稿件的权力。他们为了期刊的发展,不得不到处奔波,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或倾尽所能与机会,向与本期刊所关注的领域内的名家索取或预约稿件,而这些稿件并非件件达到期刊发表要求。基于这种状况,编辑应尊重每一位作者与读者,尽可能一视同仁地争取每一份期刊所关注的文稿和信息,通过各种学术活动或各种网络平台及其他通讯手段与作者、读者进行联系,以真诚的态度与他们进行沟通与交流,如利用wiki等,及时地展示自己的态度,同时,还应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不卑不亢,处理各种人情文章。
3.1.2 作 者
作者是期刊学术文章的直接支持者与监督者。他们在期刊上发表的文章经编辑之手向学术界表达他们的学术见解、主张或方法,因此,他们有必要以平等、开放的态度对待编辑与读者。换言之,他们同样需要以平等的态度尊重编辑与读者,包容编辑出于工作职责所做的每一件可能引起其不快的事,耐心、细致地解答读者所提的各种问题,并与之展开交流与沟通,以开放的姿态汲取一切有利于自己学术发展的信息,完善自己的学术理论或方法。
3.1.3 读 者
读者也应以平等的心态去看待编辑与作者,除了在平时的期刊阅读中学习、借鉴已发表文章的有利信息外,对于编辑过程中出现的疏忽或遗漏以及作者在学术上所持有的不同的或者自认为是错误的观点或主张,与之展开探讨、辩论,不因为编辑与作者在期刊或学术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而自卑,进而不能坚持己见,也不因为自己是领域专家而轻视他们。
3.2 严谨治学
严谨治学是期刊发展过程中编辑、读者与作者所必须秉持的基本学术原则和追求。
3.2.1 编 辑
学术期刊质量与影响力的提升需要编辑在自己的工作、学习与研究中能够坚持严谨治学的原则与追求。对于他们,严谨治学意味着要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严谨的态度接收每一份稿件,在审稿、校稿、发表等环节一丝不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作者和读者,重视他们对期刊所提出的每一项意见和建议,对于他们的提出的可能是不合理责难或批评,而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2.2 作 者
大多数作者在开展科研时都能严谨,但是未成熟的学者,特别是在读的研究生和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在研究意识、学术习惯、学术视野、研究方法、洞察问题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等方面都有待于成熟,因而需要导师严格而细致地引导他们进行撰写学术论文的训练。其中,文稿的修改对其无疑是难得的锻炼机会,因为好文章须经反复推敲、不断论证、字斟句酌。文章是反映作者的学术水平、学术道德、学术态度的镜子,一旦发表,就无法更改,如有瑕疵,定会有损作者的脸面,也有损期刊及责任编辑的声誉。
3.2.3 读 者
如上所述,读者也须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除了部分人有机会与编辑、知名作者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学习外,大多数读者从已发表的期刊文章中或通过期刊、现代通讯设备或网络进行交流与沟通,来弥补自己在学术方面的不足。然而,在现实社会,由于尚未在自己学术领域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还面临着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问题,这就需要他们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学术研究。在撰写学术文章的过程中,要耐心、细致地修改文稿,反复论证、完善,直至得到编辑及期刊文章评审专家的认可。
3.3 合作共赢,服务社会
由于日益更新的网络技术给编辑、作者、读者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带来便利,进而为他们在定位的过程中通过远程的方式开展合作拓展更大的空间,通过期刊质量的提升与自身的学术进步来促进社会发展。对此,笔者建议,通过期刊稿源基地建设来达到三者间合作共赢、服务社会的目的。
3.3.1 建立稿源核心基地
根据期刊的重心所在建立一支核心的、高质量的投稿人队伍。这支队伍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必须是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教授、副教授等学术人才。对于这些人,可实行预约稿件的办法。这些稿件大多数质量很高,刊发后势必会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当然,也必须提供丰厚的报酬及相应的荣誉。
3.3.2 建立外围稿源基地
这是以稿源核心基地为中心建立第二核心圈的外围稿源基地。鉴于第一核心圈内的学者,大多数是国内、外院校的硕导、博导,他们有着众多的硕士生、博士生及已毕业弟子。尽可能为这些年轻一代提供更多探讨学术的机会,由于这些人学术能力尚未成熟、完善,这需要期刊的编辑与他们的导师一起共同建立与他们展开交流的机制。对于这些人的稿件,编辑要及时与他们交流、反馈,提出建设性的改稿意见。当然,不能因为他们的学术影响不如其师而怠慢他们。经常性的交流和沟通可以培养彼此之间的感情,因为他们是潜力股,需要投资,学术能力投资、情感投资,当然也不能忽视一定的经济投资,即应付给其相应的报酬。
3.3.3 建立第二核心圈的外围基地
这是以编辑及专家委员会成员为核心的第三核心圈。通过个人的人脉关系,建立更大的稿源基地。从这个圈层收到的稿件虽然整体质量不一定令人满意,但也不乏有潜在价值者。这需要编辑要有足够的耐心审阅稿件,然后提出可以接受的建设性意见,经过数改其稿,终归会达到期刊发表的要求。当然,也需要有信心,即通过与作者沟通、交流,了解作者的学术背景和长处,尽量帮助他们发挥所长。在这方面,编辑及专家可能要担负导师的责任。
3.3.4 建立第三核心圈的外围基地
相对应期刊来讲,这是第四圈层的最外围的投稿群体。通过宣传、包装,吸引那些对本期刊未曾关注或关注不够的读者,鼓励他们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总之,在编辑、作者、读者三个群体清晰地了解他们所构建的共生、共存、共荣的生态文化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明确定位,才能提升期刊的办学质量,在终身教育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较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过程中作出贡献。
注 释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R/OL].[2012-11-08].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OL].[2010-07-29].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3]郑全全.社会认知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2): 27
[4][美]杰里米·李夫金著;张体伟,孙豫宁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31-32,59,258-272
[5][6][7][美]马斯洛著;成明编译.马斯洛人本哲学[M].北京:九洲出版社.2003:11, 19, 22, 223, 225-226,61
(收稿日期:201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