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雷
摘要: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学生工作的前提,同时也是高校工作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新情况、新形势的影响下,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更需要引起教育工作人员的重视;需对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重要性予以正确认识,并有针对性的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校 学生管理工作 改进对策
1 高校学生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1.1 学生管理工作受网络化技术的影响
在信息化技术不断普及和发展的状态下,互联网对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及学习产生了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并使学生语言习惯、学习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产生了改变。网络已经变成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网络为学生的生活创造了一些有利条件,使学生管理工作有了新领域和阵地,另一方面它也为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展开带来了崭新的机遇。但网络的自由性和开放性还会造成学生管理工作的不可控制,在网络消极因素的影响下,某些大学生人际感情淡薄、交往力降低、学习兴趣降低、价值观转变等问题开始出现,如此一来,便使得对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工作增加了难度。
1.2 学生素质呈现多样性
伴随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在选择价值观时愈发进取务实,效率、公平、自主等意识不断增强,出现明显的多样化特点。但在校大学生成长依旧会受到社会难点和热点问题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思想动态等方面出现隐患和问题。这一点最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就业、贫富差距悬殊、独生子女问题等方面。上述状况无可避免,它不仅会阻碍学生素质提升,并且还会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困难,从而导致学生未来发展受到影响。
1.3 学生管理工作欠缺全员育人的观念
现代教育所强调的便是“以学生为本”,宣扬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能力被不断培养起来。然而在传统理念影响之下,各大高校在进行管理、服务以及育人方面产生分离状况。从表面上来看,高校育人队伍在不断强大,但事实上绝大多数教师并未将育人看作自身应尽的义务,较为轻视育人这方面的内容,转而更为重视教学科研,将管理学生工作交给辅导员来进行;而辅导员通常都只是对学生进行“管”,想尽办法将学生“管住”,从而导致学生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展现,不能将其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发挥出来,进而使得学生互动和学生管理者之间的良性循环无法形成。
1.4 学生管理工作表面化严重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规模也开始不断扩大,进而使得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并且学生层次开始呈现多样化状况,但在管理学生方面的专职人员却非常少。现如今,在运行机制上,学生管理工作处于倒三角形态,凡是和学生有关的部门在最后交给专职员工来进行,由于专职员工的工作内容与体系非常繁复,致使他们在进行学生管理之时,不是疲于应付便是忙于事务,进而造成学生管理工作停留在表面,不能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起到引导和培养的作用。此外,他们也很难将精力放在对学生工作教训、规律、思想等问题的研究上,对学生行为欠缺规范而有效的管理,从而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的提升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 強化高校学生管理的对策
2.1 树立高校学生科学管理观念
作为知识的传播者,高校不仅是创新和知识的源泉,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的产地。在对学生进行管理之时,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学生作为管理活动对象,同时也是管理动力和核心,在进行管理之时,一定要让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挖掘出来,以理解、依靠、尊重等作为指导性思想,进而明确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让民主管理气氛被营造出来,进而满足培养学生人格以及开发学生潜力这一目的。作为高校一定要改变传统裁判式和保姆式的管理模式,而代之以自我教育、启发和疏导为主的管理模式,使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得以增强。此外,管理过程还必须围绕学生“成才”来进行,从而最大程度的将学生内在成才动力激发出来。
2.2 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体制进行优化
由于学生管理隶属全方位管理,它的内容比较广泛,并牵涉的部门也非常多,所以需要不断与各部门将关系理顺,彼此协调,从而形成合力,并以此用来面对在学生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首先,需对学生工作结构建设予以强化,使组织协调功能得到加强,使责任制得到不断的建立和健全,从而做到权、利、人、责的统一。其次,需适当下放权力,将基层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共同对学生行政管理和思想教育负责,下放权力给学院,让其对学生进行管理,从而做到责权的统一,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进而使学生管理的高效性得以实现。再次,对全员实行学生管理这一工作体制加以协调统一。最后,使用年级辅导员制,从而适应学分制。加强对年级的管理,让班级管理与专业教学彼此之间能增强融合力度。
2.3 不断弘扬学风建设
高校发展以及存在的基础便是学风的优良性,同时它也是教育品质最为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更是保障学生成才的关键性力量。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对学校的学风建设予以突出,将学生建设看作学生工作着力点与切入点,进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一方面,将教风与教师对学风建设所产生的引导性作用积极发挥出来,在提倡教师全面育人的基础之上,也需对学风建设进行指导强化。另一方面,坚持以学生作为主体。在把学生的自我约束以及自我教育这一作用进行充分发挥之时,还需将学生自身的骨干以及党员力量充分发挥出来,进而建立起完善化的约束与激励机制,让社会需求来对学生的学习动力起到激发作用,从而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4 明确服务管理的意识
在管理学校主体学生之时,要坚持服务、管理、教育三大主题。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之时,传统模式大多以管理为主,而对服务和教育功能不加重视。在新形势下,高校一定要对这三者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内涵加以重新定位与审视。作为管理学生的工作人员一定要转变自身观念,让服务意识被强化,从而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服务。由现在高校教育特点来看,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之时,一定要将其服务地位加以突出,进而使学生全面成才服务的体系得以构建起来,从而为学生成才创造有利条件。在高等教育发展愈发大众化以及市场经济建立这一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已经变为一种消费形式,于是大学生也转变为了一种特殊消费者。如此一来,学生便有权要求学校高等教育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并且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同时也是学校需尽义务。所以,是否能为学生提供好的服务,尽可能促进教育人员素质的提升,已经变成高校展开学生管理最为鲜明的特点。高校管理需与学生需求相结合,从而在就业、成才、生活、学习等方面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 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新形势和新竞争,使高校教育的质量得到提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学生管理体系的高质量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加快步伐,将“为学生服务”和“以学生为本”这一观念予以贯彻落实,从而使学生管理工作得到不断的创新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吴成国.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探索,2008(3):73-74.
[2]杨爱丽.基于自我教育的高校学生管理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1):84-86.
[3]罗华,王建惠.紧扣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特征,有效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前沿工作[J].科技信息,2009(26):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