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源泉
摘 要:技校学生作文基础薄弱,又缺乏修改的兴趣和习惯。本文试图从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和习惯入手,用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做一些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尝试。
关键词:技校学生 作文修改 兴趣 习惯 能力
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作文修改。长期以来,教师在作文修改上面付出了许多精力和时间,但常常做的是无用功。新课标要求学生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互评作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由教师包揽评改作文变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他们互相借鉴,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一、培养学生修改的兴趣和习惯
对于作文,学生普遍有畏难情绪。以笔者所在学校模具班为例,班上学生绝大部分是男生,他们都不太愿意写作文,更不用说修改了,交上来的其实都是作文草稿。对于作文修改,学生以为那是老师的事情,平时也没有修改的习惯和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水平是难以提高的。所以,首要的问题是让学生明白作文修改是自己的事情,好文章是不断改出来的,为此必须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和习惯。
在教学中,笔者借助古今中外一些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名言、故事,让学生懂得修改的重要性。譬如,鲁迅先生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我做完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他对散文《藤野先生》的修改达到160多处。笔者通过具体事例,再结合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自己作文的原稿和修改稿的反复比较中,认识修改前和修改后的自己习作的差异,感受修改作文的效果,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稿,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这样学生慢慢就会形成作文写成后自觉修改的良好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笔者在课内课外还开展一些作文兴趣活动。如设立文章病院,在学习专栏内张贴一些有语病的句、段,激励学生试着改,还展示出老师对此类语病的示范修改。教师通过和学生交流修改的意见,营造一种和谐的、互动的修改氛围。这些形式灵活的作文活动方式,能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作文修改习惯。
二、循序渐进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笔者所任教的模具班的学生作文底子薄弱,写作态度又不够端正,常见的毛病有:错别字、病句较多;书写不规范,标点不清;中心思想模糊,内容偏题或离题;结构混乱,不会过渡和照应。因为学生的知识、阅历有限,可能连自己文章的好坏也不甚清楚,修改时会感到无从下手,因而笔者指导时采用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步骤,先让学生尝到修改的乐趣,再逐步培养他们修改的能力。
1.改错别字、标点符号及文字书写
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有许多是基本的常用字,其中不少是粗心大意造成的,修改时只要认真仔细,勤查字典,有些字是可以改正过来的。学生写标点符号往往比较随意,导致标点不清,错误很多。笔者指导时,要求他们写清楚每个标点,熟记并运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改正错误的标点。对字迹潦草不清的作文,笔者马上发回去要其重新抄写,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改词语、句子
主要看用词是否准确、恰当,句子是否通顺、合理、连贯,语言是否生动形象。用词不当的毛病主要是词语积累不够造成的,所以作文时才会缺乏足够的词语供选择;病句较多、语言平淡无味,是由于平时阅读与写作的量不够,语言积累贫乏,语感不强,因而不能准确表情达意。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平时就注意增加阅读量,多做读书笔记,加强语言积累;在修改过程中,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仔细推敲,通过朗读自己的文稿,检查语句是否流畅、用词是否恰当、修饰是否合理、词汇是否丰富,细致地进行文辞方面的修改。
3.改内容、结构
主要看中心是否明确,选材与详略安排是否得当,结构层次是否清楚,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是否恰当。中心与内容决定一篇文章的成败,同时也是我们判断文章有无修改价值的标准。内容与结构是文章修改的重点,也是难点,对此可用编写作文提纲的方法加以修改。学生写作文前通常没有列提纲的习惯,修改作文时,笔者就要求他们列出提纲,写明中心,概括出段落层次大意,注明材料详略;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评议,围绕写作主题,把主题错误的改正确,把中心模糊的改鲜明,把叙述杂乱的改得有条理,把题目不合适的改恰当;最后,疏导思路,把内容定具体,把内容脱题的加以校正,把层次混乱的划分清楚,把段落不合理的安排妥当,把详略不当、主次不清的改得当。
通过几次这样的修改,学生就能摸索出修改作文的路数,写作文也就不会像以前那样提笔就写,而会在动笔之前仔细思考,写好后再自己进行修改,作文质量自然会有较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浙江省象山县技工学校)